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依据孢粉资料探讨我国西北地区第三纪时期的干旱化及其与季风的关系
    宋之琛 王伟铭 毛方园
    2008(3). DOI: 1
    [摘要](297)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文章依据孢粉资料讨论我国西北地区第三纪时期植被的演变情况,认为始新世时古地中海和副古地中海(Paratethys)自南亚及中亚地区的撤退,以及中新世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季风的屏蔽,都对西北地区的干旱化起了重大作用。上新世中期开始的青藏高原的持续隆起和冬季风(寒流)的劲吹,使本地区植被成分更趋单调.演变成荒漠型植被.气候更趋干旱。根据孢粉资料推测:太平洋季风至少在中中新世已经形成并可伸展至兰州地区,而印度洋季风有可能是同时出现的,并可侵袭到目前的甘肃南部地区。
    2  脂肪酮分子在第四纪古土壤中的分布及其古气候意义
    谢树成 梁斌 顾延生 杨欢
    2008(3). DOI: 1
    [摘要](237)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广泛分布于地质体并受成土作用改造的α-正构脂肪酮在全球变化中的应用比较少见.远不如其他脂肪族化合物(如正构烷烃、脂肪酸等)那样普遍。文章以位于长江中下游红土和黄土交接地带的安徽宣城红土剖面和黄土高原的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探讨α-正构脂肪酮的分布规律。α-正构脂肪酮在安徽宣城红土堆积序列中表现出与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相似的变化规律.其碳优势指数(CPI值)不仅能区分出黄色亚砂土和红色亚粘土(古土壤),而且还能进一步体现出黄色土层和网纹红土层内部的旋回性变化。总的变化规律是,CPI值在古土壤层中表现出相对低值,如在宣城剖面古土壤层中变化于2.34.0之间;CPI值在宣城剖面黄土层中变化范围为2.47.1。成土作用增强,CPI值降低。α-正构脂肪酮这种规律性变化反映了成土过程中微生物对类脂物分子的改造强度,微生物不仅输入其本身的类脂物而且对高等植物不同类脂物(正构烷烃和脂肪酸)的改造都会使脂肪酮CPI值发生规律性变化。古土壤脂肪酮CPI值由此可以揭示受气候驱动的微生物作用,从而可以反映古气候的变化。
    3  湖北峡东地区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微体化石的新发现
    解古巍 周传明 McFadden K A 肖书海 袁训来
    2008(3). DOI: 1
    [摘要](290)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中国南方扬子地台震旦系陡山沱组产出丰富的微体化石,它们主要保存在磷块岩以及燧石结核和条带中。文章详细报道湖北峡东地区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微体化石,描述以前未曾在峡东地区碳酸盐相燧石中发现的8属8种微体化石。研究九龙湾剖面陡山沱组大型带刺疑源类、微体多细胞藻类和动物胚胎化石的分布特征,发现Tianzhushania spinosa是最早出现的大型带刺疑源类分子,大冰期后微体生物的辐射是一个阶段性渐进的过程。同时.本项研究进一步证实华南扬子区陡山沱组碳酸盐相燧石和磷块岩地层中保存的微体化石面貌基本一致。
    4  黔西滇东早三叠世早期Annalepis(脊囊属)的出现及其地层意义
    喻建新 黄其胜 Broutin J 杨逢清
    2008(3). DOI: 1
    [摘要](333)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为解决早三叠世卡以头组地质时代和植物组合问题,对采于黔西滇东地区两条二叠系-三叠系海陆交互相界线剖面卡以头组中、下部的植物化石Annalepis(脊囊属)进行深入研究。与Annalepis同层或上部层位见有早三叠世早期的海相双壳类、介形类、腕足类、菊石类及大羽羊齿植物群残余分子,因此可以确定Annalepis在该地区出现于早三叠世早期的印度期(Induan),说明卡以头组(至少中、下部)地质时代属早三叠世早期。推测我国南方的Annalepis在早三叠世始于黔西滇东,随后向北迁移、中三叠世广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由早三叠世Annalepis和大羽羊齿植物群残存分子共同构成的我国南方早三叠世早期植物组合,填补了早三叠世晚期岭文组与晚二叠世B期Gigantonoclea guizhouensis—Ullmannia cf.bronnia-Annularia pinglouensis组合之间的空白。
    5  应用聚类分析研究十字珊瑚亚科的分类并探讨其起源与演化
    唐兰 何心一 陈建强
    2008(3). DOI: 1
    [摘要](283)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提要具分裂繁殖的十字珊瑚类在我国扬子区兰多维列统(Llandovery)分布广泛,属种繁多,有重要的地层意义.但长期以来关于该类群的分类位置及各属的定义和范围各家意见不一。文章应用Q型聚类分析研究十字珊瑚类的分类.提出十字珊瑚亚科可分为7属.即:Stauria Milne-Edwards et Haime, Cystostauria He et Li, Ceriaster Lindstrom. Eostauria He et Li. Paraceriaster Y. X. He. Parastauria He et Li. Massparaseriaster nora. provis. 对7个属分别给予简要定义。文中对十字珊瑚亚科的起源、演化及扩散进行探讨.并分析各属可能的演化亲缘关系。资料表明.最原始最早期的Eostauria属很可能起源于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晚奥陶世的Palaeophyllum的某一种群.后在早兰多维列世晚期扩散到扬子区.在中兰多维列世的爱隆期(Aeronian)迅速繁衍,产生许多新属种,因而扬子区在兰多维列世是十字珊瑚类的演化中心。除少数类群,如:Eostauria,Ceriaster.Stauria在晚兰多维列世或文洛克世(Wenlock)早期分别迁移到中亚地区和欧洲,多数类群在扬子区晚兰多维列世的早、中期因不适应环境巨变而快速衰亡。
    6  末次冰消期以来巽他陆架孢粉、藻类及其古环境意义
    王晓梅 孙湘君 汪品先 Stattegger K
    2008(3). DOI: 1
    [摘要](186)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根据南海南部巽他陆坡上的柱状剖面SONNE 18287的高分辨率的藻类和孢粉记录.探讨海平面变化和其反映的古环境.得到往16.513.9kaBP之间.较高的热带低山雨林百分含量和较低的热带低地雨林含量反映了当时仍较低的气温;各类陆相花粉和环纹藻浓度都很高.而沟鞭藻含量很低.说明当时巽他陆架处于低水位环境;13.910.2kaBP期间.热带低山雨林含量的减少和热带低地雨林的增加反映了气温的回升;各类陆相花粉和环纹藻浓度都大大降低.而沟鞭藻含量增加.说明巽他陆架逐渐被淹没;10.27kaiBP热带低山雨林含量的持续减少和热带低地雨林的增加反映了气温继续缓慢回升;花粉浓度的降低说明陆架完全被淹没.花粉的物源区变远,同时环纹藻浓度的略有增加说明此时有淡水注入:7kaBP各类花粉的百分含量相对稳定.说明气温基本稳定.沟鞭藻浓度的突然降低.说明存在一个气候变冷事件使得海平面升高受到抑制.但接下来沟鞭藻浓度又继续回升.指示温度升高.海平面稳定升高。
    7  冀北、辽西地区上侏罗统土城子组的新叶肢介化石
    王思恩 李罡
    2008(3). DOI: 1
    [摘要](218)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文章描述冀北、辽两地区土城予组(后城组)的两新属、两新种叶肢介化石:Pingquania huangtuliangensis gen.et sp.nov..Lingyuanella shuiquanesis gen.et sp.nov..并附有电子扫描照片。文中还讨论叶肢介组合的时代问题.认为将其时代归入晚侏罗世早期比较合适。
    8  辽宁北票下白垩统义县组的单子叶被子植物新属种
    郑少林 高家俊 薄学
    2008(3). DOI: 1
    [摘要](370)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文章报道可能属于单子叶被子植物化石的两个新属Shangyuania gen.nov.和Zhouia gen.nov.,标本采自辽宁省北票市上园乡黄半吉沟下白垩统义县组尖山沟层。前者属于水生草本植物,具有一个非常细弱的茎,茎保存不全,未见分枝。茎上生有对生和互生的沉水型叶;叶线形,全缘。基部无柄,顶端为钝圆形;具有一条中脉,中脉的两侧各有3—4条细而平行的侧脉和在叶的远轴面上各有一行可能的通气组织;穗状花序生于叶腋中,具有一个细弱的花序梗,由4~5轮小花组成。后者是一个单独保存的种子,卵圆形,被压扁,表面具有多角形的细胞或泡沫状纹饰。通过对两新属形态特征研究和对比,推测它们可能与现生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特别是该科中的眼子菜属(Potamogeton),以及茨藻科(Najadaceae)的茨藻属(Najas)有某种亲缘关系。
    9  川西昌台地区上三叠统勉戈组的双壳类Pergamidia-Halobia群落特征及古环境分析
    庞艳春 付修根 王新利 马叶情 李德亮
    2008(3). DOI: 1
    [摘要](264)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川西昌台地区上三叠统勉戈组上部为一套直接覆盖在流纹质火山岩之上的板岩,该板岩富集双壳类化石。化石保存完整,以食悬浮物质的外栖足丝型双壳类动物为主.根据优势属和常见属可建立一群落,即Pergamidia—Halobia群落。以根隆剖面为例.该群落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群落中只出现了Halobia和Parapergamidia两个属.具有个体较小、数量较少的特点;第二阶段.群落中出现了12个属,以底栖双壳类Pergamidia为优势分子.Halobia仍是常见属,该时期群落具有个体较大、数量较多的特点;第三阶段。该时期群落组成分子相对第二阶段发生衰退,只剩下3个属,其中Halobia是常见属。岩石地层特征表明,该化石群落所在层位的沉积环境为火山活动末期的较深水环境。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化石群落所在层位的岩石具有热水沉积的特点:常量元素的三元投点落人热水区域内及其附近;锰的含量较高;微量元素Si/Ba比值均小于1;铅、锌、钡、铷等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地壳含量。综合分析表明.流纹质火山活动后期的热水活动是导致Pergamidia-Halobia群落发展的外界因素。
    10  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75周年学术年会在兰州举行
    孙柏年 李娜
    2008(3). DOI: 1
    [摘要](219)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2008年7月12日15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75周年学术年会在丝绸之路重镇兰州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兰州大学和甘肃植物学会承办,会议的主题是:“植物科学:基因、环境、社会”。来自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和兰州大学等100余所高校;
    11  澄江生物群中的卵形川滇虫
    刘户琴 舒德干
    2008(3). DOI: 1
    [摘要](386)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近年来在云南昆明附近的海口镇和大板桥地区发现大量的节肢动物卵形川滇虫化石,这些化石隶属于澄江生物群,其所处的地层是下寒武统玉案山组。卵形川滇虫化石的不断发掘使得对该属种化石的研究和认识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得新的进展。文章基于相当数量化石的信息统计,首先对化石保存的多种方式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埋藏时的环境条件,其次分析卵形川滇虫一些有趣的生活习性并初步划分卵形川滇虫生长中历经3次蜕皮的发育阶段;对雌雄性个体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解剖)进行对照性描述。文中揭示卵形川滇虫的生活环境及运动方式,并将卵形川滇虫与中寒武世瓦普塔虾进行较为详尽的比较,列举两者不可归为一属的可靠证据。
    12  关于“临夏鸵鸟(Struthio linxiaensis)”分类位置的再讨论
    王烁
    2008(3). DOI: 1
    [摘要](374)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对“临夏鸵鸟Struthio linxiaensis Hou et al.,2005”骨架和蛋壳化石的重新观察表明,其骨架和蛋壳化石的一些特征有悖于鸵鸟(Struthio)的特征,因此将“临夏鸵鸟”建立一新属:东方鸵鸟Orientornis gen.nov.以区别于Struthio,并修订了属的特征;修订后的鸵鸟科化石包括:Namornis,Diamantornis,Struthio,Orientornis gen.nov.4属。
    13  关于晚古生代圆印木属(石松纲)的命名问题
    张静 王祺
    2008(3). DOI: 1
    [摘要](373)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文章讨论晚古生代木本石松植物圆印木属Cyclostigma命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4个方面:1)圆印木属的合格发表和作者引证;2)圆印木属的异名、同名和替代名;3)圆印木属的保留;4)圆印木属的模式。基于相关原始文献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文中澄清了这些命名问题。Hecr在1871年最早合格发表了,圆印木属.故该属应被引证为Cyclostigma Haughton ex Hcer.1871.(或Cyclostigma Hcer,1871).而不是文献中通常引证的Cyclostigma Haughton.1860(或1859)。圆印木属不宜归入具叶舌的窝木属Botkrodendron Lindlcy et Hutton.1833.二者相关的生殖器官特征差别也较大。圆印木属的3个同名Cyclostigma Hochst.ex EndL.1842(夹竹桃科Apocynaccac).Cyclostigma Klotzsch ex Sccm,.1853(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Cyclostigma Phil.,1870(茄科Solanaceae)住现代被子植物中已不再使用.Cyclostigma Hochst.ex Endl.被提议废弃,后两者为非法名称.这3者分别是更早合格发表的属名Voacang Thouars.1806.Croton L,.1753和Leptoglossi,Benth.,1844的分类学异名。Cyclostigma Haughton ex Heer因住化石石松植物中广为使用已被提议为保留名,它的模式种为基尔托克圆印木C kiltorkense Haughton ex Heer.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植物群的重要组分或标志化石.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比较而言,圆印木属的替代名Jurinodendron Doweld.2001日后被普遍接受的可能性极小。保留广泛使用的圆印木属Cyclostigma有利于命名的稳定性.而且避免了不必要的重新命名。由于圆印木属模式种的原始标本下落不明.一份保存在爱尔兰部柏林三一学院地质博物馆的标本TCD.6012(采自模式产地)被选为新模式。
    14  更正
    2008(3). DOI: 1
    [摘要](217)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15  贵州盘县中三叠世混鱼龙类研究进展及“Mixosaurus yangj uanensis Liu and Yin,2008”的疑问和相关问题
    江大勇 郝维城 Motani R Schmitz L 孙元林 孙作玉
    2008(3). DOI: 1
    [摘要](452)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盘县新民乡羊圈村及其邻区关岭组上段产出两种混鱼龙:Mixosaurus panxianensis Jiang et al. , 2006和Phalarodon of. P. fraasi Mcrriam. 1910.含混龟龙类化石层时代应为中二叠世安尼期Pclsonian亚期。“Mixosaurus yangjuanensis Liu and Yin, 2008”命名所依据的正模标本无关键的头骨特征。选取的头后骨骼做鉴定特征对混鱼龙类种一级分类无意义.鉴定特征所依据的基本骨块存在鉴定错误;“Mixosaurus maotaiensis”的厘定应无效;盘县动物群中无Mixosaurus cornalianus出现。
    16  《古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
    2008(3). DOI: 1
    [摘要](222)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17  PALYNOLOGICAL IMPLICATIONS FOR RELATIONSHIP BETWEEN ARIDIFICATION AND MONSOON CLIMATE IN THE TERTIARY OF NW CHINA
    SONG Zhi-chen WANG Wei-ming MAO Fang-yuan
    2008(3). DOI: 1
    [摘要](286)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18  DISTRIBUTIONS OF N-ALKAN-2-ONES IN QUATERNARY PALEOSOLS INDICATIVE OF PALEOCLIMATE CHANGES
    XIE Shu-cheng LIANG Bin GU Yan-sheng YANG Huan
    2008(3). DOI: 1
    [摘要](286)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19  MICROFOSSILS DISCOVERED FROM THE SINIAN DOUSHANTUO FORMATION IN THE JIULONGWAN SECTION,EAST YANGTZE GORGES AREA,HUBEI PROVINCE,SOUTH CHINA
    McFadden K A XIE Gu-wei ZHOU Chuan-ming McFadden K A XIAO Shu-hai YUAN Xun-lai
    2008(3). DOI: 1
    [摘要](265)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20  THE EARLY EARLY TRIASSIC ANNALEPIS FROM WESTERN GUIZHOU AND EASTERN YUNNAN,SOUTH CHINA
    Broutin J YU Jian-xin HUANG Qi-sheng Broutin J YANG Feng-qing
    2008(3). DOI: 1
    [摘要](428)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21  APPLIC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 TO TAXONOMIC STUDIES OF SUBFAMILY STAURIINAE AND DISCUSSIONS ON ITS ORIGIN AND EVOLUTION
    TANG Lan HE Xin-Yi CHEN Jian-Qiang
    2008(3). DOI: 1
    [摘要](260)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22  PALYNOLOGY AND ALGAE RECORDS AND THEIR 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S ON SUNDA SHELF SINCE THE LAST DEGLACIATION
    Stattegger K WANG Xiao-mei SUN Xiang-jun WANG Pin-xian Stattegger K
    2008(3). DOI: 1
    [摘要](266)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23  NEW FOSSIL CLAM SHRIMPS FROM THE TUCHENGZI FORMATION OF NORTHERN HEBEI AND WESTERN LIAONING
    WANG Si-en LI Gang
    2008(3). DOI: 1
    [摘要](362)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24  TWO NEW TAXA OF MONOCOTYLEDONOUS ANGIOSPERM FROM LOWER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OF BEIPIAO,LIAONING
    ZHENG Shao-lin GAO Jia-jun BO Xue
    2008(3). DOI: 1
    [摘要](291)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25  CHARACTERISTICS AND PALEOENVIRONMENT OF THE BIVALVE PERGAMIDIA-HALOBIA COMMUNITY FROM MIANGE FORMATION OF UPPER TRIASSIC IN CHANGTAI OF WESTERN SICHUAN
    PANG Yan-chun FU Xiu-gen WANG Xin-li MA Ye-qing LI De-liang
    2008(3). DOI: 1
    [摘要](300)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26  澄江生物群中的卵形川滇虫(英文)
    刘户琴 舒德干
    2008(3). DOI: 1
    [摘要](331)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近年来在云南昆明附近的海口镇和大板桥地区发现大量的节肢动物卵形川滇虫化石,这些化石隶属于澄江生物群,其所处的地层是下寒武统玉案山组。卵形川滇虫化石的不断发掘使得对该属种化石的研究和认识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得新的进展。文章基于相当数量化石的信息统计,首先对化石保存的多种方式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埋藏时的环境条件,其次分析卵形川滇虫一些有趣的生活习性并初步划分卵形川滇虫生长中历经3次蜕皮的发育阶段;对雌雄性个体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解剖)进行对照性描述。文中揭示卵形川滇虫的生活环境及运动方式,并将卵形川滇虫与中寒武世瓦普塔虾进行较为详尽的比较,列举两者不可归为一属的可靠证据。
    27  关于“临夏鸵鸟(Struthio linxiaensis)”分类位置的再讨论(英文)
    王烁
    2008(3). DOI: 1
    [摘要](491)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对"临夏鸵鸟Struthio linxiaensis Hou et al.,2005"骨架和蛋壳化石的重新观察表明,其骨架和蛋壳化石的一些特征有悖于鸵鸟(Struthio)的特征,因此将"临夏鸵鸟"建立一新属:东方鸵鸟Orientornis gen.nov.以区别于Struthio,并修订了属的特征;修订后的鸵鸟科化石包括:Namornis,Diamantornis,Struthio,Orientornis gen.nov.4属。
    28  A NOMENCLATURAL NOTE ON THE LATE PALAEOZOIC GENUS CYCLOSTIGMA(LYCOPSIDA)
    ZHANG Jing WANG Qi
    2008(3). DOI: 1
    [摘要](356)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29  MIDDLE TRIASSIC MIXOSAURIDS OF PANXIAN,GUIZHOU AND PROIBLEMS OF"MIXOSAURUS YANGJUANENSIS LIU AND YIN,2008"
    Motani R Schmitz L JIANG Da-yong HAO Wei-cheng Motani R Schmitz L SUN Yuan-lin SUN Zuo-yu
    2008(3). DOI: 1
    [摘要](252)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30  The 14th Botany Conference and the 75th Academic Annual Congress Held in Lanzhou
    SUN Bai-nian LI Na
    2008(3). DOI: 1
    [摘要](224)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31  《古生物学报》征稿简则
    2008(3). DOI: 1
    [摘要](275)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