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四川宣汉渡口二叠纪“孤峰组”牙形石序列及其全球对比意义*
    梅仕龙,金玉玕,Bruce R.Wardlaw
    1994(1):1-23. DOI: 10.19800/j.cnki.aps.1994.01.001
    [摘要](9) [HTML](0) [PDF 2.00 M](105)
    摘要:
    渡口“孤峰组”的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包括Mesogondolella serrataM.aserrata带,M.postserrata带,M.altudaensis带,M.prexuanhanensis带和M.xuanhanensis带。其中前4带可与美国Texas州Guadalupian统的牙形石带逐个对比。这说明该统Altuda组顶部含M.altudaensis动物群的层位低于吴家坪阶之底:Guadalupian统和吴家坪阶之间尚存在一个待厘定和命名的新阶。描述了2新种:M.prexuanhanensis sp.nov.和M.xuanhanensis sp.nov.。
    2  论新疆北部晚石炭世早期(Bashkirian-Moscovian)具肋花粉优势(GSPD)组合的发现
    欧阳舒,周宇星,王智,詹家桢
    1994(1):24-47. DOI: 10.19800/j.cnki.aps.1994.01.002
    [摘要](5) [HTML](0) [PDF 2.09 M](67)
    摘要:
    传统观念认为GSPD组合始于中二叠世孔谷期,据新疆等地资料证实此类组合的出现要早得多。准噶尔盆地在Profosulinella-Pseudostaffella带之下和相当层位的晚石炭世早期地层中存在两个孢粉组合,即(1)早巴什基尔期巴塔玛依内山组的Remysporites* varicus-Striatolebachiites junggarensis组合(Pro-GSPD)和(2)中晚巴什基尔期-早莫斯科期车排子组的Protohaploxypinus verrucosus-Hamiapollenites chepaiziensis组合(GSPD)。结合以往在乌拉尔东、西坡,加拿大北极群岛和育空地区的记载,论述了这些大体同时代GSPD组合在植物地理、古生态和生物地层对比上突破传统观念的重大意义,指出亚安加拉区起源很早,随着欧亚大陆的北移和半干旱气候带的扩张,某些亚安加拉植物成分可能发生过向南的迁移。
    3  特马豆克期三叶虫Dichelepyge lata Peng的个体发育*
    彭善池
    1994(1):48-62. DOI: 10.19800/j.cnki.aps.1994.01.003
    [摘要](9) [HTML](0) [PDF 1.06 M](89)
    摘要:
    记述了产于湘西泸溪特马豆克期锅塘组的刺尾虫类三叶虫Dichelepyge lata的个体发育过程。其最显著的变化有头鞍形状和比例的改变,头鞍沟、颈沟与背沟的分离.鞍前箍(parafrontalband)的出现与消失.胸部肋区和轴部比例宽度的改变,尾部的形状和比例的变更,尾边缘的出现和肋沟深度的增加,以及后侧刺的位置逐渐前移。组成成虫期个体的前8个体节(6个胸节和前2个尾节)极有可能在分节0期(measpid Degree 0)便已形成。从分节3期(meraspid Degree 3)起在带后侧刺的体节与轴后区(postaxial field)之间又发育出一个新的体节。过渡期尾部(transitory pygidium)在分节0期或分节1期发育出后侧刺.在分节4期又同时长出3对侧刺,其中最后一对侧刺与后侧刺一道形成成年期尾部的尾刺。
    4  原始隐羊齿(Cryptonoclea primitiva)花粉形态和气囊个体发育的观察*
    李中明
    1994(1):63-74. DOI: 10.19800/j.cnki.aps.1994.01.004
    [摘要](7) [HTML](0) [PDF 1.01 M](79)
    摘要:
    详细描述了原始隐羊齿(Cryptonoclea primitiva)花粉的形态结构和气囊的个体发育过程。发现花粉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异是相当大的,在分散保存时,要避免人为分类。
    5  具叶舌痕的圆印木状茎干在安徽巢湖上泥盆统的首次发现
    蔡重阳,吴秀元
    1994(1):75-84. DOI: 10.19800/j.cnki.aps.1994.01.005
    [摘要](10) [HTML](0) [PDF 1.06 M](86)
    摘要:
    在描述的几块产自安徽巢湖五通组中上部(法门期)的圆印木状茎干中,首次发现其中一块标本具有明显的叶舌痕,它与另一块叶痕特征相同但不具叶舌痕的标本共生.说明它们很可能应归为同一种植物。因此叶舌痕的有无很可能与化石的保存状态有关。圆印木属与窝木属仅根据茎干叶痕特征是难于区分的。但由于这两个属的生殖部分(球果)存在差别,目前仍被视为不同的属。当前的标本未发现生殖部分,难于确定其归属。笔者建议,为了实用方便将这类发现于上泥盆统的标本,暂归为BothrodendronCyclostigma)属名之下,作为形态属或卫星属来处理。
    6  新疆北部侏罗、白垩纪非海相腹足类
    朱祥根
    1994(1):85-105. DOI: 10.19800/j.cnki.aps.1994.01.006
    [摘要](4) [HTML](0) [PDF 1.89 M](82)
    摘要:
    记述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侏罗、白垩纪非海相腹足类10属15种,其中6新种、1未定种。根据这些腹足类的地层分布特点将它们划分为3个组合,自下而上为1)Viviparuss angongheensis组合,时代为早侏罗世;2)Viviparus qiketaiensis-Amplovalvata suturalis组合,时代为中侏罗世;3)Cincinna turgensis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对这些腹足类生活习性的分析,这两个盆地在早侏罗世气候温暖湿润,草木繁茂,大部分地区为平静、滞流的湖泊、沼泽;中侏罗世盆地相对下陷,水域扩大加深;中侏罗世末期至晚侏罗世早期,盆地抬升,水域范围明显缩小;至早白垩世,盆地又扩大加深。
    7  四川华蓥山地区晚二叠世生物礁中“板状水螅”化石的初步研究
    王生海,强子同,范嘉松
    1994(1):106-117. DOI: 10.19800/j.cnki.aps.1994.01.007
    [摘要](4) [HTML](0) [PDF 1.47 M](80)
    摘要:
    所讨论的“板状水螅”是一类分类位置尚有争议的化石,为华蓥山地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的主要造礁生物之一。这里描述了3属3种.其中包括2新属和3新种.它们是Pseudopalaeoaplysina huayingensisPhragmorpha asiaticaCnidopora tuberculosa
    8  运用分支系统学方法对逆珊瑚亚科的修订*
    王向东
    1994(1):118-129. DOI: 10.19800/j.cnki.aps.1994.01.008
    [摘要](17) [HTML](0) [PDF 771.51 K](102)
    摘要:
    运用分支系统学方法,考察有可能归入Antiphyllinae亚科的各属。根据个体发育极向标准对选取的7个性状进行分析,这7个性状为:主隔壁的长短,主内沟的形状和大小,对隔壁的长短和加厚程度,侧隔壁的长度,一级隔壁的排列,一级隔壁从轴部退缩程度,轴部构造等。据以上各性状在每个属中的表现编制出性状极向数据矩阵,输入计算机运算,得到分支图。并得到以下结果:Antiphyllinae Ilina应包括下列10属:Actinophrentis Ivanowski,1967;Falsiamplexus Fedorowski,1987;Longiclava Easton,1962;Lytvolasma Soshkina,1925:Neozaphrenlis Grove,1935;Monophyllum Fomichev,1953:Fasciculophyllum Thomson.1883:Bradyphyllum Grabau.1928:Rotiphyllum Hudson,1942;Claviphyllum Hudson,1942。
    9  我国将主办“地质时期陆地植物分异及进化国际会议”
    天枢
    1994(1):130-130.
    [摘要](10) [HTML](0) [PDF 99.65 K](79)
    摘要:
    我国将主办“地质时期陆地植物分异及进化国际会议”由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家、学部委员李星学教授提议,经国家科委及中国科学院批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及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将于1995年9月在南京联合主办“地质时期陆地植物分异及进化国际会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