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中国微体古生物学创始人李四光──纪念李四光教授诞辰105周年
    李扬
    1994(6):653-656. DOI: 10.19800/j.cnki.aps.1994.06.001
    [摘要](0) [HTML](0) [PDF 404.92 K](33)
    摘要:
    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中国微体古生物学创始人李四光──纪念李四光教授诞辰105周年原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李扬今年10月26日是李四光诞辰105周年,也是他兼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首任所长44周年。李四光对地学的杰出贡献是多方面的:创建了中国微体...
    2  光辉的形象亲切的教诲──记李四光老师二三事
    杨敬之,卢衍豪
    1994(6):657-658. DOI: 10.19800/j.cnki.aps.1994.06.002
    [摘要](0) [HTML](0) [PDF 260.75 K](33)
    摘要:
    光辉的形象亲切的教诲──记李四光老师二三事杨敬之,卢衍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李四光同志是一位中外知名的和卓越的地质学家和教育家,他学识渊博,不仅对地质学有深厚的造诣,对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知识也很雄厚。他...
    3  松辽盆地深层早白垩世孢粉组合研究
    高瑞祺,赵传本,郑玉龙,宋之琛,黄嫔,王鑫甫
    1994(6):659-675. DOI: 10.19800/j.cnki.aps.1994.06.003
    [摘要](0) [HTML](0) [PDF 1.48 M](35)
    摘要: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的孢粉组合,描述了4属5新种。根据孢粉化石纵向上的变化规律,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孢粉组合,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松辽盆地深层地层的时代,认为火石岭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别里阿斯期(也有可能属于晚侏罗世提堂期),沙河子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至戈特列夫期,营城组的时代为巴列姆期,登娄库组的时代为巴列姆至阿尔必早期。另外,还根据孢粉组合反映的植物群面貌,对其所属的孢粉植物区系和古气候特征等进行了讨论。
    4  昆明附近早寒武世遗迹化石
    罗惠麟,陶永和,高顺明
    1994(6):676-685. DOI: 10.19800/j.cnki.aps.1994.06.004
    [摘要](1) [HTML](0) [PDF 1.03 M](30)
    摘要:
    报道了昆明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和沧浪铺组乌龙箐段所发现的遗迹化石共13属15种,其中1新属6新种为:Qipanshanichnus gyrus Luo et Tao ichno gen.et ichno sp.nov.,Arthrophycus qiongzhusiensis Luo ichnosp.nov.,Bifungites kunyangensis Luo ichnosp.nov.,Cruziana beifengwanensis Luo et Gao ichnosp.nov.,Palaeophycus beifengwanensis Luo ichnosp.nov.,Archaeichnium kunmingensis Luo ichnosp.nov.。这些遗迹化石均产于开阔台地相潮下带的低能环境,为浅海相的Gruziana遗迹相。
    5  华南泥盆纪分形类豆石分类一新族Sinoleperditiini*
    王尚启
    1994(6):686-719. DOI: 10.19800/j.cnki.aps.1994.06.005
    [摘要](0) [HTML](0) [PDF 2.64 M](37)
    摘要:
    在华南,迄今只在泥盆纪地层中发现豆石介类(leperditiids)。由于它们均具有下垂“V”字型肌痕且此肌痕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向下延伸,被考虑是豆石介类中一独立的演化支系,并归一新族:Sinoleperditiini。此族,在华南地区含2属和6亚属:SinoleperditiaSinoleperditia)Wang,1989,S.(Pseudobriartina)subgen.nov.,S.(Yaosuoleprditia)subgen.nov,Paramoelleritia(Paralaperditia)Sun,1978,P.Paramoelleritia)Wang,1976和P.(Brevilaperditia)subgen.nov.。重点探讨了此族的起源,演化型式及趋势和绝灭。指出“V”字型或下垂“V”字型肌的功能与闭壳肌可能是异曲同功,起闭壳作用;放射和横向条纹可能是闭壳肌和下垂“V”字型肌频繁收缩所致而不是血管束的痕迹,并可能具有排泻作用;Dalelina Sun,1978是Paraleperditia Sun,1978的同物异名;Paraeoloperditia AdachietIgo,1980属
    6  上扬子地区早奥陶世几丁虫生物地层及生物古地理*
    汪啸风,陈孝红
    1994(6):720-738. DOI: 10.19800/j.cnki.aps.1994.06.006
    [摘要](0) [HTML](0) [PDF 1.67 M](30)
    摘要:
    基于鄂西、黔北、川南及滇东一些地区早奥陶世地层中几丁虫(10属31种)地质地理分布的分析,指出上扬子地台迄今发现有可靠证据的几丁虫的最低产出层位。初步建立了该区早奥陶世(特马豆克统底部至Nemagraptus gracilis带底部)9个几丁虫组合,并阐明了这些组合在地质及古生物地理方面的意义。
    7  湖南新邵巨口铺中泥盆世棋梓桥期生物礁群落生态*
    宋裕发,张永辂,刘家润
    1994(6):739-755. DOI: 10.19800/j.cnki.aps.1994.06.007
    [摘要](0) [HTML](0) [PDF 1.72 M](32)
    摘要:

    湖南新邵巨口铺中泥盆世棋梓桥期台缘礁可分为5个群落(自下而上):Stromatopora-Clathrocoilona群落;(2)Argutasrea-Stromatopora群落;(3)Crinoids-Clathrocoilona群落;(4)Clathrocoilona-Planocoenites群落;(5)Amphipora-Actinostroma群落。对每个群落的居群数(S),相对丰度(P),分异度(H),优势度(C)和均衡度(E)以及生物生活方式、进食类型等进行了计算和描述。根据各居群在礁体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为5个群团:建造者、粘结者、保护者、居住者和破坏者。礁体发育经历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造礁方式──格架式、捆结式、盖覆式和障积式。文中共鉴定80种、54属,分属于11个大类。

    8  松辽盆地的白垩纪植物
    郑少林,张莹
    1994(6):756-764. DOI: 10.19800/j.cnki.aps.1994.06.008
    [摘要](0) [HTML](0) [PDF 1.28 M](36)
    摘要:
    报道了产自松辽盆地白垩纪植物6属10种,其中Trapa angulata系姚家组首次发现。另对2新种进行了角质层研究。
    9  河南义马地区晚三叠世—侏罗纪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杨世蓉
    1994(6):765-779. DOI: 10.19800/j.cnki.aps.1994.06.009
    [摘要](0) [HTML](0) [PDF 1.41 M](36)
    摘要:
    重点讨论了谭庄组上段孢粉组合(包括1新种和1新组合);简要描述了侏罗纪义马组砾岩段孢粉组合。谭庄组上段的孢粉组合主要以具双气囊的松柏类花粉为优势(占孢粉总数的65%),同时又具许多晚三叠世的常见分子和孑遗分子Aratrisporites,Cuneisporites,Taeniasporites。该组合可与中国北方及欧洲晚三叠世孢粉组合进行对比。义马组砾岩段的孢粉组合系首次发现,以蕨类孢子为主(占孢粉总数62.9%),裸子植物花粉次之(占孢粉总数37%)。其中常见的类型为Classopollis,其时代为早侏罗世。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