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二叠纪枝脉蕨型真蕨植物一新属——Lixotheca gen. nov.
    姚兆奇 刘陆军 张士
    1993(5). DOI: 1
    [摘要](177)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根据生殖器官类型,继将二叠枝脉蕨(cladophlebis permica Lee et Wang)的华南标本改归天石蕨属(Szea)之后,为该种的华北标本另建了-新的属名——李氏蕨属(Lixotheca),并再次表述了该种华南标本改归Szea的理由.根据对孢子囊群、孢子囊及孢子结构的研究,认为Lixotheca归入膜蕨科的理由是较为充分的.而Szea则应被归入里白科.
    2  石炭纪一植物新属Reticalethopteris gen.nov.——对Palaeoweichselia yuani Sze的再研究
    李星学 沈光隆 吴秀元
    1993(5). DOI: 1
    [摘要](163)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对北祁连山东段和鄂尔多斯西缘新材料的研究表明,甘肃景泰红水堡晚石炭世早期的杂羊齿属(Palaeoweichselia)与西欧的模式标本存在明显差异,遂另建-新属——Reticalethopteris gen.nov..新属与Neuralethopteris是脉延羊齿类植物中分别代表网状叶脉和羽状叶脉的一对姐妹属.
    3  广西天等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蜓)地层及化石带
    周建平
    1993(5). DOI: 1
    [摘要](243)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简要地介绍了广西天等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蜒)地层,对(蜒)类动物群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自下而上建立了7个化石带,分别为:1.Montiparus montiparus带;2.Triticites variabilis带;3.Pseudoschwagerina beedei带;4.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5.Mccloudia ovata带;6.Schwagerina cushmani带;7.Chalaroschwagerina inflata带,并与国内外相关地层进行了对比.讨论了石炭-二叠系界线,提出以Pseudoschwagerina beedei,P.uddeni分子的出现作为二叠系的开始.
    4  《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及生物群》评介
    刘韶明
    1993(5). DOI: 1
    [摘要](153)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及生物群》(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一书是著名的古植物学家、地层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星学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之成果.它是一部优秀的学术专著,有以下2个显著特点:1.树立了对比标准,确定了候选界线层型剖面书中以翔实的剖面资料、丰富的生物化石研究结果为基础,对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生物地层进行了详细分层、分界,厘定了地层单元的含义,树立了我国纳缪尔期海陆交互相剖面的代表柱,成为国内外同期地层
    5  二叠纪枝脉蕨型真蕨植物—新属:Lixotheca gen.nov.
    姚兆奇 张士
    1993(5):525-539. DOI: 1
    [摘要](247)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根据生殖器官类型,继将二叠枝脉蕨(Cladophlebis permica Lee et Wang)的华南标本改归天石蕨属(Szea)之后,为该种的华北标本另建了一新的属名-李氏蕨属(Lixotheca),并再次表述了该种华南标本改归Szea的理由。根据对饱子囊群、孢子囊及孢子结构的研究,认为Lixotheca归入膜蕨科的是较为充分的,而Szea则应被归入里白科。
    6  石炭纪一植物新属Reticalethopteris gen.nov.:对Palaeoweichse…
    李星学 沈光隆
    1993(5):540-549. DOI: 1
    [摘要](209)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对北祁山东段和鄂尔多斯西缘新材料的研究表明,甘肃景泰红水堡晚石炭世早期的杂羊齿属(Palaeoweichselia)与西欧的模式标本存在明显差异,遂另建一新属-Reticalethopteris gen.nov.。新属与Neuralethopteris是脉延羊齿类植物中分别代表网状叶脉和羽状叶脉的一对姐妹属。
    7  用岩屑样定量研究南海西北陆架古环境
    翦知湣
    1993(5):550-560. DOI: 1
    [摘要](185)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对南海西北陆架23口浅海钻孔的101个碉屑样及西太平洋2个深海钻探(DSDP)钻孔的10个岩芯样中大于0.154mm的浮游有孔虫进行定量分析,共得浮游有孔虫12属47种。采用微体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与数理统计(聚类分析、目标因子分析、目标转换函数法)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相结合及时间multicamerata未现面之上两个时间面的古环境,再造了南海西北陆架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古海洋变迁的历史。
    8  福建大田广平早二叠世栖霞组介形类动物群
    伊武军
    1993(5):561-586. DOI: 1
    [摘要](253)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记述福建大田广平早二叠世栖霞组介形类化石9属16种,包括1新属9新种.将这一介形类动物群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组合:1)Bairdia menardensis-Orthobairdia xingyangensis-Bairdia dorsalta组合;2)Bairdia piscariformis-Orthobairdia ponderosa-Kellettina elongata组合;3)Bairdia cristata-Fabalicypris subtililonga-Heterobairdia datianensis组合;4)Bairdia lungtanensis-Healdianella reniformis-Silenites suborthis组合.认为组合1和组合2与江苏栖霞组介形类的下部组合相当;组合3和组合4与上部组合相当.还讨论了介形类组合与(蜒)带的对应关系.
    9  Calymenesun granulosa Lu的背壳及接合构造
    韩乃仁
    1993(5):587-595. DOI: 1
    [摘要](292)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描述了Calymenesun granulosa Lu的腹边缘及结合构造,并讨论了此种三叶虫的卷曲机制。认为当其卷曲完善时,尾“边缘“及部分胸肋纳入头颊下,以往描述了尾边缘的部分实际上是尾背结合沟所在位置。卷曲形式为半螺旋卷曲。
    10  广西天等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Ting地层及化石带
    周建平
    1993(5):596-610. DOI: 1
    [摘要](233)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简要地介绍了广西天等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Ting地层,对Ting类动物群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自下而上建立了7个化石带,分别为:1.Montiparus montiparus带;2.Triticites variabilis带;3.Pseudoschwagerina beedei带;4.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5.Mccloudia ovata带;6.Schw
    11  浙江江山晚奥陶世长坞组疑源类化石
    何圣策 尹磊明
    1993(5):611-633. DOI: 1
    [摘要](303)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所描术的长坞组凝源类轻度炭化,有较高的分异度,包含36属47种,4比较种,4未知种。其中两新种:Cymatiogalea jiangshanensis sp.nov.和Leiofusa crassa sp.nov.。确定了长坞组时代为晚奥陶世Ashgillian期,伴生的三叶虫、腕足类、腹足类及头足类化石也支持这一观点。
    12  英国北海盆地北部侏罗系微体浮游藻类组合带
    姜钦华
    1993(5):634-643. DOI: 1
    [摘要](197)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研究基于英国北海盆地北部两个钻孔剖面的侏罗纪地层,发现大量的多样化的沟鞭藻及其它有机质藻类(统称为微体浮游藻类),描述了各组的微体浮游藻类组合,建立了10个沟鞭藻组合带,并与其它地区同时代地层中的沟鞭藻组合带进行了对比。
    13  腕足类的相关生长与统计鉴别
    邓涛
    1993(5):644-651. DOI: 1
    [摘要](261)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采用生物统计法中常用的双变量分析,研究腕足类种一级分类单位。选取壳长和壳厚作为一对相关变量,通过对生长线斜率和位置的假设检验,判断同属异种之间是否存在实质性差别。建立一个新种时,必须确认其相关生长线(line lf relative growth)具有正常的形式;标本残破不易正确划分时,可计算双变量的相关系数,预测样品是否划归不同的种。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