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论薄皮木属——据发现于新疆准噶尔地区的新材料*
    李星学,窦亚伟,孙喆华
    1986(4):349-379. DOI: 10.19800/j.cnki.aps.1986.04.001
    [摘要](3) [HTML](0) [PDF 6.35 M](86)
    摘要:
    薄皮木属创名以来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广布于北半球各大洲,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南非等地也常发现。薄皮木属在中国的确认较晚,但自斯行健(1952)在《中国上泥盆纪植物化石》一文中对它仔细研究以来,产地发现之多,所获标本之佳,均为各国所少见;已经正式鉴定或研究的产地不下五十处,所在地层几全属晚泥盆世。
    2  广东南雄上湖组叶肢介化石的发现——并论中国古新世陆相地层
    陈丕基
    1986(4):380-393. DOI: 10.19800/j.cnki.aps.1986.04.002
    [摘要](6) [HTML](0) [PDF 2.98 M](105)
    摘要:
    一、上湖组叶肢介化石发现的意义近十年来,中国早第三纪叶肢介化石的不断发现和报道(王思恩,1974;陈丕基,1975;张文堂等,1976;沈炎彬、陈丕基,1979;沈炎彬、张显球,1979;陈丕基、沈炎彬,1980),从世界范围来讲,是叶肢介化石研究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和进展,因为在此以前不久,第三纪还被认为是叶肢介演化史上的一个空白锁链(Kobayashi,1972)。中国早第三纪的叶肢介化石,曾被划分为三个叶肢介群(张文堂等,1976;陈丕基、沈炎彬,1979),出现最早的一个原称做Perilimna
    3  广西隆林和南丹地区早、中泥盆世双壳类
    张毓秀,赵明特
    1986(4):394-404. DOI: 10.19800/j.cnki.aps.1986.04.003
    [摘要](4) [HTML](0) [PDF 4.25 M](106)
    摘要:
    前言本文描述的双壳类化石,采自广西隆林德峨下泥盆统及南丹罗富下、中泥盆统,初步研究计22属34种,其中5个新种。双壳类动物群在两个地区有不同的组合特征:在隆林县德峨含山剖面上,化石产出层位,一般为黄褐色粉砂岩、微变质的页岩和深灰色泥岩,双壳类个体都较大,可达5—10cm。在颗粒较粗岩层中的壳
    4  湘中涟源-冷水江地区的测水组及植物群新资料
    吴秀元,陆天德,杨立祥
    1986(4):405-416. DOI: 10.19800/j.cnki.aps.1986.04.004
    [摘要](4) [HTML](0) [PDF 3.06 M](95)
    摘要:
    一、地层剖面及古生物分布特征湘中下石炭统测水组是湖南重要的含煤地层之一。该地层及古植物迭经研究(斯行健,1951;敖振宽,1956;张善桢等,1980;赵修祜等,1982),已积累了不少资料,但对岩层和煤层的对比资料甚少。近十年来,湖南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第二勘探队,在涟源地区(见插图1)进行了大量的煤田钻探及地表工作,除了对整个测水组的岩相、沉积相、沉积旋回、煤岩、煤化学及岩层
    5  甘肃靖远早侏罗世植物化石
    徐福祥
    1986(4):417-425. DOI: 10.19800/j.cnki.aps.1986.04.005
    [摘要](3) [HTML](0) [PDF 2.55 M](91)
    摘要:
    前言靖远煤田位于甘肃省中部,笔者曾根据岩性、岩相及少量植物化石划出下侏罗统(徐福祥等,1976),并与兰州阿干镇煤田的大西沟组相对比。后来,笔者又重测了煤田南部的刀楞山剖面,采得大量植物化石,经研究计有18属32种,本文描述其中部分属种。野外工作中曾得到133煤田勘探队的支持,化石研究中又得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周志炎同志的指导和中生代组诸同
    6  湘中早石炭世刘家塘组的腕足类化石
    谭正修
    1986(4):426-444. DOI: 10.19800/j.cnki.aps.1986.04.006
    [摘要](3) [HTML](0) [PDF 3.97 M](86)
    摘要:
    田奇瓗、王晓青(1932)在创建孟公坳组和石磴子组时即已指出,前者属杜内阶,后者属维宪阶,二者在岩性上呈过渡关系,不易划分。后来,孟公坳组再分为三部分(侯鸿飞,1965),即邵东组、孟公坳组和刘家塘组。刘家塘组以Pseudouralinia带为特征,石磴子组以Thysanophyllum-Kueichouphyllum带为特征。但这两个珊瑚带之间有一套厚逾百米的地层,不产前者,也不产后者。因此,如何确切划分这两
    7  浙江衢县晚三叠世茶园里组植物化石
    陈其奭
    1986(4):445-453. DOI: 10.19800/j.cnki.aps.1986.04.007
    [摘要](4) [HTML](0) [PDF 3.19 M](109)
    摘要:
    本文研究的材料系1976年笔者以及1977年浙江省煤炭地质大队采集的标本,化石产自衢县城南约60余里的茶园里、胡家的茶园里组中。这一带的中生代煤系,早在1948年盛莘夫曾作过调查,时代未定。在以后的普查、区测工作中,都把煤系作为晚侏罗世火山岩系的一部分。直到1966年,衢县幅(1/20万区测报告)中才把煤系归于早、中侏罗世,但无化石资料。1975年原浙江省煤炭地质队到茶园里北边的下呈、奋坞一带工作,曾将煤系称作“安源组”,
    8  湖北大冶的早侏罗世祁阳蚌(Qiyangia)动物群
    徐家荣
    1986(4):454-462. DOI: 10.19800/j.cnki.aps.1986.04.008
    [摘要](5) [HTML](0) [PDF 2.01 M](104)
    摘要:
    1965年,湖北省区测队在大冶地区进行区测工作时,曾于大冶县金山店地区的中生代含煤地层武昌群中采获一批双壳类化石。最近经笔者重新鉴定,这批双壳类属于我国华南广泛分布的早侏罗世祁阳蚌(Qiyangia)动物群,该动物群在鄂东南为首次发现,对于以往长期争议的武昌群的划分对比及时代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成文过程中承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金华和我队陈公信的帮助和支持。图版由李兴尧、
    9  青海天峻县布哈河流域二叠纪的瓣鳃类化石
    鲁益钜
    1986(4):463-473. DOI: 10.19800/j.cnki.aps.1986.04.009
    [摘要](7) [HTML](0) [PDF 3.03 M](106)
    摘要:
    我所“阳康专题组”于1973—1975年间,在天峻县布哈河流域(包括刚察县的西缘部分)详细研究了二叠纪和三叠纪地层,测制了大量剖面,分析了沉积建造和岩相变化、各层组的展布情况和它们的上下接触关系,将巴音河群和诺音河群作了进一步划分和对比(刘广才,1984)。为了便于文内讨论瓣鳃类组合面貌和各层组的时代隶属,现简略将“阳康专题组”新近划分的四个层组引述如下
    10  从双壳类动物群看藏南聂拉木地区中晚侏罗世的沉积环境
    李晓池
    1986(4):474-482. DOI: 10.19800/j.cnki.aps.1986.04.010
    [摘要](2) [HTML](0) [PDF 3.03 M](99)
    摘要:
    本文内所引用的实际材料是笔者1980—1981年随地质部青藏高原地质调查大队两次进藏,与11分队全体同志共同采集的。本文承蒙杨遵仪教授热情指导。在此均表示衷心感谢。
    11  古生物属的命名兼论高级分类群名称结尾的统一
    张永辂
    1986(4):483-486. DOI: 10.19800/j.cnki.aps.1986.04.011
    [摘要](3) [HTML](0) [PDF 396.16 K](89)
    摘要:
    国际动物和植物命名法规(Stoll et al.,1961;Stafleu et al,1978)中的规则和荐则需要不断修改,因为它们的可行性只能通过实践才能检验。为了避免属名的粗制滥造,本文作者极力主张古生物工作者在提出新属名时应注意以下
    12  中国古生物学会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四届二次理事会会议在宁召开
    1986(4):487-487.
    [摘要](2) [HTML](0) [PDF 150.43 K](67)
    摘要:
    中国古生物学会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四届二次理事会会议分别于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一、十二日在南京召开。到会理事49人。会议由卢衍豪理事长主持,吴望始秘书长代表秘书处在理事会上汇报了学会一九八五年的工作、学术活动和经费决算的情况以及一九八六年的活动计划。理事会就学会今后的工作和学术活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建议:各学科组不要机械地二年单独召开一次学术年会,应根据专题内
    13  中国古生物学会召开第十四次学术年会
    1986(4):487-487.
    [摘要](3) [HTML](0) [PDF 150.44 K](62)
    摘要: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于1986年3月13—17日在江苏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地质、石油、冶金、煤炭、化工、教学、科研、博物馆和出版系统的代表约350人。第十四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围绕古生态、古地理、古气候的研究进行学术交流。这是我国古生物研究工作在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对古生物学科提出的新要求。会前编辑出版了论文选集和文摘,共选编论文13篇,论文64篇。会上
    14  《古生物学报》编委会在宁召开
    1986(4):487-488.
    [摘要](2) [HTML](0) [PDF 245.42 K](71)
    摘要:
    值此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召开之际,《古生物学报》编委会于13日晚在南京海军学院招待所召开,出席会议的编委会委员和编辑部人员计31人,主编李星学教授主持了会议,专职副主编王俊庚同志受在宁的正副主编和编辑部其他人员的委托,汇报了“学报”编辑部一年来的工作和将几年来“学报”发表的论文,按照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从内容上属于学科交叉、细微构造、古生物地理区系等与纯描述的文章比例;从作者的年龄等按中、青年和老年的著作
    15  中国古生物学会上海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在沪举行
    1986(4):488-488.
    [摘要](4) [HTML](0) [PDF 132.42 K](67)
    摘要:
    在中国古生物学会的领导和关心下,在挂靠单位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古生物学会上海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3月1日在自然博物馆举行。学组组长王开发同志主持了会议,副组长曹克清同志报告了学组的筹备经过,副组长卢顺国同志提出了今年学组活动计划设想。蒞临会议祝贺和指导的有:专程从南京前来的中
    16  尹赞勋基金会成立
    1986(4):488-488.
    [摘要](4) [HTML](0) [PDF 132.41 K](72)
    摘要:
    为纪念和表彰尹赞勋教授在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方面的卓越成就,并鼓励和支持地层古生物学工作者,为早日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经与有关单位协商,特设立《尹赞勋基金会》。由穆恩之任主任,孙枢、吴望始任副主任,张日东任秘书长,曹瑞骥、谢翠华任副秘书长。委员:刘鸿允、陈丕基、张弥曼、张遴信、吴浩
    17  尹赞勋基金会简章
    1986(4):488-489.
    [摘要](3) [HTML](0) [PDF 236.07 K](74)
    摘要:
    第一条为纪念和表彰尹赞勋教授对地层古生物学的贡献,鼓励支持地层古生物学工作者为祖国四化建设作出贡献,特设立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第二条设立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评议委员会,委员会由13人组成,其中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委员会设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18  “陆相白垩系对比”(IGCP245)介绍
    马蒂尔,陈丕基
    1986(4):489-490. DOI: 10.19800/j.cnki.aps.1986.04.017
    [摘要](3) [HTML](0) [PDF 202.28 K](62)
    摘要:
    今年二月,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在巴黎召开的第14届委员会议上,评审通过了八个新的项目,其中一项是“陆相白垩系对比”,全名是IGCP Project 245 Non-marine Cretaceous correlation,缩写为NMCC,四年活动期限(1986—1989),我们俩人是项目的共同负责人。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和物理地层学的研究,在陆相盆地之间并与海相地层序列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了解事件地层学、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