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肯尼亚早三叠世叶肢介一新属-Kenyaestheria
    沈炎彬
    2006(2). DOI: 1 CSTR:
    [摘要](338)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报道的叶肢介新属(Kenyaestheriagen.nov.)采自肯尼亚MajiyaChumvi地区的一钻孔,属下三叠统上马几牙楚姆维组(UpperMajiyaChumviFormation),其特征为壳瓣后背缘最后几条生长线靠近背缘处形成一个凹缘构造,但生长线在背缘并不反转弯曲,同时具有放射线纹饰,据此将其归于凹缘叶肢介科(Ulugkemiidae)。该科是一个灭绝的类群,分布于中泥盆统至上三叠统,古生代的类型都发现于欧亚大陆,晚三叠世的Triasulugkemia见于阿根廷,新属首见于早三叠世,也是在南大陆出现的第二例凹缘叶肢介类。孢粉Lunatisporitespellucidus和叶肢介AquilonoglyptaCorniaPalaeolimnadiaFalsisca组合指示含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
    2  《古生物学报》征稿简则
    2006(2). DOI: 1 CSTR:
    [摘要](184)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3  海南岛白沙县金波早石炭世早期腕足动物群
    廖卓庭 张仁杰
    2006(2):153-174. DOI: 1 CSTR:
    [摘要](255)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海南岛地区的石炭纪腕足动物,以往缺乏研究和描述。产于白沙县金波的早石炭世腕足动物化石群,经鉴定共有22属,30种和未定种,其中4新种;这是该岛迄今发现的最丰富、较可靠的早石炭世杜内期腕足动物群。在属种组合上,这个动物群以石燕贝目分子为优势组分;在区系特征上,它与扬子区系有一定差别,而与北方生物地理区系有较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这个动物群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和解释海南岛早石炭世构造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文中还详细讨论了相关地层名称的取舍等问题。
    4  肯尼亚早三叠世叶肢介—新属—Kenyaestheria
    沈炎彬
    2006(2):175-181. DOI: 1 CSTR:
    [摘要](299)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报道的叶肢介新属(Kenyaestheria gen.nov.)采自肯尼亚Maji ya Chumvi地区的一钻孔,属下三叠统上马几牙楚姆维组(Upper Majiya Chumvi Formation),其特征为壳瓣后背缘最后几条生长线靠近背缘处形成一个凹缘构造,但生长线在背缘并不反转弯曲,同时具有放射线纹饰,据此将其归于凹缘叶肢介科(Ulugkemiidae)。该科是一个灭绝的类群,分布于中泥盆统至上三叠统,古生代的类型都发现于欧亚大陆,晚三叠世的Triasulugkemia见于阿根廷,新属首见于早三叠世,也是在南大陆出现的第二例凹缘叶肢介类。孢粉Lunatisporites pellucidus和叶肢介Aquilonoglypta—Cornia—Palaeolimnadia—Falsisca组合指示含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
    5  陕南早寒武世具口部的磷酸盐化Punctatus及其胚胎化石
    刘云焕 李勇 邵铁全 朱志新 于波 王焯 张琬茜 李荣西
    2006(2):182-194. DOI: 1 CSTR:
    [摘要](318)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报道陕西南部灯影组宽川铺段地层中发现的Punctatus锥体标本、保留精美软组织特征的口部标本和可能的胚胎标本。对Punctatus软组织及整体形态功能研究表明,Punctatus在分类上可能更接近于腔肠动物的水螅型,代表初具原始触手的腔肠动物早期演化类型。在上万枚与Punctatus共生的球状化石中,发现若干枚可能的原肠期胚胎及胚胎发育晚期标本,在此基础上提出PunctatusemeiensisHe,1980花冠状口部可能经历的胚胎发育序列。
    6  内蒙古二叠系哲斯组的牙形刺及其时代
    王成源 王平 李文国
    2006(2):195-206. DOI: 1 CSTR:
    [摘要](289)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哲斯组是我国北方最有代表性的海相二叠纪地层,但其时代尚未得到解决。以往的研究多偏重于底栖大化石,难以解决洲际间的对比。作者对哲斯组的牙形刺进行了研究,在哲斯组上段下部发现了Mesogondolellaaserrata动物群,从其同层的其它牙形刺化石分析,产这一牙形刺化石的层位的时代应为Wordian期晚期至Capitanian期早期,而整个哲斯组的时代可能为中二叠世Wordian期至Capitanian期早期,推测义和乌苏组的时代可能为Capitanian期。哲斯地区可能不存在吴家坪阶的海相沉积。对MesogondolellaneoprolongataWang,2004,M.mandulaensisWang,2004,WardlawellajisuensisWang,2004作了重新描述,这3个种可能为地方性分子或北方区(Borealrealm)分子。
    7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高于庄组宏观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孙淑芬 朱士兴 黄学光
    2006(2):207-220. DOI: 1 CSTR:
    [摘要](360)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在蓟县长城系高于庄组(1500—1400Ma)中部的泥质含灰质白云岩中发现可靠的宏观化石,代表分子包括Parachuaria,Parashouhsienia,Grypania和Spirelluchnum等属。研究表明,宏观化石形成于浪基面以下海水能量低的陆表海台盆区。围岩环境为台盆相弱还原静水环境;燕山地区的高于庄组与美国蒙大拿州中元古代贝尔特超群下部的Greyson页岩地层可以对比;遗迹化石如果被确认,可表明1450Ma年前后已经存在一种结构简单、不分叉,具两侧对称的长形体型,有前后端之分的似蠕虫活动能力的早期后生动物;长城系(1800—1400Ma)不仅是后生植物出现和繁盛的重要阶段也可能是后生动物出现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8  内蒙古查布地区下白垩统巨齿龙足印化石
    李建军 巴特尔 张维虹 胡柏林 高立红
    2006(2):221-234. DOI: 1 CSTR:
    [摘要](407)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查布地区下白垩统中产有大量的蜥脚类和兽脚类恐龙足迹及鸟类足迹化石,作者对这个地区的足迹化石进行全面普查,发现许多新暴露出来的恐龙足迹化石,包括兽脚类恐龙足迹一新属新种Chapuslockleyiichnogen.etichnosp.nov.属于巨齿龙类(megalosaurid)所留。与兽脚类足迹保存在一起的蜥脚类足迹Brontopodusbirdi分布凌乱,反映了造迹恐龙搏斗的场面。通过测量连续的兽脚类足迹计算,Chapuslockleyi的造迹恐龙的行走速度为4.33km/h。通过足迹化石还识别出造迹恐龙的病态特征。
    9  贵州东部下寒武统杷榔组上部的三叶虫
    彭进 赵元龙 杨兴莲
    2006(2):235-242. DOI: 1 CSTR:
    [摘要](473)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贵州凯里市西北郊瓮岭塘寒武系都匀阶下部(下寒武统)杷榔组顶部和镇远县江古镇杷榔组上部的杷榔动物群,是新近发现的重要动物群。动物群由始海百合与莱德利基虫类三叶虫及多门类的化石组成,表明黔东早寒武世都匀期早期斜坡相生物的多样性。就属种而言,三叶虫类最为丰富,计有4属5种,1亚种和1未定种,包括莱得利基虫类的Redlichia(Pteroredlichia)chinensis,Redlichia(Pteroredlichia)chinensislui,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耸棒头虫类Arthricocephaluschauveaui,Changaspisplacenta,Changaspismicropyge及褶颊虫类Probowmania(Probowmania)sp.。褶颊虫类Probowmania(Probowmania)的出现,丰富了黔东地区杷榔组上部三叶虫组合,层位明显下延。文章还报道Redlichia(Pteroredlichia)chinensis分节末期到成虫早期个体发育特征。
    10  贵州台江下-中寒武统凯里组遗迹化石群落与环境关系的探讨
    王约 周志澄 赵元龙 俞美艺
    2006(2):243-251. DOI: 1 CSTR:
    [摘要](355)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通过贵州台江凯里组中丰富的、分异度较高的、以原地埋藏为特征的遗迹化石的研究,探讨凯里组遗迹化石群落的沉积环境和埋藏环境。凯里组遗迹化石群落以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停息迹、爬行迹和游泳迹占优势,浅层内生爬行觅食潜穴和系统觅食潜穴占有一定的地位,也见有浅的居住滤食性潜穴,属Seilacher的Cruziana遗迹相,为正常浪基面和风暴浪基面之间的浅海软质基底陆棚低能环境,那里盐度正常、光照充足、含氧量充分、水体平静、沉积速率较快。在此环境中,浮游、游泳以及底栖爬行和固着生物类型大量地生长、繁殖和活动,表生遗迹和浅层内生遗迹十分丰富。生物死亡后的腐烂和分解,使得食泥生物大量繁盛。随着沉积物的覆盖和被埋藏生物遗体的分解、腐烂,沉积物内部还原能力逐渐增强,导致分解和腐烂过程终止。
    11  昆栏树科Nordenskioldia属在新疆阿勒泰古新统的发现及其意义
    张光富 郭双兴
    2006(2):252-258. DOI: 1 CSTR:
    [摘要](333)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在我国新疆阿勒泰古新统发现的北方诺登斯基果(Nordenskioldiaborealis)主要具以下特征:果序轴有2个分枝,上面着生多个无柄的果实。着生果实的果序轴基部明显膨大,并由此向果序远轴端(下部)逐渐变细。果实近球形或卵圆形,由15个分果组成,分果围绕一中央轴排成一轮。将被前人鉴定为扁叶对枝柏(DitaxoicladusplaniphyllusGuoetSun)的种鳞化石重新鉴定为北方诺登斯基果。分析诺登斯基果属在我国的地质地理分布,并结合现生昆栏树科的地理分布,认为:1)诺登斯基果属在我国地质历史时期曾有着广泛的分布,但自古新世后其分布区很可能从北向南退缩;2)诺登斯基果属比昆栏树属(Trochodendra)分布的气候带更广,前者比后者具有更强的气候适应性,这印证了诺登斯基果属不是昆栏树属的直接祖先的推测。
    12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中侏罗世非海相双壳类Ferganoconcha
    姜宝玉
    2006(2):259-264. DOI: 1 CSTR:
    [摘要](290) [HTML](0) [PDF 0.00 Byte](20)
    摘要:
    Ferganoconcha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中亚、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地区下、中侏罗统的一类非海相双壳类。Ferganoconchasibirica的产出表明道虎沟地区道虎沟层与辽西地区的海房沟组和冀北地区的九龙山组层位相当,时代介于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之间。结合昆虫和叶肢介化石反映的时代,认为道虎沟层的时代可能为中侏罗世早中期。综合近年来在Ferganoconchidae的分类方面取得的进展,对F.sibirica进行了重新厘定。
    13  河南固始下石炭统杨山组华夏木一新种
    张宜 王军 吴秀元
    2006(2):265-267. DOI: 1 CSTR:
    [摘要](318)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描述河南固始杨山煤矿下石炭统杨山组的一个华夏木新种Cathaysiodendronyangshanensesp.nov.,这是近年来继在甘肃靖远早石炭世臭牛沟组中发现华夏木之后该属在早石炭世地层中的又一发现。华夏木属是华夏植物群的特有分子,它在早石炭世的发现对探讨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有重要意义。
    14  侏罗纪中蜉属和珠蜉属蜉蝣昆虫化石研究的新进展
    张俊峰
    2006(2):268-276. DOI: 1 CSTR:
    [摘要](306)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昆虫化石研究者所确认,并为众多地层古生物工作者所引用,作为地层对比和确定地质时代的两种侏罗系蜉蝣幼虫化石:西伯利亚中蜉(Mesobaetissibiric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和古珠蜉(Mesonetaantiqu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在我国境内并不存在。迄今为止,这两个种仅局限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下侏罗统。此前,被我国昆虫化石研究者分别归入中蜉属(Mesobaetis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和珠蜉属(Mesonet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的所有种类,其科级和属级分类位置有误。它们包括:西伯利亚中蜉,三间房中蜉(MesobaetissanjianfangensisHong,LiangetHu,1995),黑斑中蜉(MesobaetismaculataHong,LiangetHu,1995),古珠蜉和北票珠蜉(MesonetabeipiaoensisWang,1980)。道虎沟组、海房沟组、九龙山组和三间房组的水生蜉蝣组合完全不同,彼此不能对比。我国侏罗系—下白垩统蜉蝣幼虫全部是湖相,为原地埋藏,而非河流相,异地埋藏类型。
    15  拉萨地区林周盆地设兴组上部(古近系)年代研究的新进展及意义
    纪占胜 杨欣德 臧文栓 姚建新 武桂春
    2006(2):277-282. DOI: 1 CSTR:
    [摘要](325)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拉萨地区林周盆地典中那玛剖面设兴组上部新发现的孢粉组合以落叶、阔叶植物为主体,主要为桦科的Alnipollenites,Betulaepollenites,Carpiniptes,山毛榉科的Quercoidites,胡桃科的Juglanspollenites,榆科的Ulmipollenites,椴科的Tiliapollenites等,孢粉化石多为古近纪常见分子,未发现白垩纪的特征分子。古近纪早期大量出现的三孔沟,网面三孔沟等花粉少量出现;孢粉组合更接近于古近纪中晚期的面貌,其时代可能属于晚始新世。因此,设兴组上部的年代可能是始新世晚期。由此推论,设兴组和林子宗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不能代表白垩纪古近纪之间的构造运动,而是代表始新世晚期后的构造运动。同时,林周盆地可能沉积有古近纪的河湖相地层。
    16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白垩纪生物地层研究进展
    吴河勇 黄清华 党毅敏 孔惠 王立群
    2006(2):283-291. DOI: 1 CSTR:
    [摘要](379)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兴安岭群龙江组产Ephemeropsistrisetalis等热河生物群分子,九峰山组产富含Cicatricosisporites,Pilosisporites,Concavissimisporites的孢粉组合,兴安岭群龙江组、甘河组火山岩同位素年龄为105-141Ma,证实兴安岭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扎赉诺尔群中以Cypridea,Limnocypridea,Ilyocyprimorpha和Hailaeria等属为代表的介形类动物群,以Nyktericysta,Vesperopsis等属为代表的NV浮游植物群,以富含Lygopodiaceae科各属孢子,尤其是Cicatricosisporites高含量的孢粉组合,代表了中国北方早白垩世特有的动、植物群面貌,而其中Asteropollis,Tricolpites和Polyporites等被子植物花粉化石的发现,这一事实似乎暗示了扎赉诺尔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青元岗组产以Talicypridea,Altanicypris,Chinocypridea和Harbinia为代表的介形类动物群,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可与松辽盆地四方台组对比,其时代为晚白垩世Maastrichtian期。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