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第s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塔里木盆地北缘二叠纪植物群*
    吴秀元,孙柏年,沈光隆,王永栋
    1998(s1):1-22. DOI: 10.19800/j.cnki.aps.1998.s1.001 CSTR:
    [摘要](1) [HTML](0) [PDF 862.61 K](230)
    摘要:
    记述的二叠纪植物群采自塔里木盆地北缘不同产地和不同层位。早二叠世早期植物主要采自柯坪县四石厂的库普库兹满组及开派兹雷克组下亚组,主要由Autunia conferta,Pecopteris hemitelioides,Annularia stelata等组成,代表了欧美植物群面貌;到早二叠世晚期,开派兹雷克组上亚组产有安加拉植物分子,如CordaitesNoeggerathiopsissubangustaC.(N.)angustifoliaParacalamites decorlatus等,与欧美植物分子共生,成为欧美安加拉混生植物群;晚二叠世植物产于库车河两岸的比尤勒包谷孜组,其中产有安加拉植物分子,如“CalipteriszeileriYavorskyia mungatica等等,成为典型的亚安加拉植物群。植物群的演化、变迁是由于塔里木地块与准噶尔地块逐渐接近而天山海槽最终消失的结果。
    2  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孢粉组合及生物地层学*
    朱怀诚
    1998(s1):38-57. DOI: 10.19800/j.cnki.aps.1998.s1.002 CSTR:
    [摘要](6) [HTML](0) [PDF 812.10 K](166)
    摘要: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孢子花粉,讨论了盆地各地层分区孢粉组合特征,建立了从早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早期的6个孢粉组合带,阐述了各组合带孢粉学特征。依据对盆地二叠纪孢粉植物群组成分子的分析及其与国内外相关孢粉组合的比较研究,将盆地孢粉植物群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早二叠世早、中期的欧美型植物群,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的安加拉欧美混生型植物群和晚二叠世中、晚期的安加拉型植物群。文中还从孢粉地层学角度论述了沙井子组、杜瓦组和普司格组的地质时代以及二叠/三叠系界线等问题。描述孢粉25属33种(含2新种)。
    3  二叠纪末安加拉分子南侵塔里木和全球气候变凉事件*
    方宗杰
    1998(s1):65-76. DOI: 10.19800/j.cnki.aps.1998.s1.003 CSTR:
    [摘要](7) [HTML](0) [PDF 574.09 K](177)
    摘要:
    从分析塔里木西南缘杜瓦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入手,确认二叠纪末期塔里木曾广泛发生安加拉温湿型生物群分子的南侵事件,华北同期也曾发生类似事件,表明当时北半球的气候带曾突然向赤道方向移动。来自澳大利亚和印度的资料进一步证实这是一次短暂的全球性气候变凉事件。二叠纪末期,西伯利亚爆发了显生宙以来规模最大的溢流玄武岩事件,与此同时,在赤道区的华南及南半球,也都发生了强烈的火山活动。二叠纪末全球气候变凉事件即为火山冬天效应的具体表现。特提斯海区二叠系顶部礁生态系的突然消亡很可能是火山冬天效应的直接后果。
    4  新疆南天山东部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的牙形类及其意义*
    夏凤生
    1998(s1):77-96. DOI: 10.19800/j.cnki.aps.1998.s1.004 CSTR:
    [摘要](5) [HTML](0) [PDF 864.36 K](172)
    摘要:
    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的牙形类带自下而上分为delta带和pesavis带,时代为早泥盆世晚洛赫柯夫期。含奥泽克刺相(ozarkodinan biofacies)牙形类的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指示了一个浅水陆棚海环境,它可以和中国及世界其它地区含同时代的牙形类地层对比。用多分子器官的概念扼要描述和详细讨论、比较了出现在该组的8个牙形类器官种或亚种。
    5  塔西南莎车地区石炭-二叠系 类分带*
    朱自力
    1998(s1):104-115. DOI: 10.19800/j.cnki.aps.1998.s1.005 CSTR:
    [摘要](2) [HTML](0) [PDF 573.58 K](209)
    摘要:

    在2条层位上互相衔接剖面的系统采样和研究基础上,将塔西南莎车县和什拉甫地区石炭系韦宪阶-下二叠统阿丁斯克阶的类划分为13个带,这一建立在单一剖面基础上、比较完整的类分带为地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与华南和俄罗斯地台的相比,研究区石炭系类面貌和层序与俄罗斯地台区的更为接近。

    6  塔里木及其邻区志留纪、泥盆纪珊瑚*
    邓占球
    1998(s1):116-130. DOI: 10.19800/j.cnki.aps.1998.s1.006 CSTR:
    [摘要](3) [HTML](0) [PDF 623.83 K](177)
    摘要:
    描述了乌恰、拜城志留纪的以及阿图什、吐鲁番志留纪和泥盆纪的床板珊瑚和日射珊瑚计15属29种(其中3新种、2新亚种)
    7  新疆柯坪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微体化石*
    李军,朱怀诚,方宗杰
    1998(s1):136-143. DOI: 10.19800/j.cnki.aps.1998.s1.007 CSTR:
    [摘要](2) [HTML](0) [PDF 411.71 K](81)
    摘要:
    新疆柯坪大湾沟剖面塔塔埃尔塔格组(兰多维列统)产出以Dactylofusa caboti为优势分子的疑源类组合及虫牙、隐孢子、植物角质层等微体化石。结合其它地层古生物资料,讨论这些微体化石的地层及环境意义。
    8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早古生代红层腹足类化石*
    张师本,席与华
    1998(s1):144-154. DOI: 10.19800/j.cnki.aps.1998.s1.008 CSTR:
    [摘要](5) [HTML](0) [PDF 453.60 K](181)
    摘要:
    简述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巴楚地区的早古生代红色岩系,描述晚奥陶世-早志留亚纪腹足类化石14属14种,其中2新种。
    9  塔里木盆地覆盖区的笔石*
    倪寓南,陈旭
    1998(s1):155-167. DOI: 10.19800/j.cnki.aps.1998.s1.009 CSTR:
    [摘要](5) [HTML](0) [PDF 573.16 K](186)
    摘要:
    首次系统描述了新疆塔里木盆地覆盖区笔石6属12种,提供了塔里木盆地覆盖区与周缘地区奥陶-志留纪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10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几个奥陶纪三叶虫*
    袁文伟,周志毅
    1998(s1):168-181. DOI: 10.19800/j.cnki.aps.1998.s1.010 CSTR:
    [摘要](11) [HTML](0) [PDF 573.59 K](178)
    摘要:
    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北部覆盖区Caradoc中期-Ashgil晚期三叶虫共6属6种,其中包括1新种Robergia qunkensis。此外,还报道了首次发现于柯坪印干村的Caradoc晚期三叶虫Bir-manites cf.juxianensis Ju。根据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异,认为Bulbaspis sphaerornaus Chugae-va,B.korlaensis Zhang可能是B.mirabilis Chugaeva的同物异名。BirmanitesRedocalymeneBulbaspis 3属的发现表明塔里木奥陶纪三叶虫动物群具有较强的冈瓦纳色彩。
    11  塔里木盆地西缘晚古生代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周志澄,阮亦萍
    1998(s1):182-196. DOI: 10.19800/j.cnki.aps.1998.s1.011 CSTR:
    [摘要](12) [HTML](0) [PDF 685.88 K](171)
    摘要:
    描述了塔里木盆地西缘晚古生代地层中遗迹化石13属,并根据它们的生态类型及组合面貌,分析它们的环境意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