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论笔石的深度分带*
    陈旭
    1990(5):507-526. DOI: 10.19800/j.cnki.aps.1990.05.001 CSTR:
    [摘要](6) [HTML](0) [PDF 1.40 M](215)
    摘要:
    一、前言对于奥陶纪和志留纪的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笔石的生物带至今仍不失其标准性。但是就生态地层学而言,笔石的深度分带则研究甚少。近20年来,由于各国笔石研究工作者注意研究笔石的孤立标本和立体标本,恢复笔石的微细结构和超微构造,使笔石的个体古生态(autecology)研究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但是笔石的群体古生态(synecology)仍是薄弱环节。这主要是因为笔石虽生活在不同水层中,但所保存者均为死亡后沉落于海底的状态,况且笔石在石炭纪以后已经绝灭,无现生的笔石可以借鉴。过去凡论及笔石的生态均靠保存的一些形
    2  论志留纪王冠虫Coronocephalus Grabau*
    伍鸿基
    1990(5):527-547. DOI: 10.19800/j.cnki.aps.1990.05.002 CSTR:
    [摘要](3) [HTML](0) [PDF 3.16 M](274)
    摘要:
    一、前言本文以简单的统计方法对属于王冠虫类的34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至少可以识别两个组合,第一组合称王冠虫亚属组合,第二组合称王冠盾壳虫亚属组合。其中Senticucullus Xia, 1974, Coronocephalus (Coronocephalina) Wu, 1979和Coronocephalus Grabau,1924,3属或亚属是同物异名,前两名应予废弃。本文新建一亚属Coronocephalus (Coronaspis) Subgen. nov.(王冠盾壳虫),模式种为Coronocephalus changningensis。这一亚属地质历程较长,在王冠虫亚属的种发生之前就已出现,并可延续到秀山“期”之后。
    3  华南兰多维列世几种磷灰质微体化石*
    王成源
    1990(5):548-556. DOI: 10.19800/j.cnki.aps.1990.05.003 CSTR:
    [摘要](5) [HTML](0) [PDF 2.59 M](154)
    摘要:
    磷灰质硬体存在于现代和地质历史中,早古生代的一些磷灰质生物硬体可以作为化石保存下来。在志留纪常见的磷灰质微体化石或磷灰质化石碎片中,有牙形刺、无颌类的鳞片、锥石、无铰纲腕足类、环节动物多毛纲的虫管,节肢动物(鲎类、剑尾目、光甲目等),似软舌螺,一些分类地位不明的小壳化石和其他未知类别经过磷酸岩矿化作用而形成的磷灰质化石。早古生代的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磷灰质骨片,早为古生物学家所瞩目。这些磷灰质微体化石,由于只是残片,不能窥其全貌,所以在鉴定、研究时都有一定的困难,但它对探讨多种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历史却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多数磷灰质骨片产地零星、数量亦少,但古生物学家
    4  川北广元及陕南宁强兰多维列世生物岩礁*
    丘金玉
    1990(5):557-566. DOI: 10.19800/j.cnki.aps.1990.05.004 CSTR:
    [摘要](1) [HTML](0) [PDF 4.14 M](170)
    摘要:
    一、前言川西北广元至陕南宁强一线不但是研究志留纪生物地层的理想地区,也是研究志留系岩相和沉积特征的良好地区,特别是在广元-宁强公路沿线发育着一系列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晚期的生物岩礁(Bioherm)(插图1)。根据生物岩礁上下层位以及生物岩礁中本身的多门类生物
    5  短剑类(Machaeridia)在我国的发现*
    伍鸿基
    1990(5):567-580. DOI: 10.19800/j.cnki.aps.1990.05.005 CSTR:
    [摘要](9) [HTML](0) [PDF 4.58 M](232)
    摘要:
    一、前言短剑类(Machaeridia)是一类两侧对称、区分前后的海生动物。虽然其分类位置至今尚未肯定,但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认为是环节动物(Annelida)的一个分支(Jell,1979,p.259)。从目前的发现以及与其共生的三叶虫、腕足类的环境来推论,Machaeridia应为一种浅海海生动物;动物体由许多简单的骨片组合而成,骨片之间呈叠瓦状排列结合在一起,但比较松散;其上或者可能整个内外表面被软体组织覆盖包围着,形成一种类似现代环节动物(如鳞鞘
    6  川北广元宣河兰多维列世宁强组的海绵和托盘类*
    邓占球
    1990(5):581-591. DOI: 10.19800/j.cnki.aps.1990.05.006 CSTR:
    [摘要](4) [HTML](0) [PDF 2.30 M](182)
    摘要:
    本文描述的化石材料是笔者于1987年在四川广元宣河宁强组内采得。经笔者鉴定和描述的计有海绵类Calycocoelia profunda sichuanensis subsp. nov.和托盘类Calathium sp.。Receptaculitids是表示以Receptaculites属为代表的一类海生生物的名字。Receptaculires是Deshayes(1828)从法文的属名Receptaculite(Defrance, 1827)改拼而成的。尼捷茨基(Nitecki)在1967年和1972年的文章已详细论及这个属名的沿革。1932年Waterlot描述比利时中泥盆统Receptaculites neptuni Defrance(它是Receptaculites的模式种)的标本时,从他提供的插图中,表明这种生物的个体呈杯状、瓶状和瓮状,其腔口是向上的。196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动物学词汇》(第375页)把Receptaculites翻译为“一杯
    7  华南志留纪特列奇期喙壳类新材料*
    徐均涛
    1990(5):592-600. DOI: 10.19800/j.cnki.aps.1990.05.007 CSTR:
    [摘要](5) [HTML](0) [PDF 2.07 M](202)
    摘要:
    喙壳纲(Rostroconchia)是Pojeta,Runnegar,Morris和Newell于1972年正式建立的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根据已有的材料,它们只生存于古生代的海洋中,从早寒武世出现,至晚二叠世绝灭,至今尚未有关于三叠纪喙壳类的确切报道。对现今被归于这个纲的化石的描记,至少已经有150年以上的历史。但是由于对这类化石的特征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其分类位置没有被确定。许多研究者往往根据其一般形态,将个体小、时代较老的原始类型归于节肢动物,而将其较进化的类型作为双壳类化石进行研究,或者作为分类位置未定但具有特殊形态特征的软体动物来处理。
    8  陕西宁强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苔藓动物群*
    胡兆珣
    1990(5):601-611. DOI: 10.19800/j.cnki.aps.1990.05.008 CSTR:
    [摘要](3) [HTML](0) [PDF 3.90 M](166)
    摘要:
    全球志留纪苔藓动物群的面貌和研究程度远不及奥陶纪和其他地质时期,原因有两方面:1.受沉积环境的制约。苔藓动物群通常发现于大陆棚区近岸带的灰岩和页岩中,由于保存在页岩中的苔藓虫受后期造岩作用挤压和地下水的淋滤,使苔藓虫钙质骨骼很难完整地保存并供切片详细研究其硬体组织。所以在页岩中能够发现的仅仅是一些苔藓虫骨骼的印痕。尤其兰多维列世早期是全球海进时期,从已研究的典型剖面如英国的Wales,Bohemia,Scandinavia西部等多以页岩和砂岩为主,在这样沉积环境中不利于苔藓动物群的发生和生长。2.苔藓动
    9  西南地区志留纪腹足类新材料*
    席与华,余汶
    1990(5):612-622. DOI: 10.19800/j.cnki.aps.1990.05.009 CSTR:
    [摘要](8) [HTML](0) [PDF 1.92 M](262)
    摘要:
    本文描述的腹足类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西南队志留系分队的同志采集的,化石主要采自黔东和滇东地区,也包括少数川北和陕南的标本,共有15属16种,其中2新种。由于这些标本的壳饰大部分已破损,多数呈内核保存,因此有的化石暂时只能给以属名,
    10  黔北石阡雷家屯志留系埃隆阶-特列奇阶界线附近几种胞石之记述*
    耿良玉
    1990(5):623-636. DOI: 10.19800/j.cnki.aps.1990.05.010 CSTR:
    [摘要](5) [HTML](0) [PDF 1.67 M](227)
    摘要:
    一、前言特列奇阶作为一个阶,国际地层委员会业已批准下列界定:以turriculatus带之底作下界,以crenulata之顶作上界(Holland,1985)。在以笔石占绝对优势的斜坡相区,如陕南紫阳地区,界定特列奇阶并无困难(傅力浦、宋礼生,1986)。而在以介壳相为主的陆棚相区,尤其在内陆棚相区,如何界定特列奇阶确非易事。林宝玉等(1982)所定义的石牛栏阶即是一例。石牛栏阶的命名地点和层型剖面在四川綦江观音桥。按照他们的意见,石牛栏阶的下界“大致相当于笔石相的Spirograptus turriculatus带”(林宝玉等,1982,145页)。由于并无可靠的、足以确证属于Spirograptus turriculatus带的笔石作为依据,这一结论似乎虚悬无着。也
    11  Tamdaspis Lisogor的分类位置、异名及新种
    彭善池,陈永安
    1990(5):637-642. DOI: 10.19800/j.cnki.aps.1990.05.011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1.32 M](227)
    摘要:
    1982年夏,笔者在检查湘西凤凰山江千公坪剖面时,采获一批晚寒武世三叶虫化石,其中包括本文记述的新种Tamdaspis brevilimbus sp. nov。Tamdaspis最初见于苏联哈萨克,为(1977)所建。其后相继在我国新疆(张太荣,1981)和安徽(仇洪安等,1983)发现。最近在哈萨克又找到一些新材料(Apollonov et al.,1984)。安徽的材料,经钱义元、仇洪安鉴定,认为是一新属,命名为Psiloyuepingia Qian et Qiu,1983。Tamdaspis是一个比较特征的刺尾虫类(ceratopygids)三叶虫(尽管尾部缺乏侧刺)。它
    12  国际古生物学家协会召开大会
    马玉英
    1990(5):643-644. CSTR:
    [摘要](11) [HTML](0) [PDF 201.54 K](167)
    摘要:
    据协会前任秘书长奥利佛(W. A. Oliver)报道,28届国际地质大会召开期间,国际古生物学家协会也召开了一次大会,招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学家。会长A. J. 布科教授(A. J. Boucot)在会上首先发言,他简短地总结了1984—1989年任职期间国际古生物学家协会的活动情况。他说《世界古生物学家名录》的第五版发行和新的《世界化石收藏国际指南》一书的出版以及许多国际专业会议的召开都对他完成过去的任职起着重要的作用。他祝贺并感谢两本书的编辑,R. 道斯彻(R. Deescher)和B. 怀别教授(B. Webby)非常成功的工作。这次招待会吸引了大约300名在华盛顿的各国古生物学家参加,开得非常成功。司库格兰特(Grant)向大会作了关于经费开支的报告,他说两本巨著的费用没有超出预算,除了固定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