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第十届国际孢粉学大会在中国南京举行
    王伟铭
    2001(1). DOI: 1 CSTR:
    [摘要](186)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由国际孢粉学分会联合会和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主办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承办的第十届国际孢粉学大会 ,于 2 0 0 0年 6月 2 4— 30日在中国南京成功举行。来自 47个国家和地区的 2 65位正式代表 (其中外宾 1 56人 ,台湾地区代表 4人 )和 30余位临时与会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368篇 ,安排特邀报告 3个 ,组织 1 6个专题共 2 0 1个报告和 87个展板。内容涉及孢粉学各研究领域 ,主要包括孢粉形态、分类和演化 ,空气孢粉学、医药孢粉学和昆虫孢粉学 ,各年代孢粉学 ,极地孢粉学 ,古生态与古环境 ,考古孢粉学 ,微植…
    2  《古生物学报》征稿简则
    2001(1). DOI: 1 CSTR:
    [摘要](162)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本刊是古生物学及其相关的生物地层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坚持党和国家的出版政策 ,贯彻“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开展学术讨论和经验交流 ,推广和传播科学研究成果 ,促进古生物学的发展 ,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本刊主要刊载古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原创性研究论文 ,学科动态、学术讨论、论著评述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等。为进一步提高《古生物学物》的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 ,特作如下稿约。1.本刊为中文版 ,附有较详细的英文摘要和 30 0字左右的中文提要。中文提要以第三人称写 ,说明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关键词一般不…
    3  西藏晚白垩世晚Campanian期至早Maastrichtian期菊石群——中国最年轻的菊石群
    孙亦因 王义刚
    2001(1). DOI: 1 CSTR:
    [摘要](189)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记述产自西藏南部仲巴县的一个中国目前所知最年轻的菊石群 ,含 2科 4属 6种 ,其中 4新种。据菊石群面貌和它们所产出的层位可以划分出上、下两个组合带 :上部Pachydiscuscf.hidakaensis Libycoceraszhongbaense组合带 ;下部Manambolitescujiangdingensis M .pivaeteaui组合带。产菊石的曲贝亚组的下段和上段的中、下部(82F5 0及其以下层位 )为晚Campanian期 ,上段上部 (即 82F5 2及其以上层位 )为早Maastrichtian期。
    4  峡东地区上奥陶统高庙坡组球节子类及其它多节类三叶虫
    彭善池 林天瑞 等
    2001(1):1-19. DOI: 1 CSTR:
    [摘要](277)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系统描述湖北宜昌和秭归新滩晚奥陶世庙坡组球接子类及多节类三叶虫动物群中的14种,分属于9属、7科、。根据化石保存状态、挤压变形以及个体发育特征,对前人所报道的产于本组的有关三叶早作了大量归并、转移和重新厘定,新的材料支持解释Telephiana longicephala的性双形现象。Atractopyge系首次在庙坡组中发现,以往它在三峡地区只见于临湘组。文中还将新疆的一个保留命名种Lonchodomas cf.yohi重新命名为Lonchodomas zhangi sp.nov.。
    5  西藏晚白垩世晚CanPanian期至早Maastrichtian期菊石群
    孙亦因 王义刚
    2001(1):20-29. DOI: 1 CSTR:
    [摘要](270)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记述产自西藏南部仲巴县的一个中国目前所知最年轻的菊石群,含2科4属6种,其中4新种。据菊石群面貌和它们所产出的层位可以划分出上、下两个组合带上部Pachydiscus.cf.Hidakaensis-Libycoceraszhongbaense组合带;下部Manambolitescujiangdingensis-M.Pivaeteaui组合带。产菊石的曲贝亚组的下段和上段的中、下部(82F50及其以下层位)为晚Campanian期,上段上部(即82F52及其以上层位)为早Maastrichtian期。
    6  西藏晚白垩世晚Campanian期至早Maastrichtian期菊石群:—中国最年轻的菊
    孙亦因 王义刚
    2001(1):20-30. DOI: 1 CSTR:
    [摘要](269)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记述产自西藏南部仲巴县的一个中国目前所知最年轻的菊石群,含2科4属6种,其中4新种。据菊石群面貌和它们所产出的层位可以划分出上、下两个组组合带:上部Pachydiscus cf.hidakaensis-Libycoeras zhongbaense组合带;下部Manambolites cujiaangdingensis-M.pivaeteaui组合带。 石的曲贝亚组的下段和上段的中、下部(82F50及其以下层位)为晚Campanian期,上段上部(即8252及其以上层位)为早Maastrichtian期。
    7  陕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阶软舌螺化石
    钱逸 解永顺 等
    2001(1):31-43. DOI: 1 CSTR:
    [摘要](350)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描述陕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阶软舌螺化石6属8种,其中有5新属(Ningqiangethus gen.nov.,Bilgulitheca gen.nov.,Xixiangethes gen.nov.,Paranicrocornus gen.no.,Inflatatheca gen.nov.),新种,1相似种,1未定种。从组织结构和面貌上论述筇竹寺阶软舌螺和梅树村阶软舌螺匠区别,筇笔直寺阶的软舌螺不仅个体增大、背腹分异、口唇发育、壳体与口盖常共存,而且属种分异度大,为进一步研究软舌螺动物的早期演化和解决下寒武统生物地层划分为对比提供重要的实证材料。
    8  论泥盆纪和布克河珊瑚及其相关属
    廖卫华 Francisco
    2001(1):44-50. DOI: 1 CSTR:
    [摘要](254)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和布克河珊瑚(Hebukophyllum Liao and Cai,1987)产于新疆北部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上泥盆统洪古勒楞组。该属的特征明显,描述清楚,个体发育各个阶段的图影齐全,而且在国际学术界已经得到不少珊瑚专家的认可(Weyer,1994),但目前仍有一学者主张将它视为Circellia Ye and Wang 1983的同义名(Yu,1998,Pory and Boland,1996;Boland,1997)。经最近对这2属模式标本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表明,虽然Hebukophyllum成年期的特征与Circellia,Coniophyllum,Siphonophyllia等属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其幼年期的隔壁强烈加厚并在个体中央形成一个明显的轴管(aulos)明显不同于后3属,Hebukophyllum明显不属于caninoid型珊瑚;Circellia是一种隔壁成一个明显的轴管(aulos),明显不同于后3属。Hebukophyllum明显不属于caninoid型珊瑚;Circellia是一种隔壁构造十分不发育的小单体珊瑚,也不属于caninoid型珊瑚;Conilophyllum Poty and Boland,1996和Siphonophyllia Scouler MS in McCoy,1844则属于典型的caninoid型珊瑚,因此,上述几个属之间并无密切的亲缘关系,它们应分属于不同的科:Family(科)Amplexidae Chapman,1893Genus(属)Circellia Ye and Wang,1983Family(科)Laccophyllidae Grabau,1928,Genus(属)Hebukophyllum Liao and Cai,1987 Family(科)Caninidae Fomichev,1953,Genus(属)Conilophyllum Poty and Boland,1996Genus(属)Siphonophyllia Scouler MS in McCoy,1844本文曾在1999年9月在日本仙台市如开第8次国际化刺丝胞与多孔类大会上(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ssil Cnidaria an Porifera)宣读,会上笔者曾与比利时珊瑚专家Poty博士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会后我们又特地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治平、叶干教授借阅了Circellia的模式标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我们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9  江苏北部晚志留世“植物碎片“的研究
    王怪 李军
    2001(1):51-60. DOI: 1 CSTR:
    [摘要](231)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系统研究江苏北部晚志留世地层中的植物碎片,包括表皮(3个类型)、管状体(3属5种)和其它分子,这些植物碎片与世界上(如:Anglo-Welsh Basin和Scotland)同时期地层中的植物碎片相似,通过研究认为,这些表皮可能产自较高等陆生植物和Nematophytes;管状体来自Nematophyte。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已有的资料,认为华南地区Ludlow-Pridoli期发育的6个沉积区。
    10  新疆中二叠世叶肢介化石
    刘淑文
    2001(1):61-66. DOI: 1 CSTR:
    [摘要](228)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描述新疆阜康三工河剖面芦草沟组的叶肢介石2科3属4种(其中2新种)和鄯善照壁山剖面“照壁山组“的叶肢介化石2科4属5种,时代均为中二叠世。
    11  辽西中上侏罗统土城子组植物化石的新发现
    郑少林 张武 等
    2001(1):67-85. DOI: 1 CSTR:
    [摘要](227)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报道产自辽宁北票三宝营土城子组2种木化石及10种植物化石(包括5新种)。它们反映了干旱气候条件下沙漠绿洲型的植被特征,时代属时代属中晚侏罗世。
    12  广西凌云县罗楼地区早三叠世牙形石
    杨守仁 郝维城 等
    2001(1):86-92. DOI: 1 CSTR:
    [摘要](262)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罗楼地区下三叠统,经赵金科(1959)研究显示,最低层位为Vishnuites marginalis菊石带(Gyronitan阶),张舜新(1990)研究广西凤山金下三叠统形石时,未发现最高的牙形石带,当前研究发现,罗楼地区下三叠统牙形石丰富,可识别出Hindeodus parvus,Isarciclla staeschei ,Neospathodus waageni,Neospathodus novaehel-landiae,Neospathodus homeri-Neospathodus triangularis,Chiosella timorensis6个牙形石带(组合带),从而表明该地区不但存在下三叠统底部层位Otoceratan阶,而且存在下三叠统最高的牙形石带,牙形石组合面貌和岩相显示,该牙形石动物群生活环境与田东县作登地区同属盆地相环境。
    13  塔里木盆地吐克尔明剖面第三系苏维依组的介形类和轮藻化石
    钟端 袁凤钿 等
    2001(1):93-100. DOI: 1 CSTR:
    [摘要](228)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报道产自新疆天山南麓轮台县吐克尔明地区第三系苏维依组的5属10种介形类化石和2属5种轮藻化石,并讲座其地质时代和上、下第三系的界线。
    14  南极利文期顿岛晚三叠世复理石相遗迹化石
    杨式溥 邓希光 等
    2001(1):101-115. DOI: 1 CSTR:
    [摘要](177)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南极利文斯顿岛赫德半岛中的迈尔斯陡崖组主要是浅变质的石英长石杂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等组成的复理石,厚度可能超过3000m,形成于浊积扇的上扇和下扇部分,时代可能为晚三叠世。在复理石相岩石中发育一套深水的遗迹化石,共有15个遗迹属、16人遗变种,其中有10个可以鉴定到遗迹种,两个比较种,4个只鉴定到遗迹属,未鉴定到遗迹种,1建立1个新遗迹属及新遗迹种,除新遗迹属种外,其余14个遗迹属,15个遗迹种都曾经在深海复理石相浊积岩内发现过,其中Belorhaphe,Glockerichnus,Lophoctenium,Rhabdo-glyphus,Paleodictyon,Suborenzinia,Spirophycus,Strobilorhaphe,Tuberculicnus,Cochlichnus等,属于浊流前产生在复理石相泥岩内的高度分异的雕画迹(Graphoglyptida),它们产于泥岩却保存为上覆砂岩底面的铸型凸起。别外,Fucusopsis和Neonereites却产生在砂岩内代表浊流后形成的沉积后遗迹组合,文内还描述3种浊流常见的无机构造,并上上述遗迹化石进行比较。
    15  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遗迹组构及其环境解释
    刘永安 胡斌
    2001(1):116-126. DOI: 1 CSTR:
    [摘要](241)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遗迹组构是由生物成因改造的沉积岩组构,是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文中运用生物扰动指数和遗迹组构组分图解综合分析方法在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中建立4个遗迹组构,即反映下临滨和滨外环境的Helminthopsis-Diplocraterion复合遗迹组构,反映了下临滨环境的Palaeophycus遗迹组构和Skolihos遗迹组构,反映中上临滨环境的Skolithos-Arenicolites遗迹组构,对遗迹化石和生物扰动构造进行阶层分析,从中识别出受固底质控制的遗迹化石Diplocraterion,常代表层序地层学中的重要界面。
    16  黑龙江省东部鸡西盆地早白垩世滴道组的沟鞭藻类
    程金辉 何承全
    2001(1):127-133. DOI: 1 CSTR:
    [摘要](378)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首次描述鸡西盆地滴道组的沟鞭藻化石2新种:Lagenorhytis granorugosus sp.nov.和Vesperopsis di-daoensis so.nov.;讲座沟鞭藻组合特征,地质时代及沉积环境;认为滴道组含沟鞭藻化石的层 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很可能为Berriasian-Valanginian期。沟鞭藻化石证实,在早白垩世早期滴道组沉积时,鸡西盆地曾遭受短暂的弱的海水影响。
    17  机会(r—选择)和均衡(K—选择)遗迹化石的现代生态学解释
    S.G.Pemberton 周
    2001(1):134-142. DOI: 1 CSTR:
    [摘要](357)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介绍地质记录中在不稳定的沉环境下,由于生活条件的恶化(盐度的变,严酷的温度,低含氧量及移动的沉积基底等)以及沉积事件(浊流沉积和风暴沉积)所产生的机会(r-选择)遗迹化石和均衡(K-选择)遗迹化石及其特点以及机会行为方式的古生物证据。对现代底栖生物的生态学研究,揭示现代机会生物均衡生物的生态特征(居群策略)描述由于破坏事件导致动物群消除后重新移居的现代实例,有助于了解地质记录中机会(r-选择)遗迹化石和均衡(K-选择)遗迹化石的成因及其古生态特征。
    18  化石硅藻新指标在西藏昂仁湖环境演变中的应用
    李升峰 张建新 张兆干 王富葆 李徐生 韩辉友 曾昭琪 朱立平
    2001(1):143-152. DOI: 1 CSTR:
    [摘要](265)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应用化石硅藻属组合和属系数两个新指标对西藏南部昂仁湖 (2 9°18′N ,87°11′E)剖面硅藻记录进行解析 ,得出该地区在 110 0 0— 6 0 0 0aBP间经历了寒冷期 (110 95— 9970aBP)→温和期 (9970— 9870aBP)→升温期(9870— 9770aBP)→凉干期 (9770— 8740aBP)→超高温期 (8740— 85 90aBP)→高温期 (85 90 - 5 970aBP)的演变序列。同时发现在寒冷期存在增温 (10 710aBP)和降温 (10 430aBP)波动 ;凉干期 880 0— 876 0aBP附近存在强低温事件 ;超高温期中的最高温出现在 86 80aBP附近 ;在高温期 80 0 0— 792 0aBP和 7170— 70 90aBP两个小时段分别存在增降温波动。在 6 430aBP附近存在明显的旱化现象。同时发现在研究时期除了存在 10 0 0年的气候变化周期外还存在 15 0— 2 0 0年左右的气候转型期。昂仁湖发育则至少经历了缓慢扩张 (110 0 0— 8740aBP)→快速扩张 (8740— 85 90aBP)→缓慢退缩 (85 90— 5 970aBP) 3个大阶段。也因此验证化石硅藻属组合和属系数两个新指标至少在富含硅藻的封闭湖盆环境演变研究中的有效性和便捷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