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沙金庚
    2002(1). DOI: 1
    [摘要](144)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在 2 1世纪伊始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并取得成功和江泽民主席将蒸蒸日上的我国古生物事业誉为“腾飞之龙”的喜庆日子里 ,我们迎来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50周岁的生日序@沙金庚
    2  国际生物矿化作用研讨会简介
    冯伟民 戴永定
    2002(1). DOI: 1
    [摘要](302)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生物矿化作用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研究 ,涉及生物学、化学、结晶学、古生物学、矿物学、医学等其他相关学科 ,因而引起了生物学家 ,古生物学学家 ,地质学家 ,医学专家和生化学家等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德国生矿学家H .K .Erben和其他 6位无脊椎动物学家的倡议和组织下 ,第一届国际生物矿化作用研讨会于 1970年在德国美因茨举行。该会议决定今后周期性举行国际生物矿化作用研讨会。后来 ,在美国、日本、荷兰、美国、日本、摩纳哥先后举行了第 2届到第 7届国际生物矿化作用研讨会。 2 0 0 1年 9月在日本新泻举行了第 8届国际生…
    3  云南元谋盆地上新世甘棠组植物和孢粉组合及其古气候意义
    刘耕武 李代芸 黄翡 傅启龙
    2002(1):1-9. DOI: 1
    [摘要](331)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云南元谋盆地湾堡甘棠组植物群的叶化石和孢粉化石合计107种类型,分属86属,47科。植物叶化石包括18科,24属,35种。除一种裸子植物外,其它均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中,榆科、桦木科、豆科无论属种或者化石数量都是最多;杨柳科、槭科、蔷薇科次之;壳斗科、樟科、杨梅科、鼠李科、忍冬科、胡颓子科、杜鹃科、香蒲料、禾本科均有代表。甘棠组的孢粉植物群也相当丰富,合计97个类型,分属72属,44科。以松科、榆科、禾本科及蕨类植物的水龙骨科最为丰富,胡桃科、壳斗科、金缕梅科及蕨类植物的凤尾蕨属也很常见。被子植物花粉占孢粉总数的50%--60%,以禾本科和榆属花粉含量最高,多在10%以上。裸子植物绝大部分为松科花粉,占孢粉总数的20%-30%。孢子以水龙骨科和凤尾蕨属为主,二者各占孢粉总数的5%-10%。发现于元谋盆地湾堡甘棠组的植物叶化石以及孢子花粉组合在成分上都是混合的类群。组合中既有相当多的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成分,也有耐干旱的胡颓子、杨梅、旱蕨等灌木、小乔木或草本分子,同时还有含量很高的、在半干旱环境下也能生存的禾本科、榆科花粉。据此推测甘棠组的植物群和孢粉组合反映了上新世时元谋地区的植被已经分化,盆地的周围山地生长有松科、壳斗科、樟科、胡桃科、金缕梅科为主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树木或林块,可能有少许杜鹃科小乔木混杂其中,属于地带性植被。而在盆地内则是以禾本科、蔷薇科等为主,杂以大戟科、豆科、忍冬科、杨梅科等灌木或草本植物以及榆科、桦木科等树木组成的稀树灌丛草原型植被。盆地内的植被所反映的气候和周边地区相比,显得明显干旱。因此推测元谋盆地在2-3百万年前的中晚上新世已经发育成为金沙江流域的干热河谷盆地之一。
    4  湖北宜昌大坪奥陶纪阿仑尼克期三叶虫生态组合
    S·T·图凡伊 周志毅
    2002(1):10-18. DOI: 1
    [摘要](294)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首次对扬子区奥陶纪大湾组的三叶虫相作了初步分析。在详细研究了湖北宜昌大坪大湾组30种三叶虫的地层和岩相分布的基础上,划分出3个生态组合,即:Asaphid-Pseudocalymene组合,Asaphid-Raphiophorid组合和Trinucleid组合,它们依次指示由浅而深的浅外陆棚环境。研究表明这3个组合在大湾组的交替出现应与阿仑尼克期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
    5  华中西南区一条国际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补充剖面
    钱逸 朱茂炎 李国祥 蒋志文 Heyo Van Iten
    2002(1):19-26. DOI: 1
    [摘要](306)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1992年,全球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和层型点确定在加拿大纽芬兰东南幸运角剖面,并以遗迹化石带Trichophycus pedium的底作为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的分界点。但是,幸运角剖面主要是以硅质碎屑岩相为主,难以与含有丰富小壳化石和具有可对比的稳定同位素资料的碳酸盐相界线剖面进行对比。为此,提出我国云南会泽大海附近的一条以碳酸盐相为主的剖面作为全球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的补充剖面。理由是(1)在大海剖面上,震旦系灯影组白岩哨段、待补段和下寒武统牛家菁组的中谊村段,大海段之间为整合接触;(2)早寒武世早期地层单元含有丰富的小壳化石并且可划分出4个小壳化石组合带;(3)利用碳同位素资料可以将大海剖面与许多其它剖面相当地层对比;(4)著名的梅树村剖面离大海剖面不远,它们均含有丰富的小壳化石和遗迹化石,两者易于对比。文章进一步认为寒武系的下界放在第I小壳化石组合带(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的底,相当于大海剖面11层的底。
    6  江苏句容青山早三叠世鱼类
    刘冠邦 冯洪真 王菊香 吴铁民 翟忠华
    2002(1):27-52. DOI: 1
    [摘要](291)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记述了在江苏句容东昌青山早三叠世下青龙组上部发现的鱼类,计有6属8种,其中4新属6新种,为属两目两科。属裂齿鱼目裂齿鱼科的有Perleidus piveteaui,Perleidus aff.P.madagascariensis.“Perleidus”eu-rylepidotrichia sp.nov.和Zhangina cylindrica gen.et sp.nov;属骨鱼目副半椎鱼科的有Stensionotus dongchangensis sp.nov.,Jurongia fusiformis gen.et sp.nov.,Qingshania cercida gen.et sp.nov.和Suius brevis gen.et sp.nov.。上列绝大部分属种的特征充分显示这个鱼群与马达加斯加北部早三叠世鱼群的亲密关系,少数属种的特征也反映其与东格陵兰早三叠世鱼群有某些关系。
    7  天津张贵庄晚二叠世孢粉植物群
    朱怀诚 欧阳舒 高峰 姜尧发
    2002(1):53-71. DOI: 1
    [摘要](322)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天津张贵庄SR13号钻孔原归为石盒子组的地层近顶部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这一组合兼具上石盒子组和孙家沟组孢粉组合的特征。一方面,它与上石盒子组(特别是其上部)组合有不少共同分子,在蕨类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包括具肋花粉)的含量比例上也可以与之对比,但缺乏一些标志分子。另一方面,在属种组成上,当前组合与已知的孙家沟组合也颇可比较,而且出现了一些中生代色彩的分子。这一组合的揭示与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华北晚二叠世晚期孢粉植物群特征的认识。依据当前组合与已知相关孢粉组合的对比讨论,将其时代定为晚二叠世,并倾向于晚二叠世晚期(对应于孙家沟组)。
    8  山东章丘上新世巴漏河组和更新统孢粉植物群
    王伟铭 李经荣 王京东 贺振健
    2002(1):72-76. DOI: 1
    [摘要](245)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山东章丘巴漏河组和上覆更新统孢粉植物研究表明,当地上新世植物群的分布类型趋于单调,草本植物和部分广布型植物繁盛;更新世植物群的成分变得更加贫乏,其中,第三纪常见的喜暖类型已全部消失,而广布型植物类型得以进一步发展。植物群所反映的气候较中新世趋于干冷,与我国华北地区晚第三纪以来植物群的总体发展规律相一致。巴漏河组在层位上与临朐和昌乐等地的尧山组相对比,当前研究表明,以往报道的尧山组底部沉积夹层中的孢粉组合,其时代与山旺组相接近,而不同于巴漏河组;孢粉证据支持将其归于山旺组的划分意见。通过比较,建立巴漏河组与山东北部钻孔剖面明化镇组上段孢粉组合的对比比较。
    9  云南丽江奥陶纪鹦鹉螺
    张允白 陈挺恩
    2002(1):77-88. DOI: 1
    [摘要](247)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首次系统描述云南丽江鸣音下胖罗、当子落两地奥陶纪鹦鹉螺10属19种,Meitanoceras subglobo-sum disoides,Changyangoceras gaojiabianense,Michelinoceras elongatum,M.paraelongatum,M.parasquamatulum,Michelinocera variabilum,M.xuanxianense?,M.aff.M.xuanxianense,M.zangbeiense,Eosomichelinoceras guizhouense,Archigeisonoceras elegatum,A.sp.1,A.sp.2,Stereoplasmocerina sp.1,S.?sp.2,Cameroceras cf.C.compressum,Dideroceras sp.,Discoceras cf.rarospira,Trocholites aff.T.lativentrosus。依据鹦鹉螺组合特征,认为含鹦鹉螺地层时代为Darriwilian中期及Caradoc中期。
    10  西藏吉隆白垩纪末期浮游有孔虫的发现及其年代意义
    万晓樵 丁林
    2002(1):89-95. DOI: 1
    [摘要](407)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西藏吉隆县宗卓组顶部发现了丰富的浮游有孔虫动物群,其时代为晚白垩世马斯特里赫特期G.gansseri带的上部至A.mayaroensis带的下部,年龄值在68-70Ma之间。据江孜至吉隆一带地层和古生物学的研究与对比,认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的半深水至远洋环境是在康潘晚期至白垩纪末期由东向西逐步结束的,在吉隆地区的结束时间至少已接近白垩纪和第三纪的界线时期。
    11  贵州黄花冲下奥陶统湄潭组疑源类
    李军 王怿
    2002(1):96-104. DOI: 1
    [摘要](251)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对贵州黄花冲奥陶系湄潭组Azygograptus suecicus带疑源类组合研究表明,该组合可以与扬子区陕南、川东南、黔北、黔南、湘西、鄂西等地同期组合对比,并根据特征分子产出判别该组合应划归环冈瓦纳疑源类生物地理区。鄂西宜昌大湾组疑源类组合与黄花冲湄潭组疑源类组合的差异系环境因素所致。
    12  中国四川二叠纪皱戟贝类(腕足动物门)一新属,Linshuichonetes gen.nov.及其古生态
    石光荣
    2002(1):105-118. DOI: 1
    [摘要](294)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描述了产于四川邻水地区早二叠世梁山组的一新属新种,Linshuichonetes elfinis gen.et sp.nov.。新属以个体特别微小,背内无任何隔板,壳表饰有细瘤和细刺为特征。新种代表了华南地区阳新期海侵开始阶段生活于局限的潮坪或xi湖环境下的一种机会种。
    13  中国江西始新统的Palibinia——兼论北半球古近纪干旱气候形成机制
    李浩敏 陈其奭
    2002(1):119-129. DOI: 1
    [摘要](323)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报道江西临江镇晚始新世临江组内发现的含Palibinia植物群。详细记述了Palibinia属的研究历史,其地质、地理分布以及其命名问题。从其叶形态、伴生的蒸发岩以及植被的分异度等确认Palibinia为旱生植物,并对其所代表的干旱气候形成机制予以探讨。文中描述了该植物群中的6种主要植物化石,特别是对Palibinia及Nelumbo二属的代表给以较详尽的描述和讨论。
    14  青海格尔木市乌丽晚二叠世乌丽群下部的腕足化石群及Waagenites的地理分布
    廖卓庭 徐均涛
    2002(1):130-136. DOI: 1
    [摘要](259)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记述的腕足动物化石标本采自青海格尔木市乌丽附近的开心岭煤矿(妈乌丽煤矿)乌丽群的下部,经研究认为,该化石群的腕足动物属种组合及生物相特征,可与华南苏皖南部、川东华蓥山的龙潭组,黔西的宣威组下部,以及藏东昌都一带的妥坝组等腕足化石群对比,属于华南晚二叠世早期(吴家坪期)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的产的常见类群。讨论和纠正了英方关于该化石群的部分属种鉴定名称、时代结论,以及中国学者过去引证乌丽群化石资料与地层名称方面的错误,并就二叠纪质作用和地质历史的强烈影响,探讨了Waagenites与Tethyo-chonetes的地质地理分布。
    15  扬子区晚震旦世动物化石新材料
    薛耀松 周传明 唐天福
    2002(1):137-142. DOI: 1
    [摘要](331)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扬子区晚震旦世地层中已有多种类型的动物及遗迹化石的报道。文中补充了不同地区和层位的骨骼及遗迹化石新材料,包括:江西上饶王家院陡山沱组顶部磷块岩中的磷酸盐化“十”字形骨针和云南晋宁王家湾灯影组上段隧石条带中的单轴双射硅质骨针,它们可能分属于钙质海绵和普通海绵类;贵州瓮安陡山沱组上段磷质白云岩中的可疑壳状化石;宜昌三斗坪金瓜墩陡山沱组下部(第二段)遗迹化石;瓮安陡山沱组上段及湖北南漳灯影组上段底部磷质硬底中的生物扰动构造。另外还报道了贵州清镇桃子冲剖面桃子冲组最底部的瓶状动物(Pro-tolagena limbata)化石,并认定桃子冲组与灯影组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其底界并无跨入震旦系的证据。
    16  山东胜利油田第四系微体浮游藻类及其环境意义
    祝幼华 刘传联 徐金鲤
    2002(1):143-151. DOI: 1
    [摘要](331)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对山东胜利油田第四系2个钻孔300余块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沟鞭藻、颗石藻、绿藻和疑源类等微体浮游藻类化石。简要报道了藻类化石的分布情况和组合特征。结合介形虫和有孔虫资料,探讨了该区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变迁,进一步证实该区自中更新世以来发生过4次较大规模的海进海退。
    17  关于费尔干蚌Ferganoconcha
    顾知微
    2002(1):152-158. DOI: 1
    [摘要](282)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在追溯费尔干蚌属与科的最初定义及过去学者对此属归科的不同意见后,从我国标本所获对此属铰齿构造了解,说明此属为蚌类化石。认为额尔古纳蚌Arguniella。也是蚌类化石,作者过去将它与费尔干蚌属合并是错误的,同时肯定了原苏联马廷生(G.G.Martinson)对费尔干蚌铰板与铰齿合并的解释。费尔干蚌属的区别特征,在其扁而无壳顶脊的外壳与狭细片状齿无铰板的发育。文末简述了陈金华1999新的不同意见,并作了评论。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