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桂北兴安早奥陶世的ExigraptusGlyptograptus并论双列有轴笔石的起源
    陈旭
    1982(5):505-514.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5.001
    [摘要](0) [HTML](0) [PDF 3.08 M](39)
    摘要:
    早奥陶世宁国期中期(阿伦尼克晚期)的雕笔石,是最早出现的双列有轴笔石.由于牵涉到双列有轴笔石的起源,历来为各国笔石研究家们所注目.以前,产于我国浙西的Glyptograptus sinodentatus Mu et Lee被认为是最早出现的双列有轴笔石(穆恩之、李积金,1958),当时穆、李提出这类雕笔石的祖先"可能是一个和Cardiograptus相似之物".最近,穆恩之等
    2  最古老的三叶虫及一些古杯组合的对比
    章森桂
    1982(5):516-525.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5.002
    [摘要](0) [HTML](0) [PDF 847.89 K](46)
    摘要:
    三叶虫是寒武纪地球上最特征、种类多、分布广、数量最多的动物,故寒武纪也有"三叶虫时期"之称.很长一个时期内,人们以三叶虫的出现,作为寒武纪开始的标志.只是近年来,才倾向于将最古老的多门类带壳动物化石的出现,作为寒武纪的开端.然而至今仍有人坚持以三叶虫的出现,作为寒武纪的开始,如在我国将寒武系的底界划在含三叶虫的筇竹寺组、或九老洞组、或水井沱组之下(湖北省地质局三峡研究组,1978,21-22页)(王宝琛,1978,5-6
    3  贵州盘县石脑盆地早第三纪哺乳动物
    苗德岁
    1982(5):526-533.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5.003
    [摘要](0) [HTML](0) [PDF 2.19 M](49)
    摘要:
    石脑盆地位于贵州省西南边缘盘县特区的石脑公社,是一个大致呈南北向、南宽北狭、总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的小型断块盆地.盆地中的新地层,构成轴向南北的背斜构造,东翼缓(10-30度)西翼陡(40-50度),四缘与二叠系或三叠系呈断层接触.较为完整的剖面以及采集到化石较多的地点,在盆地中部的独家村东侧,出露的主要由一套山麓相的近源堆积物所组成的地层,出露厚度约290米.依岩性可分为5层
    4  管盖贝超科(Aulostegacea)(腕足动物)的新属种
    廖卓庭
    1982(5):537-544.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5.004
    [摘要](0) [HTML](0) [PDF 1.89 M](39)
    摘要:
    管盖贝超科是长身贝亚目,壳表刺饰多样、内部形态构造复杂多变的类群,该超科初现于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最为繁盛.历来,有关这一类群的研究比较活跃,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由于应用酸解化石处理技术,库珀和格兰特(Cooper & Grant, 1975),格兰特(Grant, 1972, 1976)相继描述了美国得克萨斯、希腊、泰国等地大量二叠纪硅化腕足类;其中管盖贝超科占有相当大的份量,归隶这一超科的新科、属,数目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研究本超科某些属、种的形态功能、还大大丰富了对长身贝类有关器官形态
    5  论二叠股蛤(Permoperna)(双壳类)
    方宗杰
    1982(5):545-552.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5.005
    [摘要](0) [HTML](0) [PDF 1.58 M](39)
    摘要:
    二叠股蛤(Permoperna)在我国南方、日本等地二叠系,是常见的化石.1968年,Nakazawa和Newell创立了这一属名,当时被作为waagenoperna的一个亚属,并指定Waagenoperna (Permoperna) hayamii Nakazawa et Newell为模式种.他们给予的定义是:"壳楔形,成年期近不斜,不等侧,不等壳,左壳较右壳膨凸.壳顶低而不显,壳嘴前转,位近前端.前耳十分小,后耳分化不明显.韧带区细而长,至后端变得不清楚,上有几枚近方形的弹体窝,每壳各有
    6  西藏申扎奥陶纪头足类
    赖才根
    1982(5):553-559.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5.006
    [摘要](0) [HTML](0) [PDF 1.25 M](40)
    摘要:
    西藏地质局综合队于1978年,在雅鲁藏布江以北,发现了奥陶系,分布在申扎永珠桥西南的柯耳多、门德俄玛和刚木桑3处,组成一复式背斜核部,自下而上称门德俄玛群、柯耳多组和刚木桑组.本文描述的头足类均采自门德俄玛和柯耳多的柯耳多组内,共10个种和未定种,其中新种6,新属1.门德俄玛的柯耳多组,上部为灰色条带状灰岩,因大部分被覆盖,厚度不详;下部是紫灰色薄至中厚层条带状含生物碎屑灰岩,厚33.18米,产丰富的头足类和海百合茎,头足类(采集
    7  苏、皖早三叠世晚期菊石的发现
    郭佩霞
    1982(5):560-567.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5.007
    [摘要](0) [HTML](0) [PDF 2.18 M](46)
    摘要:
    苏、皖下三叠统青龙组分布广泛,下部产较丰富的菊石.早在三十年代许德佑描述过江宁县珠山青龙灰岩的部分菊石,有Xenodiscus sp., Tirolites of. spinosus v. Mojsisovics, Tirolites sp. nov. ind., Anasibirites sp., Celtites sp.,认为可能是下三叠统的最高层位;许汉奎(1959)在江宁县青龙山采得菊石DanubitesBeyrichites,将青龙灰岩改称青龙群,时代改为早、中三叠世.嗣后,汪贵翔(1965),王乙长等(1966),华东地质研究所(1966)相继报道安徽青龙群上部(目前称扁担山组)瘤状灰岩,产Danubites, Hollandites, Gymnites, Japonites等,认为是中三叠统近几年来,笔者较系统地研究了巢县马家
    8  河北省南部下白垩统丘城组介形类化石
    田慕劬,赵美玉
    1982(5):569-575.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5.008
    [摘要](1) [HTML](0) [PDF 2.72 M](44)
    摘要:
    一前言河北省南部的下白垩统,除太行山东麓临城一带曾有下白垩统"临城层"的报道(蔡乾忠,1959)外,在平原地区尚无报道.1977年在南部丘县—临西一带的井下首次发现白垩纪地层.这组地层的发现,为该区地质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新的勘探目的层.这组地层已被命名为"丘城组".文中所用的所有化石材料,均采自河北省丘县下白垩统丘城组.本文在编写过程中,曾得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叶春辉和勾韵娴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队夏雪生为本文洗印照片,笔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9  安徽省北部早奥陶世层孔虫
    董得源
    1982(5):577-582.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5.009
    [摘要](0) [HTML](0) [PDF 3.65 M](74)
    摘要:
    在我国,对奥陶纪层孔虫的研究甚少;过去只有Yabe & Sugiyama (1930)和Ozaki (1938)描述过我国北方和山东中部的奥陶纪层孔虫18种.1975年,笔者与陈均远在安徽区调队三分队李自堃同志的帮助下,观察了肖县老虎山奥陶系剖面,并采获少量层孔虫标本.此后,安徽区调队三分队又送赠宿县夹沟和肖县老虎山的若干层孔虫化石.本文对上述材料作了研究,共描述9种,分属于6属,其中有3新种.近年来,有关同志对北方奥陶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争论颇多,主要是马家沟组的时代归
    10  贵州紫云早三叠世Neospathodus timorensis动物群的发现
    王志浩
    1982(5):584-587.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5.010
    [摘要](0) [HTML](0) [PDF 1.18 M](56)
    摘要:
    1978年,笔者在贵州紫云镇新苑附近的早三叠世罗楼组上部灰岩中采集了一些牙形刺样品(地层剖面图见王义刚,1978),经实验室处理,在罗楼组顶部发现了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末期的Neospathodus timorensis牙形刺动物群,除带化石N. timorensis外,还有
    11  松辽盆地东南部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的植物化石
    杨学林,孙礼文
    1982(5):588-595.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5.011
    [摘要](0) [HTML](0) [PDF 3.80 M](88)
    摘要:
    晚中生代含煤地层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发育于吉林省松花江以南九台县,长春市东南和辽宁省昌图县一带.这些地区的植物化石自1905年以来曾经多次报道.笔者亦测制了多条剖面,采集到丰富的植物化石.经研究计有40属90余种.本文只描述前人未曾发表过的重要属种.根据最新的成果,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的岩性及上、下关系如下:下白垩统
    12  甘肃崇信延安组、直罗组孢粉组合
    杜宝安,李秀荣,段文海
    1982(5):597-606.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5.012
    [摘要](0) [HTML](0) [PDF 3.66 M](57)
    摘要:
    甘肃崇信地表未见完整、连续的侏罗系剖面,为给煤田地质工作进一步提供划分地层的依据,在有关钻孔的两组地层中采集了243块样品,其中多数含有较丰富的孢粉化石,共42属、53种、5比较种,其中1新种.本文仅描述了部份属种.在孢粉定名方面,承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张望平、曲立范同志,科学院兰州地质所江德昕、王蕙同志提供宝贵意见;野外工作期间承146、149煤田勘探队大力协作,谨此致谢.一地层现将崇信所见延安组、直罗组地层简述如
    13  四川绵竹高桥早二叠世的腕足动物群
    吕彤臣
    1982(5):607-611.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5.013
    [摘要](0) [HTML](0) [PDF 1.63 M](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四川绵竹高桥早二叠世的腕足动物9属11种,包括1新属、7新种.产于梁山组的化石特别丰富,本文作了简要讨论,说明其时代为早二叠世撒克马尔期.四川绵竹高桥的二叠系的层序完整,现将下二叠统(阳新统)分为3个岩组和5个岩段,自上而下记述如下:茅口组第三段(P133)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块状,泥晶为主,白云化和重结晶作用强烈,产有孔虫,腕足等.28.7米第二段(P123)深灰至浅灰色,含泥生物碎屑灰岩,中层组成块状,生物混杂,层间夹燧石条带及黑灰色页岩,腕足类、介形类、有
    14  长兴灰岩标准剖面保护区建立
    廖卓庭
    1982(5):613-614.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5.014
    [摘要](0) [HTML](0) [PDF 742.06 K](38)
    摘要:
    1982年4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在长兴县煤山镇长兴水泥厂,召开长兴灰岩标准剖面保护区划界、立标会议.参加会议的除浙江省有关的22个部门和单位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也应邀参加.会议首先在长兴灰岩标准剖面现场,举行标碑揭幕仪式,并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组的代表,介绍了关于长兴阶和二叠、三叠系界线的研究概况.代表们进行了热烈的发言,拥护浙江省人民政府建立长兴灰岩标准剖面保护区的决定,一致认为,保护区的建立,不仅使国际地层年表古生代最晚的阶——长兴阶受到重视,而且还为中外地层古生物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