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海相侏罗纪双壳类在中国东北地区东部的产出与其对亚洲中、东部非海相侏罗、白垩系分界研究的意义
    顾知微,沙金庚,李子舜,于菁珊
    1987(1):1-7.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1.001 CSTR:
    [摘要](31) [HTML](0) [PDF 2.19 M](212)
    摘要:
    一、双壳类化石的产出在我国东北地区东部所发现的海相侏罗纪双壳类化石不下150种,分隶于9目30科。它们产于黑龙江省东部的龙爪沟群和鸡西群中,但多半产自龙爪沟群。龙爪沟群分布于黑龙江省东部的完达山等地,由中、晚侏罗世海陆交互相地层组成,其中含有一些广布性的动物化石群,但也具有许多北极-太平洋区的分子。这些动物群包括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菊石、介形类等化石。本文所列海相双壳类化石及其有关结论,部分摘录自本文作者所参加不同研究队各自的初步研究。龙爪沟群厚约400m,由砾岩、砂岩、粉砂岩
    2  早、中侏罗世珠蚌类壳质微细结构
    陈金华
    1987(1):8-17.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1.002 CSTR:
    [摘要](17) [HTML](0) [PDF 1.74 M](270)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珠蚌类在早、中侏罗世的繁盛,是亚洲地区特别是我国淡水双壳类动物群的重要特色。珠蚌类的起源,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材料加以论证。例如,泥盆纪的“珠蚌”类化石 Archan-odon,Amnigenia,石炭纪的 Asthenodonta,Arc-hanodon,二叠纪的 Neamnigenia 等虽具有 An-odonta 型轮廓,但究竟与中生代及现代珠蚌类有何关系,尚不清楚。然而,中国、印度、南非、北美及澳大利亚等地中三叠世或三叠纪内开始出现的珠蚌类却可能与现代珠蚌类有一定的关
    3  滇东盘溪中泥盆世一个群落的分析——兼论样方法中化石计数问题
    刘家润,张永辂
    1987(1):18-29.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1.003 CSTR:
    [摘要](19) [HTML](0) [PDF 1.85 M](205)
    摘要:
    前言严格生态学意义上古代群落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其后,这一领域在国外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样方法不仅是研究现代群落,也是研究古代群落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定量或半定量地揭示群落的特征。样方法目前在我国的古生态研究中尚未得到普遍采用。本文就样方法中化石计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运用样方法对云南盘溪中泥盆统华宁组内的一个化石群落——Parasociophyllum isactis-Micropla-sma fongi 群落(简称 PM 群落)进行生态分析,以恢复其原生群落的面貌。
    4  青南、藏北中侏罗世 Holcothyris 内部构造的研究及修订
    杨遵仪,史晓颖
    1987(1):30-48.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1.004 CSTR:
    [摘要](22) [HTML](0) [PDF 2.88 M](213)
    摘要:
    沟孔贝(Holcothyris)是青藏高原中侏罗统最常见的腕足动物之一。但自它被建立之后的近七十年来,其详细的内部特征及地理、地层分布了解甚少,在系统分类上仍然存在着不少混乱,亟待澄清。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以采自藏北双湖地区那底岗日,东双湖西雅岗、多格错仁湖及青海南部唐古拉地区雁石坪、温泉南的材料为基础,对Holcothyris 的内部构造和腕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对它的地理及地层分布做简短讨论,对其分类进行初步的修订和整理。文中记述的标本部分由笔者之一采于唐古
    5  一种鉴别无脊椎动物骨骼显微结构方法的探讨
    居福让·皮埃尔,德尼·阿兰,扎尔德·吕西安,朱敏达
    1987(1):49-54.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1.005 CSTR:
    [摘要](47) [HTML](0) [PDF 1.92 M](211)
    摘要:
    一、前言自从人们用显微镜观察无脊椎动物的骨骼构造以来(Bowerbank,844;Carpenter,1845),不少作者对不同类型的显微结构致力于分类研究,旨在对它们进行更为合理的分类,同时,进行这样的结构分类也有利于观察和描述。在这些工作中,较早期的有 Frech(1890)和 Volz(1896)对刺细胞动物的研究;在软体动物研究方面,较为人们所熟悉的是,以 Bφggild(1930)和 Taylor et al.(1969)为代表的研究,他们对双壳类壳质结构类型的确定及结构名称的统一
    6  粤中新会晚泥盆世古羊齿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蔡重阳,温耀光,陈培权
    1987(1):55-64.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1.006 CSTR:
    [摘要](25) [HTML](0) [PDF 2.36 M](241)
    摘要:
    粤中地区(包括广东中部阳春、开平、台山、新会、高要、广州、惠阳及龙门等县、市)广泛分布晚泥盆世海陆交互相沉积,其中以产晚泥盆世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而著称。该化石在广东最早由边兆祥等发现于广州花县赤泥墟打鼓岭群(李星学,1963,44页),后经斯行健正式描述(斯行健,1952,10页)。以后,随着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广东境内的广泛开展,又在本区的阳春、开平、台山、广州郊区及粤东、粤西和粤北上泥
    7  山东青岛早白垩世木化石一新种
    张善桢,王庆之
    1987(1):65-70.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1.007 CSTR:
    [摘要](33) [HTML](0) [PDF 1.40 M](237)
    摘要:
    本文研究的材料系青岛市博物馆采自山东省青岛市附近即墨县城西10km 马山西麓,确切层位不明。由张福臻馆长选取小块送交鉴定。其完整标本现陈列于青岛市博物馆。当前的标本是一过矿化(渗矿化)(permine-ralized)的树干化石,长7m;上下两端的直径分别为65及75cm,略扁;成分硅质;呈灰黄色。磨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化石保存良好,特征明显,系南洋杉型木属(Araucarioxylon)的一新种,可能为白垩纪的产物,特予报道。即墨县城附近素产中生代木材化石,徐仁
    8  蕨叶结构在脉羊齿类和丽羊齿类化石分类中的重要性及其地层意义
    J.P.拉万
    1987(1):71-75.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1.008 CSTR:
    [摘要](29) [HTML](0) [PDF 501.21 K](247)
    摘要:
    蕨型叶的植物化石原来都是依其小羽片的一般形态和叶脉型式而分类的。然而,自从上一世纪格朗尤利(Grand’Eury)、斯图(Stur)、蔡耶(Zeiller)等人的著作问世以来,蕨叶结构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求解决种子蕨类各主要类别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剖学资料及关于其繁殖器官之知识。此种知识与已知的印痕与压模叶部化石比较起来,仍然是颇为贫乏而显然不足的。脉羊齿(Neuropteris)是最早创立的属之一。该属是 Brongniart(1822)作为 Filicites属的一个组或亚属而创立的,其特征为小羽片
    9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ARCHITECTURE OF FROND FOR SYSTEMATICS OF NEUROPTERIDAE AND CALLIPTERIDIACEAE AND ITS STRATIGRAPHIC IMPLICATIONS
    J. P. Laveine
    1987(1):76-79.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1.009 CSTR:
    [摘要](23) [HTML](0) [PDF 277.14 K](261)
    摘要:
    The“Pteridophylla”have been originallydistributed into groups defined by the general ou-tline and the venation of the ultimate foliar ele-ments(=pinnules).However,since the works ofGrand’Eury,Stur,Zeiller,the frond architectureis taken more and more into account to settle the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ajor groups of Pterido-spermophyta (=Cycadofilicophyta),the anatomi-cal information and the knowledge on the repro-ductive organs remaining rather poor and clearlyinsufficient as compared to the amount of theknown impression-compression foliage.
    10  安徽潜山盆地早第三纪叶肢介化石
    陈烈祖
    1987(1):80-83.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1.010 CSTR:
    [摘要](12) [HTML](0) [PDF 1.28 M](304)
    摘要:
    潜山盆地位于大别山东南侧,呈北东-南西向狭长分布。这里下第三系发育,化石丰富,尤其是近十余年来,大量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陆续报道,引起了地层古生物学者极大的兴趣。1980年10月,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四分队和笔者分别在盆地东侧的桐城县龙头树、朱桥、大苏庄和古井附近的痘姆组中采获两层叶肢介化石,并有丰富的介形类共生。这个发现,对于早第三纪叶肢介化石的分布和中国陆相古新世地层的划分对比都有重要意义。潜山盆地早第三纪红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望
    11  江苏六合冶山早寒武世金臂虫(Bradoriida)
    林天瑞
    1987(1):84-85.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1.011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638.23 K](211)
    摘要:
    笔者于1981年6月与安徽省地质局327地质队李继超工程师前往江苏六合冶山,观察寒武系剖面时,在冶山东部下寒武统深灰色薄层灰岩中,找到金臂虫、三叶虫(Redlichia,Pa-raprotolenella 等)(图版Ⅰ)、无铰纲腕足类以及软舌螺类等化石。金臂虫化石系在本区寒武系第一次发现,也是江苏省境内首次发现。该标本经笔者研究为一新属——Yeshanella。这不仅丰富了金臂虫类化石资料,而且为研究我国东部金臂虫类化石提供重要线索。
    12  湖北均县习家店寒武纪三叶虫
    朱洪源
    1987(1):86-95.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1.012 CSTR:
    [摘要](25) [HTML](0) [PDF 2.05 M](241)
    摘要:
    1974年以来,笔者对湖北均县习家店寒武纪地层和三叶虫进行了专题研究,在下、中寒武统建立4个新组名。本文主要就习家店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进行描述,计15属、25种,其中包括4个新种、9个未定种,另有3个属种名称不能确定。本区的下寒武统由黑色岩系组成。下部杨家堡组,厚53m,由下而上进一步分为硅质岩段,炭质板岩-石煤段和硅质板岩段三个岩性段,硅质岩段平行不整合于上震旦统白云岩之上。上部岩屋沟组,岩性单一,由含炭质粉砂质
    13  新疆哈密早石炭世晚期大长身贝科一新属——Xinjiangiproductus
    姚守民,傅力浦
    1987(1):96-102.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1.013 CSTR:
    [摘要](14) [HTML](0) [PDF 1.47 M](198)
    摘要:
    本文所描述的材料系本所东疆地层队1977年及作者1981年采自新疆哈密南东雅满苏地区。该区石炭纪地层十分发育,化石丰富。珊瑚已被俞建章等(1978)、菊石已被王明倩(1981)作过描述,但腕足类尚未报道。本文所描述的新疆大长身贝(Xinjangipro-ductus gen.nov.)产自雅满苏以东4km 石灰窑南,下石炭统雅满苏组顶部。相当俞氏等所称第四岩性段——灰岩夹碎屑岩段,亦即王明倩所划分的碎屑岩灰岩夹泥灰岩段。化石产于火山碎屑岩中的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内。虽属种单调,
    14  上海早寒武世三叶虫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许保桐,鞠天吟
    1987(1):103-109. DOI: 10.19800/j.cnki.aps.1987.01.014 CSTR:
    [摘要](14) [HTML](0) [PDF 1003.98 K](219)
    摘要:
    一早在五十年代后期,在上海地区开展普查找矿过程中,先后在一些钻孔内见有泥灰岩、含泥质与砂质灰岩以及黑色页岩、碳质页岩之类的地层。因当时未进行详细工作,仅根据钻孔内地层岩性与邻区对比,粗略地划分为:中—上寒武统,下寒武统荷塘组两部分*,并一直为后人所引用。八十年代初期,由于重视野外钻孔岩芯的观察和区域地层对比工作,初步建立起本区寒武系层序**,尤其是近期笔者在宝山县大场一带岩溶勘察孔中,首次发现了 Redlichia,
    15  第五届国际刺细胞(包括古杯和绵形螅)化石讨论会将在澳大利亚召开
    钟固兵
    1987(1):110-110.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146.50 K](124)
    摘要:
    开会预告及征求论文通知第五届国际刺细胞化石讨论会将于1988年7月25—29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的布里斯班召开。这不仅为专家们提供第一次在南半球集会并观察该地区重要珊瑚及相关门类化石的极好机会,同时也提供参观澳大利亚化石珊瑚礁和现代大堡礁的极好机会。本届讨论会将在汤斯维尔召开的第六届国际珊瑚礁讨论会之前二个星期举行。这就使那些同时研究化石和现生珊瑚礁的专家们有机会参加两个会议,并享受降低预订费的优待。对于珊瑚及相关门类化石感兴趣的科学家们将在澳大利亚庆祝第五大陆两百周年之际,在举办1988年世界博览会的城市里聚合。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