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冀北侏罗纪叶肢介软体化石的发现及其生物学意义
    张文堂,沈炎彬,牛绍武
    1987(2):111-129.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2.001
    [摘要](0) [HTML](0) [PDF 5.72 M](62)
    摘要:
    完好的软体化石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态、起源及分类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使研究工作引向深邃的领域。叶肢介软体化石十分罕见,过去报道过的几例大多保存较差,或残缺不全。冀北滦平周营子中侏罗统九龙山组发现了罕见的、完美而又十分丰富的叶肢介软体化石,尤其是软体从壳瓣中脱离,单独保存为化石,其
    2  阿谢尔期菊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兼论二叠系下界
    周祖仁
    1987(2):130-148.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2.002
    [摘要](0) [HTML](0) [PDF 4.76 M](70)
    摘要:
    前言阿谢尔期介于石炭纪与二叠纪之间,是一段继往开来的重要地史时期。因而对这一时期的生物,特别是对这两个纪地层划分和对比起重要作用的菊石群的研究具特别大的意义。我国二叠纪海域广泛,环境多样,而又长期保持不咸化;有利于菊石群发育,并且反映出良好的生态分异。既有地方性很强的局限海生态类型,又有全球性很强的开阔海生态类型。它们代表着两个生态意义不同的系列(周祖仁,
    3  记述几种阿谢尔期(Asselian)的珊瑚
    吴望始
    1987(2):149-157.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2.003
    [摘要](0) [HTML](0) [PDF 3.05 M](60)
    摘要:
    本文记述的四种珊瑚是周祖仁、方宗杰和江纳言等于1984年在广西南丹六寨镇西南1.2km 的采石场,于马平组的上部采集到的。经鉴定,四射珊瑚为Nothophyllum liuzhaiense gen.et sp.nov.,Liuzhaiphyllum intermedium gen.et sp.nov.,Thomasiphyllum?sP.,以及一个床板珊瑚Bayhaium nandanense sp.nov.o经周祖仁鉴定,与上述珊瑚共生的菊石为Boesites,Metapronorites,?Artinskia,Emilites,Maratho-mites,EoasianitesProperrinites等,?类为Pseudoschwagerina(s.s.),Spheroschwagerina,
    4  西藏北部中、晚侏罗世海娥螺类
    余汶,夏金宝
    1987(2):158-170.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2.004
    [摘要](0) [HTML](0) [PDF 2.72 M](68)
    摘要:
    一、前言本文记述的中侏罗世海娥螺类系采自西藏北部双湖县达尔沃错、阿木岗日以及索县以南的雁石坪群,而晚侏罗世的海娥螺类则采自拉萨附近的多底沟群(插图1)。双湖地区的标本是西藏地质科学研究所板块专题组于1983年8月采集的,索县及拉萨附近的标本是夏金宝、毛力等于1982年9月和1983年8月两次采集的。上述地区的海娥螺动物群经研究,共9属11种,其中2个新种。这一研究成果增添了我国侏罗纪海娥螺动物群新资料,并且对藏北和
    5  中国古生物学会一九八七年活动计划
    1987(2):170-170.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2.005
    [摘要](0) [HTML](0) [PDF 88.48 K](46)
    摘要:
    6  中国第三纪枝角类卵鞍化石
    赖星蓉,李应培
    1987(2):171-176.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2.006
    [摘要](0) [HTML](0) [PDF 1.92 M](62)
    摘要:
    一、前言枝角类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的一个亚目,通称为“溞”,俗称“红虫”或“鱼虫”。现生枝角类除少数生活于海洋外,绝大部分产于大陆水域,为淡水水域中的重要浮游动物。它在正常情况下行孤雌生殖,产夏卵;但是有些种类遇环境恶化,如水温过低,食物贫乏或池沼将干涸等情况出现时,则改变为两性生殖,产生冬卵。冬卵经一滞育阶段,待条件好转时再自然孵化发育,故冬卵的出现有时可作为环境变化的良好标志。冬卵又分具卵鞍的与不具卵鞍的
    7  EPHIPPIA OF CLADOCERA FROM THE TERTIARY OF CHINA
    Lai Xingrong,Li Yingpei
    1987(2):176-180.
    [摘要](0) [HTML](0) [PDF 1.67 M](93)
    摘要: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fossil ephip-pia of Cladocera obtained separately from theShahejie(Late Eocene to Oligocene)and Dongying(Oligocene)Formations in the coastal region ofthe Bohai Sea,the 2nd and 3rd members of theHetaoyuan Formation(Late Eocene to Oligocene)in Southwest and Central Henan,the Shangzashaimember of the Anjihaihe Formation(Eocene toOligocene)in the Junggar Basin in Xinjiang andthe Linxia Formation(Pliocene)in the Jingyuanarea in Gansu.They contain 8 new species and 2indeterminable species assigned to 3 genera(Daph-nia,ceriodaphnia and Simocephalus)of the fami-ly Daphnidae.
    8  Sagittopteris  belemnopteroides gen.et sp.nov.在山西的发现
    张善桢,肖素珍
    1987(2):181-186.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2.008
    [摘要](0) [HTML](0) [PDF 1.94 M](67)
    摘要:
    山西晚古生代植物自赫勒(Halle,1927)研究以来向为世人瞩目。解放后,李星学(1963)又对华北广大地区月门沟群的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补充了前人的不足。近年来,山西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一系列的专题研究中,采集了大量化石标本。笔者在鉴定中发现不少有意义的分子,本文报道的即系其中之一。化石为作者之一肖素珍于1976年在晋东南参加剖面测制时采集的。本种在山西其他地区亦有出现。如太原西山、沁水杏峪、柳林、沁
    9  陕西宁强宽川铺组微体植物化石新资料
    尹磊明
    1987(2):187-195.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2.009
    [摘要](0) [HTML](0) [PDF 2.10 M](68)
    摘要:
    1984年,陕西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送给笔者一批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上下岩层的样品,要求分析、收集微体植物化石,并给予鉴定;这批样品采自陕西宁强石中沟至瓢家垭剖面。笔者从该队划属下寒武统宽川铺组的薄层燧石收集到大量浮游微体植物化石(凝源类),丝状和球形微体藻类化石;这些化石为我们了解我国震且系一寒武系界线上下岩层微体浮游植物的面貌及探讨微体植物化石的生物地层意义提供了宝贵资料。笔者蒙陕西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提供岩样
    10  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煤核中的科达茎化石
    田宝霖,王士俊
    1987(2):196-204.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2.010
    [摘要](0) [HTML](0) [PDF 2.95 M](64)
    摘要:
    前言科达植物是一类在石炭、二叠纪广泛分布于欧美植物区系和华夏植物区系的裸子植物,现已完全绝灭。世界上对其化石的研究迄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目前,美国在科达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不仅研究各部分器官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构造,而且还进一步复原整个植物,近年来又开展了对科达植物的生态研究。以往我国所研究的多是其叶和繁殖器官的印痕化石,或硅化的木材化石——Dadoxylon(台座木),而深入的研究工作做得较少。开展对科达
    11  祁连山西段晚二叠世肃南组的盾籽化石
    张泓,沈光隆
    1987(2):205-209.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2.011
    [摘要](0) [HTML](0) [PDF 1.18 M](63)
    摘要:
    本文描述的Peltaspermum属的两种植物北石,系采自甘肃省肃南县草岭大坂上二叠统肃南组的顶部。该组为一套河湖相(部分山麓相)为主的红色(顶部夹灰绿色)沉积,与下伏窑沟组(狭义)呈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上被下白垩统新民堡群不整合覆盖。这部分地层大体相当于Bexell(1935)南山剖面的“植物化石层C”,亦即孙建初(1936,1942)原义的窑构群上部。一、盾籽属的研究现状盾籽属Peltaspermum是Harris(1937)据东格陵兰斯科勒斯比海湾瑞替期Lepidopte-
    12  中国早第三纪古地理与脊椎动物化石的分布
    谷祖纲,陈丕基
    1987(2):210-221.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2.012
    [摘要](0) [HTML](0) [PDF 1023.08 K](63)
    摘要:
    一、中国早第三纪古地理轮廓中生代末期,华东、西南、中南和西北大部分地区虽有程度不同的抬升和剥蚀,但没有发生强烈的地壳运动,新生代早期许多盆地继承了晚白垩世的分布格局,如著名的广东南雄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等。但在生物内容上则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生代地球上的统治者恐龙灭绝了,代之而起的是脊椎动物中哺乳类的繁荣与鼎盛。早第三纪古阿尔泰山、祁连山、西秦岭和云贵高原作为中国东部和西部河川的分水岭,比
    13  中国北方白垩纪地层古生物及含油气远景学术讨论会简讯
    沈炎彬
    1987(2):222-222.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2.013
    [摘要](0) [HTML](0) [PDF 205.39 K](51)
    摘要:
    继1985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南方白垩系学术讨论会之后,1986年8月12—23日中国石油学会及中国古生物学会又联合举办了北方白垩纪地层古生物及含油气远景学术讨论会。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8月12—15日)部分代表汇集阜新,进行野外地质旅行;第二阶段(8月17—23日)移师大庆,举行学术讨论。来自全国石油、煤炭、地质、教学及科研系统共55个单位13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富有意义的会议。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郝诒纯教授,常务理事顾知微教授,石油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田在艺及地矿部高级工程师关士聪到会作了学
    14  中国古生物学会有孔虫学科组第二次学术会议在青岛召开
    宋志敏
    1987(2):222-222.
    [摘要](0) [HTML](0) [PDF 170.41 K](44)
    摘要:
    中国古生物学会有孔虫及相关学科第二次学术会议于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七日至三十一日在青岛召开。到会代表83人,特邀代表及来宾8人。代表们分别来自地质、石油、海洋、科学院及高等院校等54个单位。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微体古生物学会理事长郝诒纯教授致信祝贺。大会听取了我国有孔虫研究现状、国际第二届古海洋学会议、第三届底栖有孔虫会议、欧洲地科联大会等国内外学术动态的介绍;现代放射虫简介,化石放射虫在地质上的应用及国外研究介绍,有孔虫和环境及有孔虫在古海洋学中的应用等报告。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