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国早侏罗世Palaeolimnadiopseoidea超科叶肢介
    刘淑文
    1982(4):383-390.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4.001
    [摘要](0) [HTML](0) [PDF 3.59 M](65)
    摘要:
    在我国早侏罗世地层中,目前有两处发现了大量Palaeolimnadiopseoidea超科的叶肢介化石.一是鄂尔多斯盆地的富县组,发现地点有内蒙古伊克昭盟准旗五字湾公社的哈庆沟、大昌汗沟和陕西府谷孤山等地;另一是广东的兰塘群或称金鸡组,发现地点有河源、五华和惠阳等地.富县组的时代,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原三室鄂尔多斯专题队,对各门类化石的综合分析,认为宜属于早侏罗世(此文即将出版).兰塘群的时代是长期争论的问题,近来经广东省区测队南颐等的研究,认为粤东的兰塘群可以进一步划分,将下部含植物Ptilozamites chinensis组合的煤系地层划为上三叠统,其上含菊石Arietites sp.和Hongkongitea sp.等的海陆交互
    2  安徽宿县上寒武统凤山组头足类化石
    陈均远,齐敦伦
    1982(4):392-402.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4.002
    [摘要](0) [HTML](0) [PDF 2.27 M](69)
    摘要:
    本文主要报道安徽北部宿县夹沟一带,上寒武统凤山组的头足类化石新材料,并试对凤山期头足类的分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在野外期间,得到安徽区测队金运发、韩立刚的帮助;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俊明,在沉积相等方面,与笔者进行讨论并提出重要的建议,张福田摄制图影,周其义清绘插图,均此致谢.
    3  广东早侏罗世金鸡组标准剖面的双壳类化石
    陈金华
    1982(4):404-415.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4.003
    [摘要](0) [HTML](0) [PDF 2.95 M](61)
    摘要:
    广东省开平县金鸡煤矿附近的大、小金鸡山,是华南海相下侏罗统金鸡组的标准地点.自孙云铸等(1960)创立"金鸡煤系"以来,许多地质和古生物工作者对金鸡组进行过讨论,但对这一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时代归属,意见不同,主要问题是:金鸡剖面底部煤系属晚三叠世,还是早侏罗世沉积?它与上覆海相层的关系如何?本区的赫唐日阶(Hettangian)是否存在,它的生物群的面貌如何?"菊石层"应相当于何期沉积?1976年,笔者与周志炎、潘华璋、林启彬、曹美珍去开平金鸡调查,在金鸡煤矿的有关同志和广东省地质局757地质队的协助下,对标准剖面进行了系统观察和化石采集,并搜集整
    4  川黔湘鄂边区志留系秀山组上段的腕足类化石群
    杨学长,戎嘉余
    1982(4):417-434.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4.004
    [摘要](0) [HTML](0) [PDF 3.59 M](91)
    摘要:
    秀山组的标准地点在川东南的秀山溶溪.相当的地层广泛分布于川东南、黔东北、湘西北与鄂西南地区.依据岩石性质与生物组合的总貌,通常将秀山组分为两个岩性段,简称为上、下段(葛治洲、戎嘉余等,1979).下段以砂岩、粉砂岩夹泥岩为主,化石稀少而且单调;上段为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夹有薄层灰岩或透镜体,富产各门类化石.本文记述的材料,即采自上段.秀山组上段的腕足类化石,以往或只见少量的报道(戎嘉余、杨学长,1978;王钰、戎嘉余、杨学长,1980),或以图册的形式记载(戎嘉余、许汉奎、杨学长,1974;许庆建、万正权、陈源仁,1978;鲜思远、江宗龙,1978),而对其总体面貌和特征,尚缺乏全面的认识.本文根据我所历年来,特别是七十年代初期进行西南地区志留纪地层研究中采得的标本,记载或图示18属、
    5  云南丽江上志留统和下泥盆统牙形刺
    王成源
    1982(4):436-447.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4.005
    [摘要](0) [HTML](0) [PDF 2.43 M](63)
    摘要:
    云南丽江阿冷初一带的下泥盆统,自段彦学、李鼎容、冷崇林报道后,已引起我国地层古生物工作者的关注.这里的剖面露头良好,地层连续,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早泥盆世地层古生物和志留泥盆系分界的重要地区之一.本文研究的是阿冷初和下胖罗两剖面的材料,样品是我所倪寓南、蔡重阳、陈挺恩与云南一区测队的段彦学同志共同采集的.由于没有逐层取样,样品数量不足,分析出的牙形刺有限,但从已有资料来看,仍可对本区的地层提出一些看法.关于本区的地层,请参阅段彦学等的文章和俞昌民、廖卫华(1978)的报道,本文不再重述.
    6  南京坟头组三叶虫及其时代的讨论
    林天瑞
    1982(4):449-455.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4.006
    [摘要](1) [HTML](0) [PDF 2.43 M](71)
    摘要:
    1936年,计荣森、许德佑、盛莘夫等首次在南京龙潭原高家边群上部,发现Coronocephalus rex等化石.1938年,王钰对Coronocephalus rex进行了研究,著有《下志留纪三叶虫Encrinurus (Coronocephalus) rex及其地理上之分布与地层上之位置》一文,修订了葛利普(A. W. Grabau)1924年建立的Encrinurus (Coronocephalus)这个亚属.潘江(1956)将原"高家边页岩"中、上部,产有Coronocephalus rex Grabau, Latiproetus latilimbatus (Grabau), "Eospirifer" tingi Grabau, "Eospirifer" hsiehi Grabau等化石的砂岩及砂质页岩,单独划出创立了"坟头层".在本系师生科研和教学过程中,曾在南京坟头、
    7  河南固始中石炭统庙冲组的瓣鳃类化石
    王德有
    1982(4):456-466.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4.007
    [摘要](0) [HTML](0) [PDF 2.87 M](63)
    摘要:
    作者1977、1978年,在固始县杨山煤矿附近中石炭统庙冲组,采到丰富的海生动物化石,有瓣鳃、介形、(竹蜓)、腹足、腕足、海百合茎等,其中瓣鳃特别丰富,经鉴定,计46种(其中9新种),分属于17属、14科.对庙冲组瓣鳃动物群的研究,将为有关地层的划分对比,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及地层区划等,提供新资料.同时,亦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生代瓣鳃动物群的内容.参加野外工作的还有姜瑗、林德超、刘印环、贺国谦等同志.化石鉴定得到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楚震等同志的热心帮助.杨遵仪教授等对文稿提出许多宝贵意见.标本照相主要由成都地矿所张继保同志承担.在此对他们谨致衷心感谢.
    8  西藏普兰涕松上新世孢粉植物群
    曹流
    1982(4):469-483.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4.008
    [摘要](0) [HTML](0) [PDF 1.83 M](58)
    摘要:
    前言中国科学院的西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76年夏季,首次在西藏阿里地区进行多学科考察.南京大学地理系王富葆,在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坡孔雀河流域的涕松褐煤露头剖面,采集了15块孢粉样品,赠给笔者研究.经过分析,其中7块样品获得孢粉化石,种类繁多,含量丰富,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早、中期.这一孢粉植物群对探讨西藏高原的古植被、古气候和古地理的演变,以及喜马拉雅山脉的上升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孢粉样品的处理由黄凤宝分析,照片由毛继良拍摄,插图由徐宝瑞绘制.孢粉属种承我院植物研究所张金谈鉴定,文稿承王富葆提出宝贵意见,均在此表示感谢.
    9  大兴安岭白井山中泥盆世晚期的一些床板珊瑚
    池永一
    1982(4):485-489.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4.009
    [摘要](0) [HTML](0) [PDF 2.27 M](67)
    摘要:
    本文描述的材料,是笔者1977年随黑龙江省区测二队陈伯良等,在大兴安岭西坡的喜桂图旗牧原车站南20公里白井山附近,中泥盆世地层(原大兴安岭区测队888-3露头点)采得的.经鉴定共计8属、14种,其中4新种.现将化石产出地点及所含种群列述于下:1.白井山北北西0.5公里处(山顶),岩性主要为灰黑色中厚层状结晶灰岩,出露厚度约7米,产丰富的床板珊瑚(W26H2982): Favosites aff. intermedius Stewart, Pachyfavosites polymorphus (Goldfuss), Thamnopora sp. Alveolites levis Tchernychev, Crassialveolites sp., Tyrganolites mixtus Tchi (sp. nov.), T. extensus Tchi (sp. nov.);2.白井山北北西0.7公里处(山脚下),岩性主要为灰黑色中厚层状结晶灰岩、黄绿色钙质砂岩和泥灰岩,灰岩中床板珊瑚呈小块礁体
    10  广西来宾合山上二叠统腹足类化石
    王惠基
    1982(4):491-495.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4.010
    [摘要](0) [HTML](0) [PDF 2.10 M](71)
    摘要:
    本文记述的材料,是我所二叠一三叠系界线研究队的同志,于1978年春采自广西来宾合山马滩剖面.在龙潭组的灰黑、黑色中层石灰岩,产有腹足类Bellerophon sp. 2, Magnicapitatus angulus Wang, Murchisonia sp., Omphaloptycha angustaperta sp. nov. Guizhouspira alticonica Wang, G. gibbicirelloides sp. nov.和(竹蜓)类Eoverbeekina, Sphaerulina of. cressispira Lee.腹足类的Guizhouspira alticonica Wang, Magnicapitatus angulus Wang 两种,曾见于贵州西部的相同层位,Magnicapitatus属最早发现在欧洲南提罗(Sudtirol)地区的神螺灰岩,笔者认为当前含腹足类化石的层位,可与贵州西部的龙潭组相比,与南提罗地区的神螺灰岩层,亦可对比.在长兴组的灰黑、深灰色中层或中薄层石
    11  辽东地区北部中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叶肢介
    段威武
    1982(4):497-502.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4.011
    [摘要](0) [HTML](0) [PDF 3.25 M](66)
    摘要:
    本文研究的材料,系1963-1964年地质部第二普查大队张孝志、刘维纲等同志和笔者采自辽东台背斜北部,两个紧邻而又分割的中生代盆地,它们自北西而南东是大甸子盆地、南杂木断陷盆地.在行政区划上隶属辽宁省铁岭和新宾二县管辖.大甸子盆地位于铁岭东南30公里,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4公里.盆地的主要沉积,是中、上侏罗统的中基性火山岩与沉积岩互层的红色——杂色地层,下部夹有煤线,总厚约
    12  山东省古生物学会成立
    鲁古
    1982(4):504-504.
    [摘要](1) [HTML](0) [PDF 100.55 K](51)
    摘要:
    山东省古生物学会在中国古生物学会及山东省科协的关怀和帮助下,于1982年宣布成立.这是全国继江苏、安徽之后成立的第三个省级古生物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秘书长陈丕基、山东省科协副主席许衍梁出席了大会.到会代表共30人,分别代表地质、石油、煤炭及海洋调查等14个单位的广大会员.大会听取了山东省古生物学会筹委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了曹国权、郑守仪等17名理事,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曹国权任理事长,南玮君、郑守仪、周和仪为副理事长,南玮君兼秘书长.理事会研究了学会的组织、学术交流及科普活动等工作,决定今年的学术活动以小型多样化为主,将全省划分济南—泰安、东营、青岛三片进行学术活动.为加强学术活动和技术交流,使科研成果早日应用于生产.理事会向省科协建议创办"山东古生物"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