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十年来中国古无脊椎动物研究的进展
    卢衍豪 陈楚震
    1989(2):119-128. DOI: 1 CSTR:
    [摘要](257)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无脊椎古生物学作为古生物学的一个分科,在我国有悠久的研究历史。在1979年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及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曾经作过“中国古无脊椎动物学研究三十年”的报告,当时曾指出:“从全局和大多数门类来看,我国古无脊椎动物的研究,目前基本上还处于资料积累阶段,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新技术的装备和应用很差”,这是我国古生物工作的差距。为了全
    2  中国古植物学十年来研究的新进展
    李星学 周志炎 等
    1989(2):129-150. DOI: 1 CSTR:
    [摘要](296)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我国自泥盆纪以后,陆相沉积颇为发育,植物化石和煤炭、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具有称著于石炭、二叠纪的四大植物区系(即冈瓦纳或舌羊齿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的唯一国家。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对科学的重视,是我国古植物学事业与研究蓬勃发展和具有美好前景的基础。建国后前三十年我国古植物学的迅速发展
    3  回顾类三角蚌超科的分类研究兼论其与珠蚌超科的交替消长
    顾知微
    1989(2):151-161. DOI: 1 CSTR:
    [摘要](297)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五十余年来,在亚洲中、东部非海相侏罗、白垩纪地层里,发现了颇多的有意义的类三角蚌超科(Trigonioidacea)化石群。自类三角蚌(Trigonioides Kobayashi etSuzuki,1936)、褶珠蚌(Plicatounio Kobaya-shi et suzuki,1936)和假嬉蚌(PseudohyriaMacNeil,1936)被发现以后,与它们有关的、即曾被归人类三角蚌超科的蚌类化石属和亚属,已超过40个,其中我国古生物工作者创名
    4  论地史上温带生物区系的识别方法
    殷鸿福
    1989(2):162-170. DOI: 1 CSTR:
    [摘要](178)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在地史上,热带生物区系容易识别,温带生物区系的确定则常引起争议。本文试图以现代温带生物区系的特点,应用将今论古原则,提出识别地史上温带生物区系的方法,并对一些有争议的生物区系性质提出看法。按 Strahler(1973)的 K(?)ppen-Geiger 分类,现代的温带相当于 Mesothermal 气候。它的含义是:最低月均温低于18℃,高于-3℃,至
    5  华夏植物群中的掌叶类化石
    姚兆奇
    1989(2):171-191,001,T002. DOI: 1 CSTR:
    [摘要](370)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掌叶类(psygmophylloids)一词这里用来表示广义的掌叶属(Psygmophyllum s.1.)和一些与之类似的叶部化石。根据 O.A.Hoeg(1942,1967)的意见,这类化石可分别归于Psygmophyllum Schimper emend.Saporta,1878,Ginkgophytopsis Hoeg,1967和 Gink-gophyllum Saporta,1878。华夏植物群中经正式描述发表的掌叶类化石有:Psygmophyllum multipartitum Halle,(Halle,1927;冯少南等,1977;杨关秀等,1979;肖素珍等,1985;梅美棠等,1987);Psygmophyllum komalarjunii Asama(Asama,
    6  中国志留纪鱼类微体化石的首次报道
    王念忠 董致中
    1989(2):192-206,001,T002. DOI: 1 CSTR:
    [摘要](299)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一、前言滇东曲靖晚志留世地层发育良好,层序清楚,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化石以及牙形刺丰富,是研究我国志留系生物地层的一个重要地区。这套地层自下而上被命名为关底组、妙高组和玉龙寺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其海相地层为典型的壳相沉积,为一种近岸、浅水、富氧的沉积环境(丁文江、王日伦,1937;方润生、江能人等,1985)。本文记述的无颌类和鱼类化石就产自海相地层,它们与牙形刺和其他一些
    7  云南澄江早寒武世节肢类与环节类中间性生物—Luolishania gen.nov.
    侯先光 陈均远
    1989(2):207-213,T001. DOI: 1 CSTR:
    [摘要](190)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一、前言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之间在分类学上存在着一些中间性地位的生物分支,由于这些生物分支对解开节肢动物起源和系统发生之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长期以来为科学界所重视。处于中间地位的现存生物分支或已绝灭的生物分支十分稀少。有爪类(onychophorans)和缓步类(tardigrades)是现存的中间地位的
    8  生物矿物体的演化
    戴永定
    1989(2):214-233,001,T002. DOI: 1 CSTR:
    [摘要](201)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生物矿物体,简称生矿体,指生物分泌而形成的无机化合物微晶及其集合体。它包括大硬体,如软体动物介壳和脊椎动物骨骼;也包括微细的硬体,如放射虫和颗石藻;还包括常被忽视的鳞片、牙齿、耳石、蛋壳、骨针、生矿簇和生矿粒等。生矿体的演化并不是生物门类和纲目的演化,而是生矿体类型、矿物和结构的演化。一、生矿体类型的演化生矿体按其成因、形状和大小大致可分:1.生矿粒(speck) 为分散的单一微晶体或胶体,大小1 μm 左右或更小,由原核或真核
    9  中国奥陶纪古地理重建及其沉积环境与生物相特征
    汪啸风
    1989(2):234-248. DOI: 1 CSTR:
    [摘要](195)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奥陶纪是我国地史上最大的海侵时期。奥陶纪地层在我国分布广泛、化石丰富,岩相、生物相分异明显。不同地区岩相、生物相特征既受一定构造运动、古地理位置制约,又是说明和再造当时构造运动和古地理环境的主要依据之一。本文试用活动论的观点探讨中国奥陶纪古地理格局及其沉积环境与生物相特征,以便阐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0  广西玉林樟木早泥盆世介形类
    王尚启
    1989(2):249-268,001,T002. DOI: 1 CSTR:
    [摘要](205)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本文描述的介形类化石采自广西玉林樟木北均塘剖面早泥盆世洛赫柯夫期(Lochkovian)和布拉格期(Pragian)地层,计10属,1亚属和19种,其中包括4新属(Sinoleperditia gen.nov.,Yulinentomozoe gen.nov.,Monosulco-entomozoe gen.nov.和 Trisulcoentomozoegen.nov.,),8新种,1未定属和10未定种,同时创建一新亚科 Trisulcoentomozoinae。在19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