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衷心的敬佩深切的怀念——缅怀尹赞勋教授逝世一周年
    张日东,谢翠华
    1985(1):1-4. DOI: 10.19800/j.cnki.aps.1985.01.001 CSTR:
    [摘要](13) [HTML](0) [PDF 487.28 K](234)
    摘要:
    在尹赞勋教授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他的音容笑貌,历历如在眼前。回忆往事,思潮奔涌。这里仅就尹老奖掖后进及其生命的最后一息作一些回顾,以表达我们对他的深切怀念之情。积极关怀青年一代陈国达先生曾多次深情地讲起他在解放前就受到过尹先生的许多鼓励。例如在他编写贡水流域地质报告的时候,尹老给他审阅文稿,逐字逐句地润色修改,连标点符号也仔细予以订正。解放前关于江西境内石炭系煤系存在的问
    2  中国的寒武—奥陶系界线及其附近的化石带
    卢衍豪,林焕令,周志毅,彭善池
    1985(1):5-17. DOI: 10.19800/j.cnki.aps.1985.01.002 CSTR:
    [摘要](6) [HTML](0) [PDF 1.11 M](370)
    摘要:
    前言中国寒武—奥陶系界线的研究早在20年代就引起已故孙云铸教授(1923)的注意,他把华北地区的寒武—奥陶系界线放在冶里组的底界,认为与欧洲特马豆克统的底界相当。但是详细的界线研究工作是五十年代才开始的,其中卢衍豪等(1955)、穆恩之等(1959)和卢衍豪、林焕令(1980)在浙江西部(图1,1);周志毅、张进林(1978)和周志毅等(1983)在河北
    3  江西修水流域早奥陶世新厂期的树形笔石类
    俞剑华,刘怀宝,方一亭
    1985(1):18-28. DOI: 10.19800/j.cnki.aps.1985.01.003 CSTR:
    [摘要](12) [HTML](0) [PDF 4.95 M](246)
    摘要:
    江西修水流域早奥陶世新厂期的笔石非常丰富,有关本区的地层发育、笔石动物性质分析及其分布情况,作者曾作过详细报道(俞剑华等,1976,1982),并系统描述了本区新厂期的反称笔石科化石(俞剑华等,1984)。本文研究的是采自相同剖面的其它树形笔石类,包括Dendrograptus, Dictyonema, Dictyograptus, Airograptus, Aspidograpius, Callograptus, Radiogr
    4  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的一些二叠纪腹足动物化石
    潘云唐
    1985(1):29-37. DOI: 10.19800/j.cnki.aps.1985.01.004 CSTR:
    [摘要](9) [HTML](0) [PDF 1.91 M](189)
    摘要:
    本文共描述腹足动物化石8属9种,其中8新种,名称如下:Cylicioscapha longlingensis sp. nov., Baylea heterocarinata sp. nov., Callistadia qinglongensis sp. nov., Shwedagonia of. orientalis Yu, Peruvispira lingshuiensis sp. nov., Porcellia lingshuiensis sp. nov., P. magninodosa sp. nov., Discotomaria xingwenensis sp. nov., Anomphalus weixinensis sp. nov.. 上述腹足类化石的标本是1980年2月至1981年1月,笔者写作研究生毕业论文期间在
    5  吉林桃山早志留世的细网笔石
    刘渭洲
    1985(1):38-46. DOI: 10.19800/j.cnki.aps.1985.01.005 CSTR:
    [摘要](20) [HTML](0) [PDF 3.54 M](196)
    摘要:
    本文所研究的材料是1978年长春地质学校学生实习小分队和我队古生物专题小组,先后共同采自吉林省伊通县景家台与莫里青公社交界处的桃山东南山坡桃山组上部一套黑及灰黑色粉砂岩、粉砂质板岩中。经探槽揭露发现自下而上有50个笔石层位,所含笔石相当丰富,标本保存较佳,笔石序列清楚,包括双笔石、细网笔石及单笔石三科。其中细网笔石是我国东北北部槽区首次所见,计有3属14种,其中有7新种。
    6  新疆婆罗科努寒武纪的两种单板类
    余汶,宁荟
    1985(1):47-50. DOI: 10.19800/j.cnki.aps.1985.01.006 CSTR:
    [摘要](11) [HTML](0) [PDF 1.08 M](175)
    摘要:
    自1974年以来,我国扬子区(Yangtze Province)和华北区(North China Province)的广大范围内相继地发现和研究报道了寒武纪的单板类化石,尤其是扬子区产有世界上最丰盛的微型单板动物群,使它们成为“扬子微型软体动物群”(Yangtze Micromolluscan Faunas)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西北的广大地区,目前除新疆库鲁克塔格和甘肃北山发现少数的单板类化石外,其它的地区内就很少见有描述报道。1978年,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张太荣、乔
    7  假铰蚌类壳质微细结构新观察及其系统分类位置问题
    陈金华
    1985(1):51-56. DOI: 10.19800/j.cnki.aps.1985.01.007 CSTR:
    [摘要](5) [HTML](0) [PDF 2.39 M](269)
    摘要:
    假铰蚌类(pseudocardiniids)是亚洲中生代十分重要的化石双壳类,地质历程为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内部构造研究比较清楚的属有:Pseudocardinia Martinson, 1959; Jiangxiella Liu, 1976; Lilingella Chen et Liu. 1977; Guangdongella Li et Li, 1977; Apseudocardinia Liu et Zhu, 1978; Hunanella Xiong et Wang, 1980; Xinyuella J. Chen et Xu, 1980等。自苏联学者马廷生(1961)建立假铰蚌科以来,各古生物工作者对其高级分类位置的归
    8  中国贝类学会将举办“古贝类学(双壳、腹足类)培训班”
    1985(1):56-56. DOI: 10.19800/j.cnki.aps.1985.01.008 CSTR:
    [摘要](15) [HTML](0) [PDF 133.49 K](151)
    摘要:
    古贝类学在石油、煤炭、冶金、地质等部门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使有关人员更快更好地掌握古贝类学的基础理论和工作方法,“将今论古”,以提高研究素质和促进古贝类学的发展,中国贝类学会决定于今年10月在广东湛江市举办古贝类学(双壳、腹足类)培训班,为期20天。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动物所、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和高等院校有关专家、教授将讲授贝类形态、基本构造特征、系统分类、生态环境、古生态、国内外研究史、研究动态、地理与地质分布以及与找矿的关系等,并指导海边生态实习。理论与实际结合,内容丰富。
    9  新疆北部卡拉吉拉组植物亚组合
    窦亚伟,孙喆华
    1985(1):57-63. DOI: 10.19800/j.cnki.aps.1985.01.009 CSTR:
    [摘要](12) [HTML](0) [PDF 3.40 M](223)
    摘要:
    一、前言新疆准噶尔北缘的卡拉吉拉组为正常沉积的陆相含煤地层,厚度390米以上,分布在额尔齐斯河与布伦托海之间的那林卡拉山地段。1960年,新疆地质局第三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本区工作后,创建那林卡拉组,并分为上、下两个亚组;该下亚组以海相碎屑岩为主,上亚组为陆相含煤岩层。现在,那林卡拉组已限用于原下亚组的层位,本文建议上亚组取用“卡拉吉拉组”,剖面在阿勒泰县卡拉吉拉煤矿至那林卡拉山一带,自上而下
    10  伏平粉属(新属)Fupingopollenitesgen.nov.及其时空分布
    刘耕武
    1985(1):64-70. DOI: 10.19800/j.cnki.aps.1985.01.010 CSTR:
    [摘要](8) [HTML](0) [PDF 1.54 M](222)
    摘要:
    一、前言建立伏平粉属Fupingopollenites的材料系笔者1976—1977年间采自广西百色盆地的中晚渐新世百岗组上部和伏平组。伏平粉属(新属)Fupingopollenites gen nov.虽然外壁结构和表面纹饰相当复杂,但特征很明显。即使萌发器官(尤其是内孔)看不清楚,亦相当容易鉴定。当前标本保存多十分精美,特别是侧面保存标本更是难得。经研究,目前
    11  新疆库鲁克塔格南坡帕尔岗塔格群的叠层石
    赵文杰,李长和,高振家,缪长泉
    1985(1):71-82. DOI: 10.19800/j.cnki.aps.1985.01.011 CSTR:
    [摘要](9) [HTML](0) [PDF 5.26 M](197)
    摘要:
    一、前言库鲁克塔格为东天山南支,自穹塔格沿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延至库尔勒西,地理座标位于东经85°—91°,北纬40°40′—41°20′之间。此区交通方便,居民点稀少。(插图1) 库鲁克塔格地区青白口系是否存在,一直是引人注目的地质问题。笔者于1976年和
    12  西藏泥盆纪几种竹节石
    阮亦萍
    1985(1):83-93. DOI: 10.19800/j.cnki.aps.1985.01.012 CSTR:
    [摘要](11) [HTML](0) [PDF 2.89 M](252)
    摘要:
    一、前言本文所描述的竹节石标本产于西藏的两个地区。其一是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剖面和层位分别为聂拉木县亚来(原称亚里)西山的凉泉组中上部(79Na45,79Na46)、甲村东山坡的凉泉组顶部(79Na8,9,10)和定结县萨尔区普鲁村东山的凉泉组上部(79S-9),系1979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西藏科学考察队陈挺恩所采集。另一地区是西藏北部申扎县达尔东剖面的日阿觉组(ADG73—ADG79),由我所与西藏地质局地质研究所共同组成藏北地层考察队在该地所采集。这些材
    13  珠江口盆地上第三系钙质超微化石
    段威武
    1985(1):94-110. DOI: 10.19800/j.cnki.aps.1985.01.013 CSTR:
    [摘要](20) [HTML](0) [PDF 3.98 M](254)
    摘要:
    数量丰富,分布广泛,演化迅速的钙质超微化石,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尤其随着我国陆架区油气勘探工作的扩大,已越来越为国内古生物学界所重视。本文首次较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北坡上第三系的钙质超微化石。通过对区内五口近海钻井钙质超微化石资料的研究和分析,从而为划分和对比本区上第三系提供了直接的化石依据,对进一步研究盆地地质发展史提供了有用信息(图1)。
    14  蓟县前寒武系大红峪组微体植物化石的新资料
    尹磊明
    1985(1):111-115. DOI: 10.19800/j.cnki.aps.1985.01.014 CSTR:
    [摘要](16) [HTML](0) [PDF 1.28 M](268)
    摘要:
    一九八一年秋,笔者在天津市蓟县大红峪沟观察前寒武系剖面,采集了南口时期(见王鸿祯,1982)大红峪组(同位素年龄:1678百万年;参见陈晋镳等,1980)的岩样,样品经通常的浸渍法处理后,从一块近本岩组底部夹于石英岩状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中的粉砂质页岩样品中(见图1),获得以往很少报道或未曾报道的一些微体植物化石。这些材料为丰富我国北方蓟县前寒武系典型剖面的微体植物化石资料,对探讨这一古老地质时期的微体植物组合面貌是颇有意义的。
    15  试论确定笔石种和亚种的几个问题
    陈旭
    1985(1):116-121. DOI: 10.19800/j.cnki.aps.1985.01.015 CSTR:
    [摘要](16) [HTML](0) [PDF 589.19 K](228)
    摘要:

    种和亚种在近代生物学上的概念早已明确。但是在地质历史上种和亚种的确定由于化石保存的间断性和局限性而变得十分困难,往往只能从形态上加以人为的限定。也正由于古生物学研究的这一特殊性,往往容易使古生物工作者在进行分类识别和命名时,忽略了种和亚种的基本概念,从而使古生物分类学的研究变得毫无原则。然而种的概念却是如此重要,以至恩格斯评价说:“没有种的概念,整个科学就没有了。科学的一切部门都需要种的概念作

    16  河南禹县上石盒子组的一种蜚蠊化石
    林启彬,韩文俊
    1985(1):122-124. DOI: 10.19800/j.cnki.aps.1985.01.016 CSTR:
    [摘要](26) [HTML](0) [PDF 1.32 M](207)
    摘要:
    一、前言蜚蠊是一类历史渊源最长的昆虫,在中晚石炭世已繁盛于世界上了,但至二叠纪则骤然减少,所以这一时期的化石,世界各地均极少发现,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气候强烈改变。化石材料的缺乏对探明二叠纪时期蜚蠊的特征和这一类群的历史演化,受到了影响。二叠纪蜚蠊的发现对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将是重要的。河南禹县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所发现的蜚蠊盖翅
    17  鄂西松滋刘家场晚寒武世三叶虫的发现
    朱洪源
    1985(1):125-127. DOI: 10.19800/j.cnki.aps.1985.01.017 CSTR:
    [摘要](13) [HTML](0) [PDF 770.17 K](229)
    摘要:
    鄂西松滋一带,三游洞群分布广泛,岩性以白云岩为主,以往除偶见叠层石外,尚未发现其它化石,岩性成为划分地层的主要根据。1980年至1981年,笔者在松滋县刘家场三游洞群上部地层中采集了较丰富的三叶虫化石,主要属种有:Saukia enshiensis Chu, Prosattkia liujiachangensis sp. nov, P. sp.。这些三叶虫的发现,证实鄂西三游洞群上部地层的地质时代为晚寒武世晚期,与华北地区上寒武统凤山阶和川东、鄂西南的毛田组可以对比,为今后鄂西上寒武统地层的进一步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18  中国古生物学会湘粤桂联合组第二届学术年会在湖南慈利召开
    刘义仁
    1985(1):128-128.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95.16 K](168)
    摘要:
    中国古生物学会湘粤桂联合组于1984年9月15—20日在湖南慈利召开第二届学术年会。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除三省的地层古生物工作者60人外,尚有北京、江西、湖北的特邀代表3人。湘粤桂联合组组长区元任教授主持了讨论会。慈利地处湖南北部,这里发育着良好的陆相泥盆系和较为完整的碳酸盐相的二叠系。本届讨论会主要讨论的议题是这二个系的地层、古生物,会议收到的28篇论文,也大都是讨论和介绍这二个纪的地层和古生物。因此,本届讨论会带有专题性。会上,江西代表介绍了江西泥盆纪植物群;广东代表介绍了广东陆相泥盆系和有关的植物群;广西代表探讨了广西中、上泥盆统的划分;湖南代表介绍了大庸张家界志留、泥盆系和慈利索溪峪二叠系中的筵类、腕足类、珊瑚、牙形刺、介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