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西藏措勤地区早日垩世双壳类新材料
    宗海
    1995(1). DOI: 1
    [摘要](144)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简述措勤地区双壳类的地层分布及组合特征,描述双壳类化石20属20种,其中有6新种。非海相双壳类(Isodomella,Costocyrena)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2  晚前寒武纪后生植物的发展及其化石证据
    袁训来 李军 陈孟莪
    1995(1). DOI: 1
    [摘要](186)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概述近年来在扬子地台震旦纪陡山沱期岩层中发现的后生植物化石,对这些化石进行详细的形态分析,并与世界其它地区发现的晚前寒武纪宏体碳质压膜化石和现生藻类进行比较,综合阐述晚前寒武纪后生植物的发展及其早期形态特点。
    3  福建政和早白垩世南园组植物化石
    曹正尧 梁诗经
    1995(1):1-17. DOI: 1
    [摘要](244)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描述福建政和南园组的植物化石12属22种,包括4新种:Cladophlebis daxiensis,Zamites lanceolatus,Zamiophyllum?minor和Sphenobaiera fujianensis.该植物群的面貌与永安坂头植物群相近,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
    4  南海东沙隆起早中新世生物礁中的大有孔虫
    何炎 胡平忠
    1995(1):18-39. DOI: 1
    [摘要](176)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5个钻孔岩芯的大有孔虫的时代为早中新世,其中E1井及G2井为Aquitanian期;E4井、E5井及E6井为Burdigalian期。讨论了生物礁类型,大有孔虫的组合时代、对比,沉积环境等。
    5  湖南界岭邵东段小孢子及其地质时代
    卢礼昌
    1995(1):40-52. DOI: 1
    [摘要](192)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湖南界岭邵东段小孢子化石的地方特性较明显,并含有较多见于俄罗斯地台晚泥盆世沉积地层的分子,也有少量原被视为欧美地区典型的石炭纪分子,因此具有浓厚的泥盆纪与石炭纪的双重时代色彩,但对101个已知小孢子种(可归入42属)的研究表明,邵东段归属晚泥盆世晚期更为合理。
    6  湖北第三纪双子叶植物木化石
    杨建民 郭双兴
    1995(1):53-66. DOI: 1
    [摘要](230)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描述的木化石产自湖北新洲县阳逻镇的砂砾岩中,计有Laurinoxylon dabieshanense Yang(sp.nov.),Canarioxylon noduliforme Yang(sp.vov.)和Cornoxylon hubeiense Yang(sp.nov.),它们似属第三纪植物。木化石的解剖特征表明,这些植物当时生长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
    7  中国南方二叠纪礁类型及成礁的控制因素
    杨万容 李迅
    1995(1):67-75. DOI: 1
    [摘要](157)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我国南方的二叠纪礁主要分布在黔、桂、川东、湘鄂以及中下扬子地区,有两次大的成礁期、即茅口期和长兴期,且以长兴期礁发育好,分布普遍,根据礁的成因,组构及礁岩类型,将南方二叠纪礁分成4类:生物礁,生物丘,灰泥丘和地层礁,各类礁均个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同时它们的形成,演化和消亡,明显地受到古构造(尤其是古断裂)、古地理、古环境和海水进退、海平面升降的严格控制。
    8  西藏措勤地区早白垩世双壳类新材料
    1995(1):76-89. DOI: 1
    [摘要](165)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措勤地区双壳类的地层分布及组合特征,描述双壳类化石20属20种,其中有6新种,非海相双壳类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9  晚前寒武纪后生植物的发育及其化石证据
    袁训来 陈孟莪
    1995(1):90-102. DOI: 1
    [摘要](245)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概述近年来在扬子地台震旦纪陡山沱期岩层中发现的后生植物化石,对这些化石进行详细的形态分析,并与世界其它地区发现的晚前寒武纪宏体碳压膜化石和现生藻类进行比较,综合阐述晚是武纪后生植物的发展及其早期形态特点。
    10  奥陶纪心笔石类笔石的再研究
    陈洪冶
    1995(1):103-111. DOI: 1
    [摘要](212)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江西玉山宁国组大量立体状保存的心笔石类标本的研究,表明其发育型式为笔相的笔称笔石式,始部最初几对胞管向外弯曲,与“Paracerdiograptus husi”Mu et Lee特征一致。据此对Cardiograptus属的属征作了重新厘定和种的归并。
    11  孢粉热模拟有机差热,X—衍射,顺磁共振试验与油气形成研究
    王开发 张惠之
    1995(1):112-118. DOI: 1
    [摘要](190)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用有机差热、X-衍射、顺磁共振研究孢粉热模拟试验与油气形成关系,结果表明300℃-400℃是C(乔木花粉)、H(灌木花粉)、A(蕨类孢子)系列孢粉的烃类主要成熟期,200℃是C、A系列孢粉早期烃类成熟期,有机差热,X-衍射,顺磁共振是研究孢粉热模拟与油气形成的有效手段。
    12  床板珊瑚形珊瑚自动鉴定方法
    张松林 严幼因
    1995(1):119-127. DOI: 1
    [摘要](184)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根据床板珊瑚形珊瑚的系统分类特点,自动鉴定程序从高级分类单位开始,逐步向较低级别进行,直至将标本鉴定到种,在仔细分析研究属以上级别分类单位鉴定特征性质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归属度的概念,通过归属度计算判定被鉴定标本的归属,在对每一属的各个种进行数值分类的基础上,利用相似性系数对被鉴定标本进行统计识别,将标本鉴定到种。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