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征稿简则
编委会
出版伦理指南
联系我们
版权许可声明
English
1996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导出
显示方式:
简洁模式
摘要模式
1
周志炎院士获B.Sahni百年纪念奖
王俊庚
1996(4).
DOI:
1
[摘要]
(
116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5
)
摘要:
周志炎院士获B.Sahni百年纪念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周志炎院士获1995年度B.Sahni百年纪念奖,并于1996年1月25日在印度勒克垴市参加授奖大会。B.Sahni是世界著名的古植物学家,印度古植物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英国皇家...
导出
收藏
2
第Ⅶ届国际刺丝胞与海绵化石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
俞昌民
1996(4).
DOI:
1
[摘要]
(
15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6
)
摘要:
第Ⅶ届国际刺丝胞与海绵化石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手持长矛和盾牌的唐古柯德与其随从在单体珊瑚横切面的‘照耀与指引’下骑着毛驴下得坡来,第Ⅻ届国际刺丝胞与海绵化石大会以此为会标于1995年9月12日至15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1...
导出
收藏
3
鄂尔多斯地台南缘中奥陶统双笔石类笔石的研究
林尧坤
1996(4):389-407.
DOI:
1
[摘要]
(
26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5
)
摘要:
记述陕西中部耀县、富平、泾阳三县中奥陶统平和挑启坡组双笔石类:Orthograptus,Glyptograptus,Climacograptus和Pseudoclimacograptus等4属中的14种,其中包括1新种和2新亚种。建立了Climacograptusbicornis带和Orthograptuslongithecalis带,并讨论了桃启坡组的时代问题。
导出
收藏
4
我国中生代的Margaritiferidae和它的演化
马其鸿
1996(4):408-429.
DOI:
1
[摘要]
(
27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6
)
摘要:
对我国中生代珍珠蚌科内的属、种进行了较系统的修订,归并了1科、1亚属、10种,并据这些属、种纵向、横向的分布情况及其壳形、壳饰、内部构造等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起源和演化规律。
导出
收藏
5
镇江地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的牙形刺
陈岷君
1996(4):430-441.
DOI:
1
[摘要]
(
186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5
)
摘要:
详细描述了采自镇江附近11-1,11-2,79-8号等钻孔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的牙形刺化石共11属28种,建立了6个牙形刺化石带,其中上二叠统1个、下三叠统5个,并以牙形刺带为基础,进行了国内外对比。
导出
收藏
6
新疆准噶尔盆地中生代直脉科(昆虫纲,长翅目)昆虫化石
张海春
1996(4):442-454.
DOI:
1
[摘要]
(
458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1
)
摘要:
描述了采自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吐孜沟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乌苏县四棵树煤矿之南哈尔沙拉上三叠统小泉沟群直脉科昆虫化石10种。它们被归入3属,其中5种为新种,即:Orthophlebiaexculptasp.nov.,O.coloratasp.nov.,Mesopanorpadensasp.nov,M.monstrosasp.nov.和Protorthophlebiastrigatasp.nov.。对中国的直脉科昆虫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导出
收藏
7
下扬子地区三叠纪黄马青组遗迹化石与古环境
毕德昌 钱迈平
1996(4):455-465.
DOI:
1
[摘要]
(
324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1
)
摘要:
报道了长江下游地区中三叠统黄马青组中所产的遗迹化石是一个主要由节肢动物等造成的以水平进食潜穴和垂直的居住构造以及沿层面爬行的足迹组成的,分异度相对较低但丰度相对较高的遗迹化石组合。通过遗迹化石共生组合的分析,结合伴生遗体化石动物群的生态习性以及围岩物理成因沉积构造特征,阐明了黄马青组的遗迹相并对其古环境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还简要地描述了其中11个主要的遗迹化石属种。
导出
收藏
8
Ricciisporites属的分布及其地层学意义
钱丽君
1996(4):466-474.
DOI:
1
[摘要]
(
298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5
)
摘要:
概述了Ricciisporites属的基本形态、分类和时空分布。由于形态特殊,层位稳定,一般丰度较高,故此属为北半球中生代最重要分子之一,主要出现于瑞替阶和下里阿斯阶,在中国仅见于华南上三叠统,是划分三叠系/侏罗系的标志分子。其母体植物可能生长于距渴湖、海湾岸边较近的生境。
导出
收藏
9
湘西北地区志留,泥盆系遗迹化石再研究
张欣平 王大任
1996(4):475-489.
DOI:
1
[摘要]
(
26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6
)
摘要:
记述了湘西北地区志留、泥盆系的遗迹化石14属,28种、亚种(包括15新种,2新亚种)。这些遗迹化石主要集中于Traueumichis-Arthrophycus群落(代表前滨下部或近滨上部),Thalassinoides-Lockeia群落(代表近滨上部或前滨下部环境)和Cruziana-Dimorphichnus群落(代表近滨环境),并对上述3个遗迹群落的古生态作了分析。
导出
收藏
10
新疆晚三叠世哈萨克虫化石新材料
刘洪福
1996(4):490-494.
DOI:
1
[摘要]
(
222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5
)
摘要:
记述的哈萨克虫首次发现于吐鲁番盆地大河沿西北15km处的艾丁湖煤矿,其中包括一新种,与其共生的有延长植物群,时代为晚三叠世,层位与黄山街组相当。由于在所含哈萨克虫的该组中多处发现油气显示及沥青脉,可做为今后找油气及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标志层。
导出
收藏
11
贵州三都地区阿仑尼格期同高组疑源类Striatotheca的两个新种
许玩宏
1996(4):495-499.
DOI:
1
[摘要]
(
23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5
)
摘要:
Striatotheca是地中海疑源类生物区的特征分子,该属主要分布于阿仑尼格期至兰维恩期。描述了产于贵州三都地区同高组下段(N2—N4笔石带)Striatotheca的两个新种,它们是S.granula-tasp.nov.和S.sanduensissp.nov.
导出
收藏
12
房室海绵化石的微机研究:性状演化
吴亚生 杨卫强
1996(4):500-508.
DOI:
1
[摘要]
(
279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6
)
摘要:
利用微机对房室海绵进行了1)属的清理工作,2)标准化术语的建立与属的标准化术语描述,3)建数据库,4)性状的统计分析。并发现了房室海绵出水管类型、房室排列方式、房室充填物类型、孔和管、体型和房室形态方面的六大演化趋向。
导出
收藏
当期目录
年第
卷第
期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