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湖南泸溪特马豆克期三叶虫
    彭善池
    1991(2):141-166. DOI: 10.19800/j.cnki.aps.1991.02.001 CSTR:
    [摘要](5) [HTML](0) [PDF 5.09 M](232)
    摘要:
    湘西北特马豆克期的地层,以台地相和斜坡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属盆地边缘相或开阔浅海相的沉积,仅在泸溪小章至白洋溪一带和桃源基隆、畲田坪等地零星分布,是一套以褐黄、灰绿色泥质岩(钙质页岩、泥岩)为主,夹深灰色薄层灰岩的地层,含有与浙西相似的三叶虫动物群。它们对于确定特马豆克期江南海盆的西界和东南类型三叶虫的分布范围有较重要的地质意义。
    2  山西保德早二叠世Cordaites baodeensis sp. nov.叶表皮构造及 Cordaites 分类探讨
    孙革
    1991(2):167-185. DOI: 10.19800/j.cnki.aps.1991.02.002 CSTR:
    [摘要](4) [HTML](0) [PDF 6.35 M](219)
    摘要:
    一、前言早已绝灭的裸子植物——科达树(Cordaites)曾繁盛于石炭—二叠纪植物界。由于化石保存条件等限制,古植物学家们以往多以器官属名或限于部分器官的解剖属名作为科达树各组成部分的分类。在众多的古植物文献中,常见的属名主要有*: 叶部化石:Cordaites Unger, 1850, Eu-cordaites Grand’Eury, 1877, Dory-cordaites Grand’Eury, 1877, Poa-cordaites Grand’Eury, 1877, Scuto-cordaites Renault et Zeiller, 1885, Dictyo-cordaites Dawson, 1890, Noeggerathiopsis Feistmantal, 1879, Cordaites(Co-
    3  新疆尼勒克上石炭统下部的头足类
    阮亦萍
    1991(2):186-211. DOI: 10.19800/j.cnki.aps.1991.02.003 CSTR:
    [摘要](12) [HTML](0) [PDF 4.69 M](231)
    摘要:
    尼勒克陶坎-伊宁水泥厂石炭系剖面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地区尼勒克县城北东。1984年夏和1985年夏,中国科学院北疆队*在该剖面采集化石;1986年夏,该队承担“七五”攻关项目——加速查明新疆矿产资源综合研究项目的子课题“新疆北部石炭系及其含矿性研究”,再次前往该剖面补采化石**。以上3次所采的头足类化石交笔者研究,经鉴定计13属18种,含8新种。其中,鹦鹉螺类有4属6种,含5新种;菊石类9属12种,含3新种。尼勒克陶坎-伊宁水泥厂石炭系剖面(插图1)含菊石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
    4  广西百色盆地田东凹陷中三叠世有孔虫
    何炎,蔡连铨
    1991(2):212-230. DOI: 10.19800/j.cnki.aps.1991.02.004 CSTR:
    [摘要](7) [HTML](0) [PDF 3.88 M](245)
    摘要:
    广西百色盆地边缘出露三叠纪地层,盆地中间沉积早第三纪陆相沉积物。田东凹陷位于盆地的东端,在其部分边缘及凹陷的许多钻孔中发现三叠纪地层。在三叠系碳酸盐岩中发现了丰富的有孔虫化石。本文首次正式报道此区三叠纪有孔虫动物群。本文材料是广西石油局勘探研究院提供的,后一作者在工作中制作了大量三叠系石灰岩岩芯和岩屑薄片,经我们对其中所含的有孔虫鉴定后,认识到这些有孔虫动物群大部分属于中三叠世晚期,部分属于中三叠世早期。其后在这些地层中又发现了牙形石、六射珊瑚、海相双壳类,其分布时代与有孔虫是一致的。陈周庆、张富田同志摄影,臧晓泉同志清绘图件,特此致谢。
    5  蜂巢珊瑚类横板珊瑚的体壁构成及有关问题*
    李耀西
    1991(2):231-242. DOI: 10.19800/j.cnki.aps.1991.02.005 CSTR:
    [摘要](13) [HTML](0) [PDF 4.99 M](216)
    摘要:
    一、前言本文所指蜂巢珊瑚类,包括所有具联接构造的块状复体横板珊瑚,即蜂巢珊瑚亚目(含蜂巢珊瑚超科、厚孔珊瑚超科)和槽珊瑚亚目(含槽珊瑚超科、小槽珊瑚超科)。多年来,在研究珊瑚体显微构造时,最先为人们注意的是体壁的构成。本文以“构成”一词代表构成体壁的部分,而以“微细构造”一词代表每一部分的构造细节。微细构造又分显微构造和超微构造两类,分别代表光学显微镜下和电子显微镜下所见的微细构造。由于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超过40倍后,视野昏暗,形象模糊,难以分辨。而横板珊瑚的基
    6  字母形叶肢介(Ipsilonia)在苏格兰泥盆系的发现
    陈丕基,S.莫里斯
    1991(2):243-245. DOI: 10.19800/j.cnki.aps.1991.02.006 CSTR:
    [摘要](3) [HTML](0) [PDF 1.11 M](232)
    摘要:
    字母形叶肢介(Ipsilonia)是诺沃日洛夫(N. Novojilov, 1953)创立的1个属,壳瓣发育后期生长带前、后端在接近背缘时都反转向外弯曲,形如翼状,壳顶位于背缘中部,有18条生长带,整个壳瓣外形象1个斜放的希腊字母“ε”,形状非常特殊,模式种Ipsilonia auriculata Novojilov,1953产自苏联库尔斯克图里和布梁地区中泥盆世早吉维特期地层。此后,经过了35年,在世界各地均未再见报道。1988年,笔者之一应邀赴英国研究苏格兰西北部斯凯岛(Skye Island)上大河口群(The Great Estuarine Group)中侏罗世叶肢介动物群期间,曾两次去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观摩150
    7  江南古陆北侧下志留统秀山组上段Encrinuridae科三叶虫新材料
    杨家騄,方德庆
    1991(2):246-264. DOI: 10.19800/j.cnki.aps.1991.02.007 CSTR:
    [摘要](4) [HTML](0) [PDF 4.17 M](197)
    摘要:
    志留纪扬子浅海繁衍了一个独特的慧星虫科(Encrinuridae)三叶虫,以江南古陆北侧滨、浅海区最为繁盛。本文根据3个剖面(插图1)的资料讨论下志留统秀山组上段三叶虫分带,并描述Encrinuridae科的一些新种,这些三叶虫标本是1981年李志明带领方德庆等6名学生实习时获得,赠予本人;化石图片由刘金华、陈斌拍摄,笔者在此表示衷心谢意。方德庆在利用上述资料编写毕业论文时对三叶虫进行了初步鉴定和描述,后由杨家騄重新研究完成。
    8  应用聚类分析划分孢粉带(区)的实例
    沈才明,唐领余
    1991(2):265-274. DOI: 10.19800/j.cnki.aps.1991.02.008 CSTR:
    [摘要](9) [HTML](0) [PDF 676.76 K](204)
    摘要:
    一、序言随着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孢粉分析学者对于数值方法在第四纪孢粉分析中的应用有了长足的认识。聚类分析、全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多变量统计分析已用于处理第四纪孢粉学问题。应用这些方法划分孢粉带、孢粉分布区,进而探讨孢粉谱和植被、气候间的关系,定量解决第四纪孢粉学和古生态学的问题。在我国,虽有少数孢粉学者做了这方面的工作,但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充分。本文是应用Q型聚类分析方法的一个实例。试图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和内蒙古旱海的两个钻孔和南中国海海域表层样品作孢粉带划分
    9  第四届国际笔石大会暨中国笔石学科组第五次学术年会在南京召开
    1991(2):275-275. CSTR:
    [摘要](13) [HTML](0) [PDF 134.44 K](166)
    摘要:
    第四届国际笔石大会暨中国笔石学科组第五次学术年会于1990年9月25日至28日在南京隆重举行,来自加拿大、丹麦、法国、德国、波兰、苏联、瑞典、英国、美国和中国共10个国家的5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外宾19人。国际笔石工作组主席陈旭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李星学教授代表中国古生物学会致开幕词。中国古生物学会前任理事长卢衍豪教授、中国科学院江苏分院副院长吴永荣、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唐天福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大会共收到国内外论文及63篇,在3天的学术交流中共安排了31个学术报告,其中国外代表17个,我国代表14个。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笔石的分类和演化、含笔石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笔石的微细及超微构
    1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受理1991年度课题申请的通知
    1991(2):276-276. CSTR:
    [摘要](13) [HTML](0) [PDF 131.45 K](123)
    摘要:
    为了在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领域更好地为全国有关学者创造条件,开展高水平研究工作,积极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才流动与学科交叉渗透,加速培养青年专业科学工作者,推动我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迅速发展,本实验室特向全国发布《课题基金申请指南》(见附件),并开始受理1991年度课题申请。热忱欢迎国内外科学工作者作为客座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工作或作短期访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