2015年第54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浙赣地区上奥陶统砚瓦山组的牙形刺及其地层意义*
    王志浩,伯格斯特龙,张元动,甄勇毅,吴荣昌
    2015, 54(2):147-157. DOI: 10.19800/j.cnki.aps.2015.02.001 CSTR:
    [摘要](14) [HTML](0) [PDF 787.46 K](247)
    摘要:
    描述产自浙江常山205国道剖面上奥陶统砚瓦山组的牙形刺,主要有 Baltoniodus alobatusB.varia- bilisPeriodon aculeatusDapsilodus viruensisScabbardella altipesPanderodus gracilis等,可归入Baltoniodus alobatus带。浙赣地区奥陶系砚瓦山组自建立以来都被归入瀚江期,并与宝塔组对比。本文根据当前的发现并结合以前报道的砚瓦山组牙形刺化石,认为砚瓦山组自下而上可识别出 Pygodus anserinusBaltoniodus alobatusHamarodus brevirameus(=Hamarodus europaeus)等带,其时代应归为桑比早期至凯迪早期,并可与华南扬子区的庙坡组大部(或大田坝组)至宝塔组对比。其中,Pygodus anserinus带和Baltoniodus alobatus带见于浙江常山、 江山地区,Hamarodus brevirameus 带则见于江西武宁。在常山黄泥塘金钉子剖面,砚瓦山组底部为 Pygodus anserinus带;在常山205国道剖面则见Baltoniodus alobatus带;但在江西武宁地区,砚瓦山组从底部起,几乎全都归为 Hamarodus brevirameus带。因而,砚瓦山组在江西武宁与浙江常山等地之底界并不一致,有明显的穿时现象。本文牙形刺生物地层研究还表明,晚奥陶世古滕贝格的δ13C的正偏移事件(GICE)在常山地区的起始时间不会早于B.alobatus带。
    2  恐龙蛋壳在外力作用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意义*
    李宁,李兵,王强,汪筱林
    2015, 54(2):158-164. DOI: 10.19800/j.cnki.aps.2015.02.002 CSTR:
    [摘要](25) [HTML](0) [PDF 389.76 K](163)
    摘要:
    研究恐龙蛋壳在外力作用下的三维应力分布有助于了解恐龙蛋在自然埋藏下的破坏规律及其稳定性, 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 ANSYS为研究恐龙蛋壳的破坏规律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的方法。利用 ANSYS有限元软件对产自山东莱阳的金刚口椭圆形蛋、广东南雄的瑶屯巨形蛋和粗皮巨形蛋,以及一窝未经描述过的发现于江西赣州的长形蛋科成员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其在50KPa均布荷载下的三维应力分布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在外力作用下三维应力分布的精细化图像。结果表明最容易破坏区域位于蛋壳的钝端直径与尖端直径之间,且越靠近钝端直径越容易破坏,这与研究标本所观察到的破坏规律相一致,也与恐龙孵化出壳位置相吻合。钝端与尖端直径差别越大,两端的等效应力差别越明显,随着赤道半径与蛋壳厚度之比(R/h)的增大,蛋壳抵抗外部荷载的能力下降, 蛋壳越容易破坏。
    3  冠龙手部三维数字建模与初步功能分析*
    余逸伦,舒克文,徐星
    2015, 54(2):165-173. DOI: 10.19800/j.cnki.aps.2015.02.003 CSTR:
    [摘要](19) [HTML](0) [PDF 469.96 K](257)
    摘要:
    冠龙是一种生活于侏罗纪晚期的基干暴龙类,现已发现的化石皆产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石树沟组。本次研究使用激光非接触数据化仪对冠龙标本IVPP V14531的左手进行扫描,用 RapidformXOV2软件建立单块骨骼三维数字模型,然后用 AutodeskMaya软件关联手部各块骨骼,建立整个手部的功能性三维数字模型。尽管基于骨骼化石对兽脚类恐龙手指活动范围进行推测受制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但我们还是能够给出手指的可能活动范围,来测算兽脚类恐龙手指的背展和屈曲度。对模型的分析显示,冠龙手指Ⅱ和Ⅲ的有限背展度介于基干僵尾龙高棘龙和虚骨龙类当中的恐爪龙之间,有限屈曲度变化范围很大,但在高棘龙和恐爪龙变化范围之内;手指 Ⅳ的掌骨和指节间关节几乎没有活动性,第一个指节间关节背展度很大,甚至强于高棘龙,第二个指节间关节活动性和高棘龙相当,第三个指节间关节活动性和恐爪龙相当。这也许暗示兽脚类恐龙在演化过程中,手指背展能力逐渐减弱,而屈曲能力逐步加强。这一演化趋势是否存在还需要更多相关数据来检验。
    4  记宁夏石炭纪扁体鱼类化石一新属*
    谭锴,王曦,卢立伍
    2015, 54(2):174-183. DOI: 10.19800/j.cnki.aps.2015.02.004 CSTR:
    [摘要](30) [HTML](0) [PDF 703.55 K](269)
    摘要:
    本文记述的标本采自宁夏中卫晚石炭世土坡组下部,属于个体较小的扁体鱼类,身长与身高近相等,约 3cm。眼眶大,眶下感觉管明显。鳃盖骨大致呈长条形,下鳃盖骨大小与鳃盖骨相近,前鳃盖骨呈椭圆状,匙骨强壮。锁骨保存于匙骨前上部。背、腹棘鳞发育。胸鳍小,腹鳍没有保存。背鳍中等长,臀鳍与背鳍等长,均起点位于身体最高点后。尾鳍呈外形对称的歪型尾。全身覆盖长条形鳞,胸鳍下方具有一枚异常大型的鳞片。经过与北美、澳洲以及中国浙江的扁体鱼类标本对比,发现其间有明显差异,应为一新属新种———小型宁夏扁体鱼(Ning- xiaplatysomus parvusgen.etsp.nov.),归于扁体鱼亚目,科不定。
    5  青海化隆拉脊山寒武纪球接子类三叶虫*
    林天瑞,彭善池,周志强
    2015, 54(2):184-206. DOI: 10.19800/j.cnki.aps.2015.02.005 CSTR:
    [摘要](6) [HTML](0) [PDF 3.40 M](227)
    摘要:
    描述青海化隆地区寒武纪后半期球接子类三叶虫计6科,12属,15种(包含4个未定种,1个亚种和1 个相似种)。对有关的属种及其归类进行讨论和修订。研究表明该地区寒武纪武陵世至芙蓉世球接子类三叶虫也有较高的分异度,将为进一步研究祁连山地层区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沉积相分析和生物地理区的划分等提供重要的古生物依据。
    6  宜昌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疑源类化石新材料及其生物地层学意义
    欧阳晴,周传明,关成国,王伟
    2015, 54(2):207-229. DOI: 10.19800/j.cnki.aps.2015.02.006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2.28 M](186)
    摘要:
    在湖北宜昌秭归青林口剖面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二段燧石结核中发现大量微体化石,其中包括大型带刺疑源类8属9种(含1个未定种):Appendisphaera?hemisphaerica,A.magnifica,Dicrospinasphaera zhangii,Eotylotopalla dactylos,Mengeosphaera chadianensis,Taedigerasphaera lappacea,Tanarium sp.,Tianzhushania spinosa,以及Variomargosphaeridium lithoschum。同时在宜昌秭归金瓜墩剖面陡山沱组二段发现一些新的具刺疑源类化石材料,结合过去的报道,总结该剖面陡山沱组二段的疑源类化石组成:共7属9种(含3个未定种和1个相似种),及1个不定种,包括Appendisphaera magnifica,Appendisphaera sp.,Dicrospinasphaera zhangii,Knollisphaeridium sp.,Mengeosphaera chadianensis,Mengeosphaera sp.indet.,Tianzhushania spinosa,Variomargosphaeridium lithoschum,Weissiella cf.brevis,以及Weissiella sp.。在宜昌三斗坪九龙湾剖面陡山沱组二段发现具刺疑源类Variomargosphaeridium lithoschum。这些化石材料丰富了对峡东地区陡山沱组二段具刺疑源类化石组成的认识,表明峡东地区陡山沱组具刺疑源类下组合与上组合在化石组成上的差别或许小于过去的认识。
    7  新疆西准噶尔中泥盆世呼吉尔斯特植物群的特征、时代、古环境以及古植物地理学意义*
    徐洪河,蒋青,张小乐,王怿,傅强,冯净
    2015, 54(2):230-239. DOI: 10.19800/j.cnki.aps.2015.02.007 CSTR:
    [摘要](16) [HTML](0) [PDF 1.18 M](181)
    摘要:
    阐述呼吉尔斯特植物群的定义、分布、时代、组成和特点。呼吉尔斯特植物群主要代表我国北方区中泥盆世晚期的植物群,其具有全球广布型属种,也具有特化型植物。该植物群生物量巨大,发育小规模的森林,也形成了若干薄的煤层,成煤植物和森林冠层植物为石松类。结合该植物群化石埋藏学、沉积岩石学、煤岩学等研究, 对呼吉尔斯特植物群的古环境以及古植物地理学意义进行探讨,提出:呼吉尔斯特组若干条保存有丰富植物化石和煤层的剖面,代表中泥盆世晚期区域性的陆相沉积环境,新疆西准噶尔在中泥盆世是重要的植物迁徙大陆桥。
    8  广西靖西晚寒武世无刺和温虫(Hewenia anacantha)新材料*
    熊铎,陈贵英,韩乃仁
    2015, 54(2):240-249. DOI: 10.19800/j.cnki.aps.2015.02.008 CSTR:
    [摘要](12) [HTML](0) [PDF 1.76 M](220)
    摘要:
    和温虫(Hewenia)自1977年建属30余年来鲜有报道。本文对陈贵英、韩乃仁等在2009年、2011年采自广西靖西的无刺和温虫(Hewenia anacantha)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并将当前标本与之前周天梅和朱学剑描述的同属标本进行对比讨论。此批标本数量较大,保存较好,甚至有唇瓣保存。Hewenia anacantha 是一以截锥形头鞍、新月形大眼叶、加宽的前边缘、狭长后侧翼、颊刺小或缺失为主要特征的后颊类小尾至异尾型三叶虫。
    9  吉中地区晚古生代腕足动物古生物地理与环境的协同演化*
    李宁,王成文
    2015, 54(2):250-260. DOI: 10.19800/j.cnki.aps.2015.02.009 CSTR:
    [摘要](13) [HTML](0) [PDF 642.67 K](223)
    摘要:
    吉中地区发育了普里道利期—洛霍考夫期Retziella、杜内期通气沟组以及空谷期—沃德期哲斯等腕足动物群。前两者属于“暖水”动物群、后者属于“凉水”动物群。同时参考珊瑚和等动物群分析,说明吉中地区从普里道利期至阿瑟尔期发育“暖水”动物群,从空谷期到沃德期发育“凉水”动物群。“凉、暖”转换是以寿山沟组的 Monodiexodina动物群为代表,发生在萨克马尔期。“凉、暖”水动物群的发育及其转换是构造古地理与气候变化双重因素导致的结果。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佳-蒙地块均位于中—低纬度带。吉中地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乃至中泥盆世)腕足动物群属于“暖水”动物群,古生物地理区划属于中-澳生物地理区。 石炭纪,东欧板块东北缘、哈萨克斯坦板块大部分地区、佳-蒙地块南缘属于特提斯洋北缘构造域,发育了特提斯洋北缘腕足动物群,形成了特提斯北缘生物地理区,吉中地区腕足动物群属于这一生物地理区。空谷期—沃德期凉水型哲斯腕足动物群的形成是由于佳-蒙地块西端与塔里木板块以及华北板块西端拼合,形成了西拉木伦洋构造域,以及此时期全球降温事件导致的结果。古生物地理、构造古地理以及古气候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表明吉中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应属于佳-蒙地块南缘的大陆边缘沉积。
    10  重庆綦江中侏罗世木化石群的发现及其科学意义
    张锋,胡旭峰,王荀仟,熊璨,胡以德
    2015, 54(2):261-266. DOI: 10.19800/j.cnki.aps.2015.02.010 CSTR:
    [摘要](20) [HTML](0) [PDF 649.52 K](246)
    摘要:
    报道在重庆首次发现的中侏罗世木化石群。化石产地为綦江区古南镇文龙村马桑岩,地层层位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木化石表面碳化,内部硅化、褐铁矿化。化石经磨片后显微镜观察,可确定为松柏类植物木材。 该木化石群不仅是四川盆地地层新层位发现的木化石,且增加了我国南方侏罗纪木化石分布范围。该化石群反映了中侏罗世该地区的干燥气候,对研究当时的古气候与古地理以及沉积学具有重要价值。
    11  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唐代以来环境考古研究*
    王坤华,朱诚,李冰,李兰,吴立,李开封,陈刚,高伟
    2015, 54(2):267-278. DOI: 10.19800/j.cnki.aps.2015.02.011 CSTR:
    [摘要](23) [HTML](0) [PDF 1.43 M](249)
    摘要:
    对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地层进行微体古生物、孢粉、Rb/Sr、Ti及磁化率代用指标的综合研究,发现唐代早期地层中有海相硅藻、有孔虫、鱼类骨骼化石、水蕨孢子等存在,结合岩性特征,判断其应属与海相通的河流低能或静水沉积环境。孢粉、Rb/Sr、Ti分析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表明该区唐代气候整体温和湿润,至宋代逐渐变为温凉。孢粉和磁化率代用指标指示遗址区自唐代以来受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不断加强。气候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遗址区向海通道———古河道 G13的淤塞,以致填平。南宋以后张家港北部迅速成陆,长江岸线不断东移及入海通道被阻隔,使古黄泗浦丧失了沿江航运的天然条件,最终导致古黄泗浦港的衰败。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