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二叠纪新小纺锤 模式种 Neofusulinella lantenoisi  Deprat,1913在云南保山的发现*
    周祖仁,王玉净,盛金章,朱夔玉
    2000(4):457-464. CSTR:
    [摘要](6) [HTML](0) [PDF 509.76 K](172)
    摘要:
    Neofusulinella Deprat,1912是一个有效属 ,但其模式标本遗失 ,最早发表的共模切面不正 ,加之手绘图影不清楚 ,长期未能准确地把握其属征。除原作者 (Deprat,1913)首次记述的模式种 (N .lantenoisi Deprat-Thompson ,1934,p .2 92事后指定 )以及Thompson和Foster(1937)和Pitakpaivan(196 5 )所记述的同种外 ,其余的有关鉴定均为误定。另外两个被广泛引用的属 ,即Le¨ella Dunbar et Skinner ,1937及Haoella Gong ,196 5 ,却是真正的Neofusulinella属 ,为后者的次异名 (junior synonym)。Neofusulinella的系统位置并非前人所认为的舒伯特?科(Schubertellidae) ,而属于纺锤?科 (Fusulinidae)的史塔夫?亚科 (Staffellinae) ,代表该亚科中的进化类型。史塔夫?类在分布上的排它性及对围岩原岩的选择性 ,亦间接表明该亚科系纺锤?科在近滨局限海域里的一个特化分支。在原地埋葬的情况下 ,这一?类壳体及其围岩普遍受到发育于该海域海底的“淡化混合水带”的成岩期硅化或白云岩化 (王尧 ,1990 ;沙庆安 ,1990 ) ,因而它们的旋壁与内部构造通常被“矿化”而模糊不清 ,甚至造成多样化旋壁的假像。 Pitakpaivan (196 5 )所记述的Neofusulinella cf .lantenoisi Deprat采自泰国Nakhonsawan地区Takli (15°18’N ,10 0
    2  泥盆纪锥石类Changshaconus Zhu,1985和Reticulaconularia Babcock  et Feldmann,1986两属的解剖学和系统学
    H.VanIten,朱志康,朱茂炎
    2000(4):466-475. CSTR:
    [摘要](9) [HTML](0) [PDF 434.17 K](352)
    摘要:
    重新描述了湖南中泥盆世的锥石Changshaconus carinata Zhu ,1985。通过比较 ,笔者认为Chang- shaconus与产自南非泥盆系和南、北美洲下泥盆统中的Reticulaconularia Babcock et Feldmann ,1986非常相似。ChangshaconusReticulaconularia两属由于锥管表面横肋间具有纵向脊状构造 ,与横肋构造一起构成了网状的表面装饰 ,从而区别于其它所有锥石类化石。两属的其它特征还包括 :(1)在角沟处 ,横肋成交错状排列 ;(2 )横肋在角沟的肩部向口端明显弯曲 ;(3)面中线呈明显的脊状隆起。以上 3个特征在Climacoconus Sinclair,195 2属中存在 ,因此ChangshaconusReticulaconulariaClimacoconus构成了一个单系类群 ,而不同于其它锥石类。这 3属又与Notoconularia Thomas,1969和Paraconularia Sinclair,1952两属相似 ,横肋都在角沟处呈交错状排列。
    3  辽西义县组长节锯蜂科(昆虫纲,膜翅目)昆虫化石*
    张海春,张俊峰
    2000(4):476-492.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764.09 K](360)
    摘要:
    描述产自辽宁西部北票上园地区和凌源大王杖子义县组长节锯蜂科 (Xyelidae)巨长节锯蜂亚科(Macroxyelinae)昆虫化石 12种 ,归于 4族 8属 ,其中 6新属 12新种 ,包括Angaridyela robusta sp .nov .,An-garidyela exculpta sp .nov .,Angaridyela suspecta sp .nov .,Angaridyela endemica sp .nov .,Lethoxyela excurva gen .et sp .nov .,Lethoxyela vulgata gen .etsp .nov .,gen .et sp .nov .,Liaoxyela antiqua gen .et sp .nov .,Heteroxyela ignota gen .et sp .nov .,Sinoxyela viriosa gen .et sp .nov .,Isoxyela rudis gen .et sp .nov .和Xyelites lingyuanensis sp .nov .,并讨论其古气候特征
    4  滇西保山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古动物地理演化*
    王向东,T.Sugiyama,K.Ueno,Y.Mizuno,李一军,王伟,段卫先,姚金昌
    2000(4):493-506. CSTR:
    [摘要](6) [HTML](0) [PDF 750.84 K](293)
    摘要:
    探讨滇西保山地块晚古生代类、有孔虫、珊瑚、牙形刺、腕足类等动物群的古生物地理属性 ,根据牙形刺和类化石 ,确定长期争论的丁家寨组的时代为Artinskian期 ,小型单体珊瑚Cyathaxonia动物群可出现在从早石炭世到二叠纪的多种沉积环境中 ,不一定指示冷水冈瓦纳型。根据沉积特征及对环境特别敏感的珊瑚和类动物群的分布特点 ,结合全球构造事件 ,恢复保山地块的古地理演化模式。早石炭世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 ,含礁型复体珊瑚和高分异度的大型单体珊瑚及丰富的有孔虫化石 ,保山地块应位于低纬度地区。受Namurian抬升运动的影响 ,晚石炭世沉积缺失 ,向南漂移 ,至早二叠世 (Cisuralian) ,保山地块再次接受海侵 ,沉积物以碎屑岩为主 ,含杂砾岩及冷温动物群 ,位于中低纬度地区。Artinskian晚期至Kungurian期 ,保山地块转而向北漂移 ,至中二叠世Wordian期 ,已处于低纬度地区 ,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 ,含低分异度的有孔虫及复体珊瑚。这一演变模式与掸泰马、腾冲、拉萨、西羌塘、南帕米尔、阿富汗中南部及伊朗南部等地块可以对比 ,说明它们同属于基默里区或边缘冈瓦纳区。
    5  陕南末元古代高家山生物群主要化石类群及其特征*
    华洪,张录易,张子福,王静平
    2000(4):507-515. CSTR:
    [摘要](15) [HTML](0) [PDF 667.56 K](292)
    摘要:
    末元古代高家山生物群是以骨骼化石为主 ,兼有软躯体后生动物及宏观藻类化石的一个多门类化石组合 ,是目前已知最早且最为多样化的骨骼化石生物群。化石主要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高家山段中上部 ,时限约565— 543Ma。目前虽然尚难对其进行系统的生物学分类 ,但根据化石的形态特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类群 ,即具矿化壁的骨骼类群 ,包括管状化石、锥管状化石、瓶状化石、球状化石、杯状化石和疑难化石等 ,以及蠕形动物化石类群 ,遗迹化石类群和宏观藻类化石类群等。还选取与其同时代且特征较为相似的峡东西陵峡生物群和南非纳米比亚纳玛生物组合进行比较。
    6  淮北地区新元古代后生植物化石新材料*
    钱迈平,袁训来,汪迎平,闫永奎
    2000(4):516-520. CSTR:
    [摘要](9) [HTML](0) [PDF 384.63 K](140)
    摘要:
    淮北元古界金山寨组最近发现了一批毫米—厘米级宏体碳质压膜化石 ,这些带状化石具有明显的固着器和营养体的分化 ,部分标本保存了紧密排列的横纹构造。根据这些特点 ,可以确定这些碳质压膜是后生植物化石 ,它们是新元古代早期生命多细胞化的可靠证据。
    7  云南墨江下密地早二叠世常么期含 地层及 化石带
    周铁明
    2000(4):521-532. CSTR:
    [摘要](15) [HTML](0) [PDF 868.00 K](216)
    摘要:
    简要介绍云南墨江下密地早二叠世常么期含地层 ,对其中类动物群特征作了归纳 ,记述 7属 29种 ,其中包括 4新种。依据类化石在该剖面中的垂直分布 ,在常么组建立Eoparafusulina gracilis-Eo .mejiangen-sis带和Chalaroschw agerinavulgaris-Chalaroschw agerina pseudovulgaris带。并与国内外相关地层进行简要对比
    8  晚古生代海扇类Aviculopecten planoradiatus McCoy,1851新材料发现的重要意义
    D.W.Boyd,N.D.Newell
    2000(4):533-534. CSTR:
    [摘要](7) [HTML](0) [PDF 115.45 K](257)
    摘要:
    根据最近在大英博物馆发现的燕海扇 (Aviculopecten)模式种的新材料 (Fang and Morris,1999) ,燕海扇的不等壳性终于得到确认。因此 ,有必要对Newell和Boyd (1995 )的燕海扇超科 (Aviculopectinacea)的分类方案作若干修正 :1995年定义的燕海扇科 (Aviculopectinidae)无效 ,应由本文新提出的早坂海扇科 (Hayasakapectinidae)取而代之 ;埃赛海扇科 (Etheripectinidae)一名由Newell(196 9)定义的燕海扇科取代。
    9  江苏泰县五通组观山段胞石Grahnichitina pilosa 的发现及其意义*
    耿良玉,张允白,丁连生,钱泽书,刘春莲,唐鹏
    2000(4):535-543. CSTR:
    [摘要](17) [HTML](0) [PDF 592.64 K](215)
    摘要:
    根据江苏泰县N-4井五通组观山段顶部的胞石Grahnichitina pilosa的发现 ,确定观山段的时代为中泥盆世吉维特期。据此认为 :擂鼓台段的两层暗色泥岩 ,应分别对比为南洞页岩、长顺页岩 ;中泥盆世大海侵时 ,华南海沿苏皖河经皖南、苏南入侵苏北。对Grahnichitina pilosa进行描记和讨论
    10  钙质海绵之古生态*
    吴亚生,范嘉松
    2000(4):544-547. CSTR:
    [摘要](15) [HTML](0) [PDF 246.74 K](183)
    摘要:
    古生代生物礁中钙质海绵 (纤维海绵、房室海绵、硬海绵 )的生态位在中三叠世以后被生态竞争能力更强的六射珊瑚所占据。在古生代和中三叠世的钙质海绵礁上 ,0— 10m深度内钙质海绵很发育。由于与钙藻共生 ,典型的造礁钙质海绵生活在透光带以内 ,并且在其上部更丰富。钙质海绵礁也会生长到破浪带内并受风浪的破坏而形成倒骨岩和骨屑岩。对古生代的钙质海绵礁而言 ,倒骨岩和骨屑岩形成于 0— 3m水深范围内 ,亮晶骨架岩形成于 3— 10m深度范围内 ,灰泥骨架岩形成于 10— 2 0m的水深 ,障积岩形成于 2 0— 30m的水深 ,潜障积岩形成于30— 40m的水深。钙质海绵的生长形态与水深的关系与六射珊瑚与水深的关系一样 :细枝状的钙质海绵生长在最浅的水中 (相当于礁生长带的上部 ) ,在稍深的水中 (相当于礁生长带的中部和下部 )各种形态的海绵都会出现 ,在更深的水中可以出现特别大的、锥状的海绵
    11  古生物在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祁玉平,祝幼华
    2000(4):548-552. CSTR:
    [摘要](8) [HTML](0) [PDF 208.05 K](255)
    摘要:
    对江苏下古生界动物化石有机碎屑 (笔石、胞石和虫牙 )反射率进行系统研究的结果表明 ,它们与镜质组反射率有着极为相似的光性特征和变化规律 ,即随埋深的增加而增高 ,因而它们均可作为有机质成熟度指标 ;并进而以牙形刺色变指标 (CAI)为纽带 ,分别建立它们与镜质组反射率之间的良好对应关系 ,提出它们的成熟度划分标准 ,为它们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12  东濮凹陷早第三纪的海侵(泛)事件
    任来义,林桂芳,赵志清,王兴武
    2000(4):553-557. CSTR:
    [摘要](4) [HTML](0) [PDF 325.85 K](154)
    摘要:
    依据生物化石Sphenolithus ciperoensis,Dictyococcites abisectus,Coccolithus pelagicus,Reticulofenestra sp .,Sinocysta minuta ,S .subtilis,Cordosphaeridium ,Achomosphaera ,Spiniferites,Ophinomorpha nodosa ,Cla-dosiphonia sinensis ,Knightia sp .和石盐中的溴 (Br-)及溴氯系数 (Br-× 10 3/Cl-) ,碳酸盐岩中氧、碳同位素 (δ18O、δ13C)值 ,泥岩中的Th/U值 ,认为东濮凹陷早第三纪沙河街组三段、一段沉积期发生过海侵事件。
    13  蚜类昆虫化石属种划分和描述中的问题*
    张俊峰
    2000(4):558-572. CSTR:
    [摘要](4) [HTML](0) [PDF 656.36 K](207)
    摘要:
    对我国“热河生物群”中蚜类属种进行全面评述 ,Sinaphis,Tartaraphis不应与Penaphis合并 ;Paroviparosiphum ,Mesoviparosiphum不应与Oviparosiphum合并 ,P .opimum不应与P .camptotropum合并 ,M .tuanwangense不能与M .malacum合并 ;Caudaphis不能与Ellinaphis合并 ,C .leptoneuraC .minulissima不应与C .spinalis合并。由于描述中的问题 ,Expansaphis,E .ovata ,E .laticosta ,Oviparosiphum latum ,Sunaphis,S .shandongensis,S .laiyangensis ,Petiolaphis ,P .laiyangensis,Petiolaphioides,P .shandongensis,Dataiaphis,D .conferis建立的理由难以成立 ,分类位置暂不能确定 ;Penaphis nanligezhuangensis应与P .circa合并为同种。
    14  生物地层学图形对比软件包SinoCor 1.0*
    樊隽轩,张元动
    2000(4):573-583. CSTR:
    [摘要](6) [HTML](0) [PDF 521.08 K](185)
    摘要:
    用于生物地层学定量分析对比的软件包SinoCor 1.0采用VisualBasic 3.0程序设计语言编写 ,由三个主要功能模块组成 :(1)数据输入、修改模块 ,(2 )数据分析、处理模块 ,(3)数据输出模块。操作采用人机交互方式 ,运行于Windows 3 .x图形环境下 ,功能完全菜单化。一次可分析、处理 2 0个生物地层剖面、6 0个分类单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