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南京建立
    朱怀诚 詹仁斌 张海春
    2003(2). DOI: 1
    [摘要](240) [HTML](0) [PDF 0.00 Byte](16)
    摘要:
    20 0 2年 12月 12日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 ,国家科技部基础司阎金副司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张桃林副省长、中国科学院郭华东副秘书长、南京市人民政府许慧玲副市长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由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占生物研究所所长沙金庚主持 ,来自国家科技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
    2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晚奥陶世生物地理和奥陶-志留系分界
    戎嘉余 陈旭 詹仁斌 周志强 郑昭昌 王怿
    2003(2):149-167. DOI: 1
    [摘要](258)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通过最近对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珠斯楞海尔罕一带(阿拉善地块)奥陶—志留系界线地层和生物群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首次在上奥陶统上部巴丹吉林组中发现阿什极尔中期(mid Ashgill)腕足动物化石巨大全嘴贝(Holorhymchus giganteus Kiaer),这是该属在我国奥陶系中的首次记录。根据未成年个体的切片所发现的腹壳顶端发育中隔板构造,修订该属定义,并证明研究小个体对识别物种特征、探讨个体发育和系统演化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全嘴贝属的群落生态、生物地理和演化意义后,发现它在奥陶纪末大灭绝过程中,因居群规模和分布范围极大地缩减,至今未发现其化石记录;但在志留纪初环境好转后继续存活,可暂视其为复活属。根据在拐子湖组近底部发现志留系最下部Akidograptus ascensus带的重要分子Normalograptus lubricus Chen et Lin,确定本区的奥陶—志留系分界。阿拉善地块因不发育Hirnantia动物群,表明奥陶纪末期它与扬子区、西藏、滇西等富含该动物群的地区属于不同的生物地理区系;在阿什极尔中期可能位于热带海域,与祁连山、中亚、乌拉尔等地有重要联系。文中描记H.giganteus种,评述正常笔石类(normalograptid)的系统分类位置并描记N.lubricus种。
    3  巴基斯坦盐岭地区二叠纪生物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沈树忠 梅仕龙 王向东
    2003(2):168-173. DOI: 1
    [摘要](271)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近30年来,巴基斯坦盐岭地区的Wargal组和Chhidru组以及在喜马拉雅地区相当地层的地质时代被许多学者视为中二叠世(瓜达鲁普世)。根据华南与盐岭地区瓜达鲁普统和乐平统的牙形类化石带对比,可以确定Amb组和Wargal组底部的时代为瓜达鲁普世晚期,瓜达鲁普统与乐平统的界线位于Wargal组下部,吴家坪阶与长兴阶的界线位于Chhidru组的下部,而二叠与三叠系的界线位于Mianwali组下部的Kathwai段之内。我国西藏南部色龙群及相当地层含有与巴基斯坦盐岭地区Kalabagh段和Chhidru组可对比的乐平世腕足动物群以及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连续的牙形类化石带,由此可以推定色龙群的时代应为乐平世。
    4  黔北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四射珊瑚新资料
    何心一 陈建强
    2003(2):174-188. DOI: 1
    [摘要](299)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报道黔北早志留志中期(Middle Llandovery)地层中新发现的四射珊瑚7属--Cantrillia,Neocantrillia,Prototryplasma,Pycnostylus,Dalmanophyllum?.Rhegmaphyllum,Schlotheimophyllum,并描述产自黔东北石阡奥陶纪末期(Late Ashgill)观音桥层四射珊瑚2种--Grewingkia cf.bilateralis Neuman,Brachyelasma cf.medioseptatum(Neuman)及晚奥陶世(Early Ashgill期)涧草沟组中首次发现的四射珊瑚Crassilasma sp.。全文共描述四射珊瑚13属18种,其中6新种,它们是Crassilasma fenggangense sp.nov.,C.crebrumseptatum sp.nov.,Dinophyllum insolitum sp.nov.,Neocantrillia silurica sp.nov.,Prototryplasma guizhouense sp.nov.,Schlotheimophyllum regeneranum sp.nov.。
    5  陕南晚震旦世骨骼化石中的微生物磷酸盐化作用
    华洪 张录易 陈哲
    2003(2):189-199. DOI: 1
    [摘要](288)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陕南晚震旦世高家山生物群中骨骼化石的电镜扫描显示,Sinotubulites levis壳壁中具有丰富的磷酸盐化球状和丝状体,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组构:1)由相互缠绕的丝状体所组成的藻席状组构;2)由外表面成莓球状,内部中空的球状体紧密堆叠所形成的组构类型;3)由表面极为光滑的球状体堆叠所形成的组构。它们可能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矿化蓝藻,依此推断微生物在S.levis壳壁磷酸盐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共生的Sinotubulites baimatuoensis和Cloudina壳壁上,极少或完全不存在这些磷酸盐化组构表明微生物的磷酸盐化作用具有专属性,可能由壳壁微结构所决定,具多层状壁的S.levis可能与具许多有机质纹层的多毛类壳壁关系密切。
    6  贵州瓮安新元古代陡山沱组磷酸盐化管柱状微体化石新材料
    李勇 张兴亮 郭俊峰 丁莲芳 韩健 舒德干
    2003(2):200-207. DOI: 1
    [摘要](308)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在用醋酸浸泡处理采自贵州瓮安新元古代陡山沱组磷酸质岩石样品时,获得大量微体动物骨骼化石。文中重点报道部分管柱状微体化石,即:Sinoquadraticus poratus gen.et sp.nov和Sinoquadraticus wenganensis gen. et sp.nov.。并对Sinocyclocylicus的部分特征进行补充。
    7  吉林延边早白垩世大拉子组植物化石新类型--星学异麻黄
    陶君容 杨永
    2003(2):208-215. DOI: 1
    [摘要](432)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报道产自吉林省延边早白垩世大拉子组植物化石新类型——星学异麻黄(Alloephedra xingxuei gen.et sp.nov.)。大拉子组的时代处于早白垩世的阿普特期-阿尔必期(Aptian-Albian)。化石标本保存了植物的茎枝、雌球花及种子;该种的茎枝分节,节间具细纵槽纹,叶退化,雌球花单个着生于小枝顶部,种子成对且种子顶部宿存珠孔管等特征与现存麻黄科植物最为相近,因此可能属于麻黄科。
    8  云南腾冲新近纪两种被子植物化石的角质层构造及其古环境意义
    孙柏年 丛培允 阎德飞 解三平
    2003(2):216-222. DOI: 1
    [摘要](247)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重点描述云南腾冲晚第三纪两种被子植物化石Betula mioluminifera Hu et Chaney,Carpinus subcordata Nathorst的角质层构造,并分析它们的现存最近亲缘种B.luminifera Winkler和C.cordata B1.var.mollis Cheng et Chen的表皮特征。实验分析证明:化石叶片的气孔参数可以推测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2的浓度,并进而分析古环境的变化。C.subcordata Nathorst叶片能作为大气CO2浓度的生物指标。
    9  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古近纪孢粉植物群的时空分布
    张一勇 姜亮 李建国 王建平
    2003(2):223-238. DOI: 1
    [摘要](284)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详细叙述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古近纪不同凹陷区各时期孢粉植物群展布情况。区内古近纪孢粉植物群可分为早古新世、晚古新世、早始新世和中始新世4个发育阶段,早古新世孢粉植物群仅见于坳陷西南的局部地区,称Abietineaepollenities/Cedripites-Parcisporites-Momipites leffingwellii组合,晚古新世孢粉植物群分4种类型,椒江凹陷称Taxodiaceaepollenites-Engelhardtioidites-Momipites leffingwellii组合,丽水-福州凹陷称Taxodiacenepollenites-Myricaceoipollenites-Momipites leffingwellii组合,闽江凹陷南部称Taxodiaceaepollenites-Momipites leffingwellii组合,闽江册陷北部称Lygodium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 dorogensis-Tiliaepollenites-Bombacacidites组合。早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具南北差异,北部以海金沙科和椴科孢粉植物发育为特征,南部以海金沙科、椴科和杨海科孢粉植物群发育为特征,以上均指示为湿热的亚热带气候。中始新世本区孢粉植物群比较一致,称Cicatricosisporties dorogensis-Ephedripites(D)-Nitrariadites组合,指示为受到干旱气候影响的亚热带气候。区内缺失渐新统,故无渐新世孢粉记录。
    10  评介《陡山沱期生物群--早期动物辐射前夕的生命》
    曹瑞骥
    2003(2):253-253. DOI: 1
    [摘要](279)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陡山沱期生物群———早期动物辐射前夕的生命》是一部反映我国近年来研究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生物群及其环境背景的专著。该专著向读者展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以前 ,温暖海洋中多细胞生命的壮丽景观 ,引发读者思考遥远的原始生命从简单到复杂演化的进程、意义和原因。本专著由古生物学家袁训来、肖书海、尹磊明、安德鲁·诺尔、周传明和穆西南撰写 ,于 2 0 0 2年由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除前言外 ,全书共分 3章、7节 ,计 171页 ,184个插图。虽然多人执笔 ,但条理清晰 ,全文一气呵成 ,读后无杂乱感觉。本书第一章简要论…
    11  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新近纪孢粉植物群演替
    李建国 姜亮 张一勇 王建平
    2003(2):254-256. DOI: 1
    [摘要](297)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对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13口钻井孢粉分析表明,本地区新近纪植物群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1)早中新世早期松科花粉优势期;2)早、中中新世阿丁枫科花粉繁盛期;3)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草本被子植物发展期。各时期孢粉植物群在横向上几乎没有大的区别,表明新近纪整个坳陷内构造与沉积环境及其变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植物群演替反映古气候从早中新世早期的湿润温凉到早、中中新世的暖湿,最后(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又趋温凉的变化历程。
    12  西北地区潮水盆地侏罗系青土井群轮藻化石
    蒋飞虎 王伟栋 吕红玉 刘长番
    2003(2):257-265. DOI: 1
    [摘要](218)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潮水盆地青土井群为一套含煤碎屑岩,在盆地东部潮参l井青土井群三段发育大量以Aclistochara占优势的轮藻化石群,其组合特征显示浓厚的晚侏罗世色彩。青土井群一、二段轮藻化石稀少,结合地层层序,推测其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围岩沉积特征表明本井轮藻化石群为浅水生物群。
    13  陕西横山晚三叠世鱼类游泳遗迹化石新材料
    卢宗盛 郝朝坤 陈斌 李小艳
    2003(2):266-276. DOI: 1
    [摘要](347)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在多次赴化石产地陕西横山县进行大规模化石发掘后,获得一批完整精美的遗迹标本,为其中鱼类游泳遗迹化石标本建立了新种Undichna prava,并重新修订U.britannica,U.tricosta两种的特征,通过遗迹形态恢复鱼体长度为50—96cm,普遍大于以往描述的国内外据遗迹标本恢复的鱼体长度。
    14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东河塘组河口湾相遗迹化石
    齐永安 李凯琦
    2003(2):277-282,283. DOI: 1
    [摘要](218)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河口湾具有特定的环境条件和沉积组成,其遗迹化石具有半咸水沉积的遗迹群落特征。描述和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4井区上泥盆统东河塘组河口湾沉积中的遗迹化石和生物扰动构造后,发现3类遗迹组构,其中Ophiomorpha遗迹组构发育在纯净砂岩中,与河口湾潮汐砂坝有关;Skolithos遗迹组构发育在薄层砂岩中,与河口湾砂坪有关;Palaeophycus遗迹组构发育在泥岩中,与河口湾泥坪、砂泥坪有关。
    15  《南京直立人》简介
    丁羊牛
    2003(2):282-282. DOI: 1
    [摘要](331)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以著名古人类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吴汝康和古植物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李星学为主编 ,中科院院士吴新智和研究员穆西南为副主编 ,由 2 0余位古生物、古人类学家撰写的《南京直立人》(HomoerectusfromNanjing)一书 ,已于 2 0 0 2年底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学术著作的面世 ,为我国古人类学及相关学科添写浓重的一笔。本书是在南京汤山早期人类文化遗址综合研究专家组的组织下 ,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9位多学科专家协力合作下 ,经过 10年艰辛考察研究的结…
    16  末次冰期以来湛江湖光岩玛珥湖孢粉记录及古环境变化
    吕厚远 刘嘉麒 储国强 顾兆炎 Negendank J Schettler G Mingram J
    2003(2):284-291. DOI: 1
    [摘要](340)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通过对湛江湖光岩玛珥湖钻孔孢粉记录的研究认为,末次冰期以来,该区植被类型从早期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依次演替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湖边草地)→热带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气候最寒冷的时期温度比目前至少降低了4—6℃以上。全新世早期相对于旱。
    17  青藏高原兴措湖腹足类壳体同位素组成特征与环境意义
    吴敬禄 Andreas Lucke 李世杰 王苏民
    2003(2):292-296. DOI: 1
    [摘要](233)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部兴措湖腹足类Gyraulus sibirica壳体同位素的分析,并与器测气象资料的相关研究,建立兴措湖同位素记录与对应的降水和气温间的函数关系。对区内200年来的温度序列进行定量恢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兴措湖地区腹足类生物壳体主要在温季生长,它所记录的是温季而不是全年的气候环境信息;Gyraulus sibirica壳体δ^18O指标与温季滑动平均温度明显为正相关系,相关系数为0.89;δ^13C指标与温季的降水量呈正相关系,相关系数0.71;近200年来研究区温度变化有3个明显的阶段,其中20世纪初的低温期温度比目前平均低3.7℃。
    18  化石记录的再评估
    王玥 杨群
    2003(2):297-302. DOI: 1
    [摘要](338)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分子生物学和分支系统学的发展以及化石记录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古生物地层资料在生物演化研究中的地位遭到质疑。连续的化石记录的发现肯定了化石分析的意义,数据库的建立与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为古生物学的研究增添了新生力量。
    19  中国早寒武世高肌虫的最新研究--评介《A Monograph of Bradorrid Arthropods from the Lower Cambrian of Southwest China》
    蒋志文
    2003(2):303-304. DOI: 1
    [摘要](256)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中国早寒武世高肌虫(Bradoriida也被翻译为金臂虫)研究已近百年历史,但最近20年来的研究成果所造成的混乱,已到了无所适从的地步.侯先光等经过5年的重新研究,其成果作为专著已在英国杂志出版发行(Hou et al.,2002).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