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古生物学报》征稿简则
    2008(1). DOI: 1
    [摘要](99)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2  中国前晚石炭世植物群的性质——对"前华夏植物群"的讨论
    吴秀元 王军 张宜
    2008(1):1-20. DOI: 1
    [摘要](296) [HTML](0) [PDF 0.00 Byte](16)
    摘要:
    "前华夏植物群"一词由李星学等提出,原义指以西北地区下石炭统(臭牛沟组、靖远组为主)及华南相当地层中的植物总称。作者分析了当前古植物地理区划的有关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前华夏植物群"的涵义不但可以代替欧美植物群中拟鳞木植物群(Lepidodendropsis flora),而且还可能包括自早志留世植物登陆以来至早石炭世,在中国大陆(或称华夏复合大陆)生长的、独立的植物群。文中以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植物群中独特的科、属、种等地方性土著分子为例,以当前古植物地理区的有关理论为依据,认为"前华夏植物群区"可以从以往的"欧美植物群"或"拟鳞木植物群"区中单独划分出来成为独立的植物地理区。
    3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Pecopteris lativenosa Halle 羽叶形态的复原研究
    张宜 王军 刘陆军
    2008(1):21-38. DOI: 1
    [摘要](234)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Pecopteris lativenosa Halle是栉羊齿属中羽叶形态变化十分显著的一个种。作者在详细观察的基础上,尝试性地运用定量统计和方差分析方法判定该植物具有代表性的各项特征,提出了普遍存在的5种小羽片类型、6种末次羽片类型和2种末二次羽片类型,以及各类型小羽片、末次羽片、末二次羽片和末三次羽片的空间分布关系,并以此为依据绘制了Pecopteris lativenosa Halle三次羽状复叶复原图。这一复原图能够解释以往发现的Pecopteris lativenosa Halle标本所属类型。
    4  华南中泥盆世艾菲尔期浅海相四射珊瑚的组合特征和古生物地理区系
    廖卫华 马学平
    2008(1):39-46. DOI: 1
    [摘要](252)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虽然在华南中泥盆世艾菲尔期(Eifelian)较深水或斜坡相地层中产有许多国际标准的牙形类带化石,但在广阔的浅海相地层中却很难寻觅到其踪影。华南浅海相沉积地区是否缺失艾菲尔阶?在野外众多剖面的实地考察中表明,从下泥盆统埃姆斯阶到中泥盆统吉维特阶都是连续沉积,中间并没有发现地层的缺失或间断现象。浅海相的艾菲尔阶与其上覆的吉维特阶和下伏的埃姆斯阶都是连续沉积,说明可能是由于海水太浅,不太适合那些国际标准分子的生存而已。艾菲尔期中期末发生一次生物灭绝事件(Mid-Eifelian event),favositids,heliolitids和许多古老类型的珊瑚在地球上灭绝。华南艾菲尔期四射珊瑚可以划分成下、上两个完全不同的组合:1)Utara-tuiasinen sis-Sociop hyllum minor组合(牙形类partitus带—costatus带);2)Columnaria spinosa-Dendrostella praerhenana组合(牙形类australis带—kocklianus带)。
    5  淮南地区新元古代九里桥组叠层石成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贾志海 洪天求 王伟
    2008(1):47-57. DOI: 1
    [摘要](269)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淮南地区新元古代九里桥组中段灰岩中发育有形态多变的叠层石礁体,具有与显生宙生物礁相似的相分异特征,基底、礁核、盖层、礁前、礁后、礁翼等不同微相可以明确区分,定殖期、拓殖期、泛殖期和衰亡期等不同造礁阶段的叠层石柱体变化特征明显。该组叠层石礁体自下而上分别为分散分布的小型丘状礁体、连绵分布的大型丘状礁体和分散分布的小型丘状礁体或透镜状礁体,该变化趋势指示了九里桥组沉积时期海平面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合该组沉积期沉积环境变化特征可将该组叠层石礁体划分为风暴环境型礁体、海进环境型礁体和海退环境型礁体三种类型。对九里桥组沉积学、古生物学等研究表明,该组沉积时期造叠层石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存在较强的生存竞争关系,但更能适应风暴沉积环境,叠层石在该组沉积晚期的消失很可能与以海平面变化为特征的沉积构造环境变化有关。
    6  青海省北祁连中三叠统孢粉组合及其沉积相意义
    冀六祥 罗伟 朱怀诚 欧阳舒
    2008(1):58-72. DOI: 1
    [摘要](243)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青海省祁连县俄博乡大擦汗沟、土圈沟、柯柯里等三叠系剖面的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中首次发现较丰富的孢粉和疑源类化石,计57属98种。孢粉中的蕨类植物孢子占总组合的44.6%,裸子植物花粉占33.9%;疑源类有8属13种,占21.5%,称Verrucosisporites-Triadispora-Trematosp haeridium孢粉组合。该组合面貌与国内外中三叠世不同相区的孢粉组合特征基本相似并可对比。北祁连山南坡本组合及上下其它组合中海相疑源类的存在,表明该区在三叠纪受到海水影响,海水完全退出是在三叠纪之后。文章还初步探讨其沉积相意义。
    7  贵州盘县中三叠统混鱼龙类化石的初步研究
    刘冠邦 尹恭正
    2008(1):73-90. DOI: 1
    [摘要](360)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记述贵州省盘县新民乡羊圈村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的混鱼龙3种,其中有一新种:Mixosaurus mao-taiensis Young,1965,emend.nov.,Mixosaurus cornalianus(Bassani),1886和Mixosaurus yangjuanensis sp.nov.。与混鱼龙类化石同层产出的有真颌鱼类和龙鱼类化石,真颌鱼类的特征比意大利和瑞士边界地区安尼-拉丁期和拉丁期早期普罗山头组(Prosanto Formation)所产的始真颌鱼Eoeugnathus进步,混鱼龙新种也比意-瑞边界地区安尼-拉丁期过渡期的混鱼龙进步。因此,我们推测当前混鱼龙类化石的层位可能包括从下安尼阶上部到拉丁阶下部的一段地层,不是简单的一个化石层,此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8  浙江黄芝山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牙形类序列及其地层对比
    陈军 Charles M. Henderson 沈树忠
    2008(1):91-114. DOI: 1
    [摘要](281)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首次系统研究浙江黄芝山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牙形类化石,共鉴定2属16种,并据此识别出5个牙形类化石带,从下至上依次为:Clarkina changxingensis changxingensis带,C.parasubcarinata带,C.chan-gxingensis yini-C.meishanensis zhangi带,C.meishanensis meishanensis带,Hindeodus parvus带。Hindeodus changxingensis,H.eurypyge,H.parvus分别在第15层、第18层底部、第18层中部依次出现,为确定该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在18-3层之底提供了依据。作者还讨论黄芝山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牙形类序列与浙江煤山、伊朗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牙形类序列的对比。
    9  昆明地区下寒武统节肢动物Guangweicaris Luo,Fu et Hu,2007的再研究
    杨杰 侯先光 董渭
    2008(1):115-122. DOI: 1
    [摘要](279)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昆明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乌龙箐段所产的节肢动物Guangweicaris Luo,Fu et Hu,2007,为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后节肢动物辐射特征提供了重要资料。罗惠麟等(2007)在报道该节肢动物时,因标本不完整,对其头部和尾部特征均作了错误鉴别和描述。笔者根据完整且保存有软体附肢的标本,对Guangweicaris Luo,Fu et Hu,2007作了重新研究和复原,据此讨论了该节肢动物的分类归属问题。
    10  南京汤山驼子洞鬣狗粪化石的孢粉分析
    郝瑞辉 萧家仪 房迎三 刘林敬 仝秀芳
    2008(1):123-128. DOI: 1
    [摘要](212)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南京汤山驼子洞洞穴堆积中鬣狗粪化石含有相对丰富的孢粉,推测草食性哺乳动物食用带有孢粉的植物后,经鬣狗的猎杀、摄食、消化和排泄,孢粉较好地保存在鬣狗粪中,形成粪化石,成为洞穴地层的组成部分。虽然鬣狗粪化石中的孢粉含量不及湖沼相地层中丰富,但有几种植物的花粉保存较好且相对集中,如Pinus,Tsuga,Quercus,Carpinus,Artemisia,Cyperaceae,Polygonum,Polypodiaceae出现的频率较高。孢粉组合揭示早更新世南京地区植被主要是草原或森林-草地,气候凉干或半干旱半湿润,可以和地层中脊椎动物群反映的自然环境相互印证。在研究洞穴古环境的代用指标中,堆积物中的鬣狗粪化石中包含的孢粉是比较好的研究对象,对环境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11  《中国三叶虫实录》(英文版)即将出版
    胡晓春
    2008(1):128. DOI: 1
    [摘要](221)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经三叶虫业界协力合作,历时10年,由周志毅、甄勇毅主编的专著《Trilobite Record of China》(《中国三叶虫实录》)(英文版)已于去年完成付梓,2008年内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对我国古生代1677个三叶虫属逐一作了厘定,其中1317属得到确认;同时通过大量野外和室内工作的核对,对
    12  《古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
    2008(1):F0004. DOI: 1
    [摘要](217)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