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南极乔治王岛的几种被子植物化石
    李浩敏,宋德康
    1988(4):399-403. DOI: 10.19800/j.cnki.aps.1988.04.001 CSTR:
    [摘要](6) [HTML](0) [PDF 1.28 M](283)
    摘要:
    本文研究的被子植物化石系由中国第二次南极考察队的成员、本文作者之一,宋德康采集.这些化石的产地位于乔治王岛的菲尔德斯半岛,南极中国长城站西北1.5km处的化石山(插图1),产在一套火山岩系的沉积岩夹层中.菲尔德斯半岛大部分地区为海蚀地貌,其次为构造剥蚀地貌.化石山处在构造剥蚀地带,呈雪原及冰缘的冰冻剥蚀地貌.暖季化石山积雪大部分溶化,表面堆积着10余厘米灰褐色风化碎石及砂土,其下为40-50cm厚的片
    2  浙江晚泥盆世西湖组的楔叶类化石
    陈其奭
    1988(4):404-415. DOI: 10.19800/j.cnki.aps.1988.04.002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5.30 M](244)
    摘要:
    浙江晚泥盆世西湖组,以往发现的化石极少,主要是一些原始鳞木类化石.经李星学、陈其奭鉴定的化石名单有: 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 (Nath.), Eolepidodendron wusihense (Sze), 其次是可能属于楔叶类的 H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 Gu et Zhi, 还有极少数分类位置不明的阔叶 Platyphyllum sp. 等.笔者于1984年6月至8月在萧山虎山的西湖组中采获了极其丰富、保存相当完整、外貌颇为奇特的大型楔叶
    3  龙凤山苔属(新修订)——可能的最早的苔藓植物化石
    张忠英
    1988(4):416-426. DOI: 10.19800/j.cnki.aps.1988.04.003 CSTR:
    [摘要](14) [HTML](0) [PDF 2.72 M](299)
    摘要:
    一、前言前寒武纪古生物学是当前古生物学中最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自六十年代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我国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炭质大型化石(carbonaceous megafossils)研究方面,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是杜汝霖等采自河北怀来龙凤山青白口系长龙山组并由他定名为 Longfengshania ("龙凤山藻")的化石(杜汝霖,1982; Du and Tian, 1985; 杜汝霖、田立富,1985,1986).有意义的是, Hofmann(1985)在加拿大西
    4  上寒武统 Dictyonema   wutingshanense 带的树形笔石及其三翼漂浮构造
    林尧坤,梁宗伟
    1988(4):427-436. DOI: 10.19800/j.cnki.aps.1988.04.004 CSTR:
    [摘要](7) [HTML](0) [PDF 2.59 M](271)
    摘要:
    一、笔石分布与特征1953年,穆恩之在研究辽宁太子河流域寒武纪和奥陶纪笔石时,将上寒武统凤山组燕州层顶部发现的笔石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寒武纪笔石带——Dictyonema wutingshanense 带(包括在三叶虫 Quadraticephalus 带中).1955年,他对此带笔石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包括辽宁辽阳五顶山的 Dictyonema
    5  鄂西利川早三叠世头足类
    徐光洪
    1988(4):437-456. DOI: 10.19800/j.cnki.aps.1988.04.005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4.39 M](2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北利川县小河地区早三叠世早期印度阶(Indusian)头足类化石12属、29种,其中有1新属、1疑问属、19新种.自下而上划分了2个菊石组合带,即 Vishnuites-Gyronires 组合带和 Koninckites-Xenodiscoides 组合带,并与国内外有关的菊石层带进行了讨论对比.鄂西地区下三叠统发育齐全,属扬子地台型沉积类型,是一套浅海
    6  广东南雄盆地白垩系与第三系界线及轮藻化石
    黄仁金
    1988(4):457-468. DOI: 10.19800/j.cnki.aps.1988.04.006 CSTR:
    [摘要](4) [HTML](0) [PDF 4.31 M](247)
    摘要:
    前言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笔者随中国科学院白垩系与第三系界线队赴广东南雄盆地进行野外地质调查,观察和测制了杨梅坑—逆龙坑和风门坳2条白垩系与第三系剖面,并沿剖面线采集了380余块古生物样品,其中136个样品发现轮藻化石.经鉴定研究有18属、46种,其中包括8新种,为进一步研究南雄盆地白垩系与第三系界线提供
    7  CHAROPHYTES OF NANXIONG BASIN, GUANGDONG AND ITS CRETACEOUS-TERTIARY BOUNDARY
    Huang Renjin
    1988(4):469-474. DOI: 10.19800/j.cnki.aps.1988.04.007 CSTR:
    [摘要](13) [HTML](0) [PDF 534.41 K](396)
    摘要: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 second study on the fossil oogonia of the Charophyta from the Nanxiong Basin, Guangdong. The first study (Huang Ren-jin, 1979) concerned the charophyte fossil of Late Cretaceous and Paleogene from the same basin, while the present one contains Cretaceous-Tertiary boundary and charopbytes of this basin.
    8  异珊瑚目在我国的分布及 Hexaphyllia 的微细构造
    王治平
    1988(4):475-480. DOI: 10.19800/j.cnki.aps.1988.04.008 CSTR:
    [摘要](5) [HTML](0) [PDF 2.45 M](252)
    摘要:
    一、异珊瑚目的分布异珊瑚目是个体细小、构造较简单、地质历程较短的一类珊瑚.对其分类位置,有关学者持有不同意见,但大多数学者主张与四射珊瑚和六射珊瑚并列.自 McCoy 1849年在英国发现异珊瑚类化石以来,在世界各地陆续有所发现.据已有资料,如欧洲的英国、比利时、联邦德国、奥地利、苏联,亚洲的中国、
    9  湖南奥陶系圆尾虫科(Cyclopygidae)三叶虫
    刘义仁
    1988(4):481-488. DOI: 10.19800/j.cnki.aps.1988.04.009 CSTR:
    [摘要](5) [HTML](0) [PDF 2.39 M](250)
    摘要:
    圆尾虫类三虫是世界各地奥陶纪地层中极为常见的三叶虫之一.它始于早奥陶世早期,盛于中奥陶世.关于此类三叶虫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卢衍豪(1975)已作了详细的介绍.近年来,在我国,有关圆尾虫类三叶虫的报道不断增加,由原来的2属增加到8属,他们是: Cyclopyge Hawle et corda 1847, Xenocyclopyge Lu 1962, Psilacella Whittard
    10  早侏罗世Hunanella-Margaritifera(Qiyangia)动物群在陕西神木的发现
    熊存卫
    1988(4):489-497. DOI: 10.19800/j.cnki.aps.1988.04.010 CSTR:
    [摘要](12) [HTML](0) [PDF 2.38 M](251)
    摘要:
    前言榆林、神木、府谷煤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1982至1983年本单位陕北中生代课题组对该煤田区开展了多方面的煤田地质工作.笔者在测制考考乌素沟剖面时于延安组第二段中部采得大量双壳纲化石,经鉴定为 Hunanella-Margaritifera (Qiyangia)动物群.计有5属21种,这个动物群在我国北方神木地区为首次发现,对于我国
    11   Favosites属的Q型聚类分析
    严幼因,池永一,武耀诚
    1988(4):498-513. DOI: 10.19800/j.cnki.aps.1988.04.011 CSTR:
    [摘要](11) [HTML](0) [PDF 1.01 M](188)
    摘要:
    一百多年来,有关床板珊瑚的研究,成果累累,为珊瑚的分类奠定了基础.仅就分类而言,目前属以上的已基本清楚,但属以下的,特别是种一级的划分,尚存在过细和"同物异名"的现象,从而给分类工作带来某些混乱.如有的种仅因个体大小的微小差异,便定为新种或新亚种.如此下去,种名势必泛滥成灾,使种的划分标准难于掌握和应用.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归并和重新厘定.种的分类主要依据鉴定特征的数值大小.但这种数值,由于鉴定者掌
    12  点断平衡学说的提出、质疑和进展
    杨湘宁
    1988(4):514-520. DOI: 10.19800/j.cnki.aps.1988.04.012 CSTR:
    [摘要](6) [HTML](0) [PDF 714.81 K](234)
    摘要:
    尽管达尔文的生物演化论早已为古生物学家所接受,但该学说的核心,物种形成理论始终未能从古生物学的研究中得到足够的支持.该理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逐渐改变其形态,演化成另一新种.它强调新种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均匀和缓慢的过程;物种转化(species transformation)是在物种的整个或大部分的地理分布范围内
    13  人工智能原理在古生物化石归类中的应用
    王益锋,张逸昆
    1988(4):521-524. DOI: 10.19800/j.cnki.aps.1988.04.013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343.96 K](165)
    摘要:
    一、引言当前定性的形态描述仍作为古生物研究的基本手段,因此,对古生物学来说,定性资料的自动化处理显得尤其迫切.实际上,在微机普及的今天,这完全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的自动推理功能得以实现.自动推理方法免去了古生物研究中的一些机械的和重复性的劳动.本文着重讨论人工智能原理在古生物化石归类中的应用以及在微
    14  卢衍豪杨敬之研究员从事地学研究五十年庆祝会侧记
    王俊庚
    1988(4):525-525. DOI: 10.19800/j.cnki.aps.1988.04.014 CSTR:
    [摘要](3) [HTML](0) [PDF 191.20 K](174)
    摘要:
    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大院内阳光灿烂,彩旗招展,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下午2时,卢衍豪、杨敬之研究员从事地学研究五十年庆祝活动揭开了序幕.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孙颔、副省长吴锡军、省九三学社主任委员和省政协副主席高觉敷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庆祝活动,并对两位老科学家表示热烈祝贺.南京
    15  腕足动物研究的新成果——介绍中国古生物志《广西南宁一六景间泥盆纪郁江期腕足动物》
    张汝玫
    1988(4):526-526. DOI: 10.19800/j.cnki.aps.1988.04.015 CSTR:
    [摘要](13) [HTML](0) [PDF 195.98 K](105)
    摘要:
    腕足动物在地史时期所起的重要作用为古生物学界所瞩目.在我国出版了众多的有关各地史时期腕足动物化石的论文和专著之后,科学出版社最近又向大家奉献出中国古生物志——《广西南宁—六景间泥盆纪郁江期腕足动物》一书.我国南方泥盆纪地层发育良好,含有较为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自1905年法国古生物学家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