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古代DNA序列的分析与甄别──兼评恐龙DNA研究
    杨洪
    1995(6):657-673. DOI: 10.19800/j.cnki.aps.1995.06.001 CSTR:
    [摘要](6) [HTML](0) [PDF 1.28 M](187)
    摘要:
    从古代生物中获取的古代DNA序列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古代生命及其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分析和甄别古代DNA序列是古代DNA研究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着重讨论甄别古代DNA序列的主要标准如:野外取样与实验室控制、DNA“行为”分析、系统发育验证和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并在此基础上评述近期发表的有关恐龙DNA的研究。安成才等(1995)发表了6条来自一枚恐龙蛋化石中的18SrDNA序列,但未做进一步的系统发育研究。本文按18SRNA分子的二级结构模式对已发表的恐龙蛋DNA序列与现生生物各类群代表的18SrDNA序列进行了重新对位排列并做了系统发育分析。所获结果表明原文中的两组18SrDNA序列分别来自于至少两种不同的生物,它们在系统树上的位置均不在脊椎动物分支之内,其中一组序列同现生的高等植物呈姊妹群关系。
    2  河南内乡晚奥陶世石燕河组牙形石及其地质意义
    梅仕龙
    1995(6):674-687. DOI: 10.19800/j.cnki.aps.1995.06.002 CSTR:
    [摘要](13) [HTML](0) [PDF 1.15 M](225)
    摘要:
    将河南内乡晚奥陶世石燕河组牙形石自下而上建立了Oulodus uirichi-Aphelognathus shoshonensis带,Onodus robustus带,Aphelognathus grandis带,Aphelognathus divergens带和Aphelognathus zuoquensis带。这个序列与北美中大陆的很相似,两者可详细对比。充分证实了北美中大陆型牙形石动物群以及中国合此类型牙形石的最高奥陶纪地层在华北地台以南的武当地块北缘的存在,并指明了其古生物地理分区和构造意义。
    3  贵州瓮安—开阳地区陡山沱期含磷岩系的大型球形绿藻化石*
    薛耀松,唐天福,俞从流,周传明
    1995(6):688-706. DOI: 10.19800/j.cnki.aps.1995.06.003 CSTR:
    [摘要](24) [HTML](0) [PDF 1.21 M](411)
    摘要:
    通过对瓮安陡山沱组上段的白云质生物屑磷块岩和磷质白云岩标本进行酸处理和切片后,获得大量个体硕大的球形绿藻化石,共鉴定了7属13种,其中多数是新属新种。这些绿藻化石与红藻、疑源类及骨骼化石共生,构成一个特殊的生物群,其分布与成磷区一致,显然受到环境因素的控制。南沦冰期后气温上升,引起海平面升高,海洋贫氧带扩展和上涌洋流的活跃,给台缘浅水区带来丰富的磷质和其他营养物质,促使生物繁盛和成磷作用的发生。
    4  新疆尼勒克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时肢介化石
    李罗照,沈炎彬
    1995(6):707-713. DOI: 10.19800/j.cnki.aps.1995.06.004 CSTR:
    [摘要](6) [HTML](0) [PDF 610.88 K](199)
    摘要:
    首次报道新疆伊宁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叶肢介化石1新属2新种(Iliestheria nilkaensis gen.et sp.nov.;I.xinjiangensis gen.et sp.nov.)。其装饰特征与已知侏罗纪早、中期的类型有一定的相似性。据叶肢介在地层中分布特点及保存状况,认为其生活在浅水的湖沼环境并属于原地埋藏。
    5  安徽南陵下三叠统青龙组鲎类足迹化石的发现*
    毕德昌,郭佩霞,钱迈平
    1995(6):714-721. DOI: 10.19800/j.cnki.aps.1995.06.005 CSTR:
    [摘要](7) [HTML](0) [PDF 952.38 K](234)
    摘要:
    这是在我国首次发现的鲎类足迹化石,标本采自安徽南陵下三叠统青龙组薄层灰岩。除对它们的形态特征加以描述、分析和比较外,还就其形成环境及保存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
    6  塔里木盆地三叠─侏罗纪介形类化石*
    郑淑英
    1995(6):722-730. DOI: 10.19800/j.cnki.aps.1995.06.006 CSTR:
    [摘要](6) [HTML](0) [PDF 908.77 K](205)
    摘要:
    描述的介形类化石标本采集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库车和喀什两地区,其中,齐古组产Darwinula-Timiriasevia组合,恰克马克组产Darwinula-Bisulcocypris为代表的介形类化石组合,其时代前者为晚侏罗世,后者为中侏罗世;俄霍布拉克组和克拉玛依组产以Bisulcompris-Tungchuania Darwinula为代表的组合,其时代为早-中三叠世。
    7  中下扬子区海相三叠纪叠层石及其环境演变
    钱迈平
    1995(6):731-741. DOI: 10.19800/j.cnki.aps.1995.06.007 CSTR:
    [摘要](7) [HTML](0) [PDF 1.21 M](205)
    摘要:
    中、下扬子区三叠纪叠层石大多产自中三叠统嘉陵江组白云岩中,仅少数产自下三叠统青龙组灰岩中。这些叠层石可根据各自所处环境分为下列2种类型:1)浅滩相叠层石生物丘;2)潮坪相叠层石生物层。这些叠层石及其围岩常含丰富的石膏晶痕或盐溶角砾,显示了一种干燥炎热气候中一低能水动力环境产物的特征。根据中、下扬子区三叠纪叠层石的形态及发育特点研究,结合有关沉积特征分析,发现该区由早三叠世的陆表海演变为中三叠世早期的潮坪复合体,其较深的部位转变为青盐湖,而较浅的部位则变为藻坪或萨布哈盐坪。这种转变暗示着此期间扬子地块已由主要受热带低气压控制下的赤道附近地区移至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或干燥信风控制的回归线附近地区。
    8  滇东曲靖上志留统关底组若干腕足动物居群的生态特征
    王雪
    1995(6):742-754. DOI: 10.19800/j.cnki.aps.1995.06.008 CSTR:
    [摘要](6) [HTML](0) [PDF 890.92 K](213)
    摘要:
    依据居群生态学的理论,采用大小-频率直方图和生存曲线,对采自滇东曲靖上志留统关底组的4种14个腕足动物居群进行分析对比,尝试性地阐述了居群结构与沉积环境、居群形态变异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
    9  黑龙江省桦南县道台桥组植物孢粉化石初步报道
    刘耕武,李浩敏,冷琴
    1995(6):755-757. DOI: 10.19800/j.cnki.aps.1995.06.009 CSTR:
    [摘要](6) [HTML](0) [PDF 294.30 K](167)
    摘要:
    黑龙江省桦南县道台桥组植物孢粉化石初步报道刘耕武,李浩敏,冷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关键词植物孢粉化石,道台桥组,黑龙江1994年6月至8月,笔者赴黑龙江禅南县八虎力乡四方台村进行了野外考察及化石采集工作,发现了大量植物...
    10  西太湖W1A钻孔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廖宁
    1995(6):758-760. DOI: 10.19800/j.cnki.aps.1995.06.010 CSTR:
    [摘要](2) [HTML](0) [PDF 261.73 K](153)
    摘要:
    首次报道西太湖W1A钻孔钙质超微化石,这一发现为研究西太湖成因及演化增添了新的古生物资料。钙质超微化石在西太湖的发现,证明大约11280年前的全新世早期,西太湖湖盆曾遭受海侵,形成海湾环境。
    11  有关物种概念与划分中的一些问题*
    同号文
    1995(6):761-776. DOI: 10.19800/j.cnki.aps.1995.06.011 CSTR:
    [摘要](8) [HTML](0) [PDF 1.15 M](201)
    摘要:
    关于物种的问题已经争论了几百年,但至今仍未达成完全一致,尤其是在物种的概念、物种的划分及物种的形成等主要方面的观点分歧较大,可说是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引起这些分歧的根本原因是生物的极端多样性,当然,也与每个人的观察角度和认识水平不无关系。目前,最大的矛盾是,一方面大家竟相给物种想下一个简明而又高度概括的定义,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对不同生物却是各有其标准。这样就必然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物种概念,甚至产生了混乱。此外,种下单元的划分,不论在标准还是术语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种和亚种的分类及系统关系问题过去和现在都被严重地忽视了。
    12  应用医疗CT扫描法观察恐龙蛋化石的内部结构
    左权,靖伟德
    1995(6):777-779. DOI: 10.19800/j.cnki.aps.1995.06.012 CSTR:
    [摘要](7) [HTML](0) [PDF 296.31 K](172)
    摘要:
    应用医疗CT扫描法观察恐龙蛋化石,可清晰地分辨出蛋形、蛋壳、卵蛋白、蛋黄及胚盘等结构,并可测出各部分具体数据,为恐龙蛋化石和其它生物化石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