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征稿简则
编委会
出版伦理指南
联系我们
版权许可声明
English
1995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导出
显示方式:
简洁模式
摘要模式
1
海南岛东方早二叠世双壳类动物群及其古生物地理学研究──兼评南龙杂砾岩的冰川成因说
方宗杰
,
殷德伟
1995(3).
DOI:
1
[摘要]
(
15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5
)
摘要:
在海南岛东方县江边地区下二叠统南龙组中发现双壳类9属10种,其中2新种。除新种外,这些双壳类常见于华南和日本的茅口期晚期地层,其它动、植物化石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结论,本区无疑是华夏生物区系的组成部分。海南岛的琼中地体不大可能在石炭一二叠纪仍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或其附近,南龙杂砾岩应属裂谷成因,与冰川无关。
导出
收藏
2
利用分枝分析方法对Sinospongophyllum的再研究──兼论Sinospongophyllum crassiseptatum的居群变异
沈建伟
1995(3).
DOI:
1
[摘要]
(
17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5
)
摘要:
以桂林地区产出的大量Sinospongophyllum的个体发育资料为基础,结合我国描述的Sinospongophyllum和Tabulophyllum以及国外已描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种作系统发育分析,用分校分析方法,判别这两个属的亲疏关系,认为Sinospongophyllum和Tabulophyllum并非同义属。同时,对桂林地区大量产出的Sinospongophyllumcrassiseptatumsp.nov.居群内变异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讨论了引起变异的可能原因。
导出
收藏
3
古生物学领域的新辟园地—分子古生物研究
杨群
1995(3):265-276.
DOI:
1
[摘要]
(
36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6
)
摘要:
分子古生物研究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等领域相交叉、结合而形成的年轻学科方向,是古生物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生长点。与传统古生物学相比,分子古生物研究更依赖于现代化的实验、分析技术,它使古生物研究从宏观深入微观。分子古生物研究应当与传统的形态解剖研究相结合,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现提出狭义分子化石和广义分子化石的概念,并指出它们与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的生理标志化合物等概念的异同。当今分子
导出
收藏
4
湘西中寒武世多节类三叶虫新属种
彭善池 陈永安
1995(3):277-300.
DOI:
1
[摘要]
(
259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5
)
摘要:
描记湘西江南斜坡带中寒武统花桥给的多节类三叶虫4新属7新种:Changqingia laevis sp.nov.,Fissanomocarella paibiensis gen.et sp.nov.,Huayuania subcalva gen.et sp.nov.,Luaspisdecorosa gen.et sp.nov.,Paranomocarella fortis sp.nov.,Wang
导出
收藏
5
海南岛东方早二叠世双壳类动物群及其古生物地理学研究:兼评南龙…
方宗杰 殷德伟
1995(3):301-315.
DOI:
1
[摘要]
(
195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5
)
摘要:
在海南岛东方县江边地区下二叠统南龙组中发现双壳类9属10种,其中2新种、除新种外,这些双壳类常见华南和日本的茅口期晚期地层,其它动、植物化石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结论,本区无疑是华夏生物区系的组成部分。海南岛的琼中地体不大可能在石炭-二叠纪仍位于冈瓦纲大陆北缘或其附近,南龙杂砾岩应属裂谷成因,与冰川无关。
导出
收藏
6
广东兴宁盆地白垩纪介形类动物群
张显球 郑淑英
1995(3):316-325.
DOI:
1
[摘要]
(
27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6
)
摘要:
描述的标本采自粤东兴宁盆地白垩系红层,该地层由叶塘组和合水组组成。共得介形类化石10属12种,9未定种,其中有2新种。叶塘组建立了Eucypris-Cyprois-Cypridea组合,其时代为晚白垩世早期;合水组建立了Mongolocypris组合,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
导出
收藏
7
利用分枝分析方法对Sinospongophyllum的再研究:兼论Sinospongophyllum c?
沈建伟
1995(3):326-342.
DOI:
1
[摘要]
(
187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5
)
摘要:
以桂林地区产出的大量Sinospongophyllum的个体发育资料为基础,结合我国描述的Sinospongophyllum和Tabulophyllum以及国外已描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种作系统发育分析,用分枝分析方法,判别这两个属的亲疏关系,认为Sinospongophyllum和Tabulophyllum并非同义属。同时,对桂林地区大量产出的Sinospongophllum crassisepta
导出
收藏
8
Neoarchaeocrinus在我国的发现
王耀
1995(3):343-349.
DOI:
1
[摘要]
(
297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6
)
摘要:
根据贵州石阡雷家屯志留系剖面的1块海百合化石标本建立了一新种:Neoarchaeocrinus shiqianensis sp.nov.。该种以较长大的初级间腕板及辐板脊与腕板脊围成菱形等特征区别于属内其他种。
导出
收藏
9
华南长兴期至格里斯巴赫期双壳类的演替
李玲
1995(3):350-369.
DOI:
1
[摘要]
(
246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5
)
摘要:
对苏浙闽地区3个地点4个剖面的29属49种双壳类的研究表明,长兴期末,华南双壳类的科属数目锐减,至格里斯巴赫期,出现了一些新的类型,按其生活方式的不同,分别属于内栖、外栖和半内栖3个类群。长兴期末华南双壳类大量消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生活环境由原来较平静变得动荡不定而引起。
导出
收藏
10
河南郑州三李西沟更新世的几种腹足类化石
王惠基
1995(3):370-374.
DOI:
1
[摘要]
(
36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5
)
摘要:
报道河南郑州三李西沟更新世马兰组、潞王坟组的腹足类化石4种:Physa assuturalis sp.nov.,Indoplanorbis exustus,Cathaica richthofeni,C.fasciola。认为潞王坟组沉积时的水域可能比马兰组沉积时广宽,其时代归入早更新世,沉积环境与现代相似,气候比现代温暖。
导出
收藏
11
贵阳孟关早三叠世安顺组的两个新遗迹属
王尚彦 王宁
1995(3):375-380.
DOI:
1
[摘要]
(
297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5
)
摘要:
记述2个新遗迹属-Biconcavichnus和Fasciarichnus,并讨论了它们的形成方式和形成环境。化石产于贵阳市南约20km的孟关附近的下三叠统安顺组上部。
导出
收藏
12
房室海绵特征与分类
吴亚生
1995(3):381-392.
DOI:
1
[摘要]
(
252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5
)
摘要:
对房室海绵化石的出水管系统类型进行了总结,增添了11种新类型,提出以出水管系统的类型作为房室海绵科级及亚目级的分类标准,并据此对房室海绵的分类进行了重大改革。
导出
收藏
当期目录
年第
卷第
期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