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古生物学报 第29卷 1990年 总目录
    1990(6). DOI: 1
    [摘要](158)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第1期苏北兰多维列世笔石孤立标本的研究·············································,····················……陈旭钱泽书(1)延吉日本蚌的个体变异并初论日本蚌类的演化趋势························,·······················……陈金华蒋福兴(12)一个具文石矿物介壳的三叠纪栗蛤类—Par“。。。‘肠…,~,.......................一..~.........一..~..........……、二、. ··················…
    2  福建龙岩经洋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地层及(竹蜓)类分带
    骆金锭 吴富宝 郭智勇
    1990(6). DOI: 1
    [摘要](192)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一、前言福建西部龙岩、沙县、宁化及顺昌等地上石炭统及下二叠统出露很好,均为连续的海相碳酸盐沉积,富含(竹蜓)、非(竹蜓)有孔虫、珊瑚、介形类、海百合茎及钙藻,尚有牙形刺和菊石等。其中(竹蜓)类动物群尤为丰富,对石炭、二叠系的划分对比以及石炭-二叠系界线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七、八十年代,福州大学地矿系地层古生物实习队在上述地区测制了10多条石炭、二叠纪
    3  福建龙岩经洋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界地层及ting类分布
    骆金锭 郭智勇
    1990(6):645-667. DOI: 1
    [摘要](280)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4  福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的四射珊瑚动物群
    骆金锭 徐涵秋
    1990(6):669-693. DOI: 1
    [摘要](308)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福建西部龙岩、宁化、顺昌等地广泛出露的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早期海相碳酸盐地层,富含珊瑚、(竹蜓)类等化石,其中四射珊瑚动物群迄今无专文报道。1984至1986年,笔者曾先后数次前往龙岩经洋和宁化湖村等地,详细测制了6条中甲阶及马平阶剖面,系统采集了大量四射珊瑚和(竹蜓)类等化石。经鉴定,四射珊瑚共有38属83种(或亚种),其中2新属10新种。根据它们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笔者建立了3个组合,自下而上依序为:1).Nephelophyllum组合,2).Anfractophyllum-Kepingophyllum组合,3).Wentzellophyllum volzi组合。如此
    5  福建宁化泉下黄龙组的四射珊瑚动物群
    骆金锭 齐永安
    1990(6):694-715. DOI: 1
    [摘要](232) [HTML](0) [PDF 0.00 Byte](16)
    摘要:
    福建宁化泉下出露的晚石炭世碳酸盐地层以黄龙组最为发育,富含珊瑚、(竹蜓)类等化石。1983年秋,笔者等详细测制了该剖面,并逐层采集化石。经室内系统研究,共获四射珊瑚27属59种,包括2新属6新种。根据它们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笔者建立了2个珊瑚组合,即下部Yinophyllum组合和上部Protoivanovia-Arachnastraea组合,后者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亚组合。如此丰富的四射珊瑚动物群在我国同期地层中尚不多见,这一四射珊瑚动物群的发现,对全面了解我国这一时期四射珊瑚动物群的总体面貌,对黄龙组的划分、对比都有较大的意义。本文描述的珊瑚化石均采自福建宁化泉上镇泉下石灰窑边,化石鉴定得到赵嘉明副研究员的帮助,化石照片由胡尚卿及解小健摄制,谨此一并致谢。
    6  闽西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有孔虫动物群
    林雪山
    1990(6):716-733. DOI: 1
    [摘要](222)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福建石炭、二叠纪有孔虫迄今未见报道。近年来,笔者对闽西船山组和栖霞组下部有孔虫动物群作了系统研究,鉴定116种,其中11新种。根据这些属种的地层分布规律,本文将其划分为5带,这不仅对石炭-二叠系界线的划分提供了有益材料,同时对研究该时期有孔虫动物群面貌也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的标本均为我系历届毕业生及研究生所采集,化石鉴定曾得到曾学鲁教授、郑洪和洪祖寅老师的帮助,工作中得到骆金锭教授的指导,化石照片由解小健摄制,笔者在此一并致谢。
    7  闽西船山组上部的介形类
    伊武军
    1990(6):734-744. DOI: 1
    [摘要](228) [HTML](0) [PDF 0.00 Byte](21)
    摘要:
    一、前言福建晚古生代介形类迄今尚无专门报道。近年来,笔者从沙县高地ZK302钻孔岩芯及龙岩中甲剖面的部分样品中,获得了较为丰富的介形类化石,共计12属18种,其中2新种,2未定种。所产介形类化石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层位局限于船山组上部,即广义的Pseudoschwagerina带。与介形类共生的(竹蜓)类有Sphaeroschwagerina, Pseudoschwagerina, Eoparafusulina等;珊瑚Anfractophyllum, Pseudocarniaphyllum, Kepingophyllum等。样品的采集工作得到洪祖寅、吴富宝的帮助,扫描电镜照片承袁留平完成,笔者在此一并
    8  福建石炭—二叠系界线层的分子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李玉林
    1990(6):745-754. DOI: 1
    [摘要](208)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一、前言分子化石又称化学化石或生物标志化合物,它是表示地质体中检测到的、与天然生物体中某些已知化合物的结构有着广泛成因联系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如果说传统的古生物化石是反映古生物体骨骼结构及其形态特征的话,那么分子化石则是表示这些生物体内部某些标志性物质的化学结构类型,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生物群演化的最特征的“指纹”,可以从总体上反映古生物群的性质及其有机体内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地层学信息。因此,分子化石同样具有重要的地层学意义和广阔的地层应用前景。
    9  福建永安丰海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早期菊石动物群及地层意义
    王明倩
    1990(6):755-773. DOI: 1
    [摘要](221)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一、前言福建中部和西部处于东特提斯海域的东缘,晚二叠世晚期属于华夏陆地西侧局限海近滨含菊石粉砂质、泥质沉积区(周祖仁,1985)。二叠系与三叠系连续,由晚二叠世粉砂质、泥质沉积过渡为早三叠世早期的含泥质、粉砂质的碳酸盐岩沉积,含丰富的菊石。本区除雁石剖面二叠、三叠系作过比较系统的研究外(杨遵仪等,1987;吴顺宝等,1988),其他地区相当地层的系统研究做得较少。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