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珠江三角洲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瓣鳃类
    黄宝玉,张显球
    1982(3):267-279.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3.001
    [摘要](0) [HTML](0) [PDF 2.34 M](71)
    摘要:
    一、前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白垩系—下第三系层序清楚、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华南白垩系—下第三系的重要地区之一.1971年以来,广东省地质局735地质队在本区开展普查勘探工作,系统采集了各门类化石,其中瓣鳃类是比较丰富的.1976年,笔者等又对三水红岗油页岩开采场的(土布)心组瓣鳃类化石点作了补充采集.本文研究的材料来自该区三水、龙归、新会、河源等
    2  江西宜春晚二叠世早期菊石
    郑灼官,马俊文
    1982(3):280-289.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3.002
    [摘要](0) [HTML](0) [PDF 3.17 M](59)
    摘要:
    1978年春,笔者之一(马俊文)及赵永庆、徐章廷等,在宜春卢村一带系统测制乐平组剖面,并在原老山段及王潘里段,采得丰富的菊石及少量鹦鹉螺化石,经鉴定,菊石有3属、23种,本文只描述其中2属、16新种及1未定种.同时,根据这一材料,对王潘里段的归置作一初步探讨.王潘里段就是冯景兰(1950)创立的王潘
    3  川北、陕南志留纪的苔藓虫
    胡兆珣
    1982(3):290-301.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3.003
    [摘要](0) [HTML](0) [PDF 3.97 M](66)
    摘要:
    川北、陕南是我国志留系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志留系的岩性主要是砂、页岩夹石灰岩.砂、页岩含丰富的笔石,石灰岩则含有营底栖生活的珊瑚、腕足类、海百合和苔藓虫等.象这样交互相的沉积,在世界其它地区也可见到,通过研究,将为今后利用苔藓虫化石划分和对比中、下志留统,提供新的佐证.
    4  湖北省大洪山南部早寒武世晚期的三叶虫
    孙振华
    1982(3):302-308.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3.004
    [摘要](0) [HTML](0) [PDF 3.38 M](68)
    摘要:
    本文描述的三叶虫,系1974-1976年笔者与本队的一些同志,采自大洪山南部京山县惠亭山、占家巷、殷家冲、观音崖以及钟祥县红灯等地下寒武统顶部.这一地区下寒武统上段地层,一般沿用鄂西峡区石龙洞组一名,但与标准地点相比,岩性有所变化,泥质成分增加,上部还夹有黄绿色页岩,并含有丰富的三叶虫、腕足类化石.故本文暂用"石龙洞组"来代表本区下寒武统上段地层.
    5  西藏聂拉木早石炭世介形类的发现
    施从广
    1982(3):309-314.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3.005
    [摘要](0) [HTML](0) [PDF 1.22 M](74)
    摘要:
    本文所记述的介形类化石,系我所胡兆珣殉同志等于1979年夏,在西藏聂拉木县亚里的亚里组下部岩层中采集的微体化石样品(野外号:79NA12),经分析所得,计11属、14种:Kirkbya permiana (Jones), K. lessnikovae Posner, Amphissites centronotus (Ulrich et Bassler), Cryptophyllus sp., Shemonaella dutroi Sohn, Bairdia garrisonensis Upson, B. sp. O, Rectobairdia legumen
    6  那丹哈达岭中、晚石炭世䗴类
    韩建修
    1982(3):315-321.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3.006
    [摘要](0) [HTML](0) [PDF 2.17 M](110)
    摘要:
    近年来,我们在那丹哈达岭灰岩中首次找到?类,并在泥质板岩硅质板岩找到了放射虫化石,为地层划分对比提供确切证据.根据(竹蜓)类,已分别归入中石炭统、上石炭统和下二叠统.早二叠世?类将另文发表.中石炭世含?地层称二联桥组(C2e),可分三个岩段.下部为火山碎屑岩段,主要岩性为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砾岩、粉砂质板岩、粉砂岩及硅质岩,常含放射虫化石,厚1,789米;中部为板岩段,主要岩性为粉砂质板岩夹生物结晶
    7  川西、陕南早寒武世的高肌虫*
    霍世诚,舒德干
    1982(3):322-329.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3.007
    [摘要](0) [HTML](0) [PDF 1.36 M](76)
    摘要:
    高肌虫目为Bradorina的译名,Bradorina是作为一个目的名称由Raymond创立.不论Bradoria或Bradorina, 都是以两个壳瓣前部的高处具有肌痕为主要特征.为了易于理解和掌握其形态和构造特点,作者没有按照字源中的地名机械地加以直译,而是根据其形象和实质予以译出.但是用Bradorina作为一个目名是不适宜的,所以,先后有 ? (1960)和 ?pik (1961)提出,将字尾的-ina改为-ida,亦即由Bradorina改为Bradoriida,因而,以前的译名仍可适用.本文是就西北大学师生在川西乐山和陕南镇坪所采集标本而写成的.
    8  四川若尔盖一甘肃迭部早泥盆世最早期的腕足动物群
    佟正祥
    1982(3):330-338.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3.008
    [摘要](0) [HTML](0) [PDF 1.77 M](65)
    摘要:
    文中引用了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王成源、王志浩的牙形刺资料(1978),其它各门类化石分别由我所金淳太、何原相、王汝植、刘协章、潘云唐等鉴定.照像和绘图由我所十室承担.一泥盆系的下界及对比本区泥盆系下统,分布于四川若尔盖白依沟背斜北翼的西格尔山、占娃,甘肃迭部下吾那东沟、当多沟,南翼的若尔盖铁布区独峰等地
    9  甘肃泥盆纪头足类的一新属——甘肃角石
    李罗照
    1982(3):339-342.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3.009
    [摘要](0) [HTML](0) [PDF 1.24 M](74)
    摘要:
    本文描述的头足类化石,系韩乃仁于1968年,采自甘肃省宕昌县,位于Stringocephalus层位之上,经研究后定为一新属——甘肃角石Gansuceras gen. nov.;同层位的有腕足类Indospirifer sp.;珊瑚Pseudomicroplasma sp., Temnophyllum sp.,从生物群的面貌来看,时代应为中泥盆世.陈向安帮助鉴定薄片,在此谨致谢意.
    10  江苏侏罗纪Scoresbya和浙江白垩纪Weichselia的发现
    曹正尧
    1982(3):343-348.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3.010
    [摘要](0) [HTML](0) [PDF 1.66 M](70)
    摘要:
    本文报道的是两种颇具地层意义的植物化石.一为Scoresbya dentata Harris,是穆恩之等于1969年,在南京附近石佛庵的象山群下部含煤地层,即陵园组采得的;另一为Weichselia reticulata (Stokes et Webb) Fontaine,标本产自浙江永嘉县冷水坑的磨石山组C段,系浙江区测队三分队所采.这两种植物化石,国内过去极少记载,这一发现,对于确定各自所在地层的地质时代十分重要,对于研究当地、当时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1  合肥盆地白垩纪叶肢介几个新种
    肖立功
    1982(3):349-351.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3.011
    [摘要](0) [HTML](0) [PDF 1.31 M](60)
    摘要:
    合肥盆地白垩纪叶肢介早有发现,但迄今没有正式描述报道.笔者于1979年春,在合肥附近的长丰县造甲公社双河电灌站引水渠东侧,采得一批叶肢介化石,其中大量的是Tenuestheria,也有少数Afrograptidae的分子.过去安徽石油队的同志在同一地点还曾采到Sinoestheria.合肥盆地中部长丰县朱巷地区的钻孔岩芯中,曾找到过
    12  四川江油一些志留纪及泥盆纪介形类
    郑淑英
    1982(3):352-361.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3.012
    [摘要](0) [HTML](0) [PDF 2.27 M](64)
    摘要:
    有关我国泥盆纪介形类,已有不少报道,(侯祐堂,1955;施从广,1964;王尚启,1976),而对志留纪介形类的报道尚少.本文材料是杨敬之和王水等1955年,在四川江油马角坝附近的志留纪及泥盆纪地层采集的.经研究,计10属、10种、3未定种及属种未定者1.其中1新属和9新种.介形类化石分别采自江油马角坝北青杠坝和马角坝东北2公里的岳村.
    13  辽宁阜新盆地阜新组介形虫化石
    张立君,张英菊
    1982(3):362-369.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3.013
    [摘要](0) [HTML](0) [PDF 1.92 M](70)
    摘要:
    本文记述的介形虫化石,系笔者于1975年和1978年,在阜新盆地采集的.主要产自海州露天矿阜新组中、下部太平层和中间层,阜新市西南半砬山和东梁镇东约1.5公里的阜新组水泉层顶部至孙家湾组底砾岩层以下的地层中(即广义的阜新组顶部);共11属、26种,自下而上划分下、上两个介形虫化石组合,时代分别属于早白垩世尼欧克姆期和阿普弟期.
    14  内蒙古包头石拐煤田早、中侏罗世孢粉组合
    刘兆生
    1982(3):371-379. DOI: 10.19800/j.cnki.aps.1982.03.014
    [摘要](1) [HTML](0) [PDF 2.32 M](95)
    摘要:
    内蒙古包头石拐古城塔头道沟至二道沟,是下侏罗统五当沟组,中侏罗统召沟组、长汉沟组的标准地点,也是我国北方早、中侏罗世的典型剖面之一.此地的早、中侏罗世地层发育良好,为山间盆地型陆相碎屑岩沉积.
    15  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化石藻类学科组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
    1982(3):380-380.
    [摘要](0) [HTML](0) [PDF 159.04 K](38)
    摘要:
    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化石藻类学科组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于1981年12月2日至7日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地质、石油、煤炭、冶金和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化石藻类研究工作的117位会员参加了大会.这次会议是我国化石藻类专业工作者的第一次聚会,是检阅我国化石藻类学科研究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大会.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化石藻类科学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6  INAUGUR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FOSSIL ALGAE RESEARCH GROUP OF PSC AND THE 1ST FOSSIL ALGAE SYMPOSIUM HELD IN NANJING
    1982(3):381-381.
    [摘要](0) [HTML](0) [PDF 60.07 K](91)
    摘要:
    The inaugur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Fossil Algae Research Group of PSC and the l st fossil algae symposium were held from December 2-7, 1981 in Nanjing. 117 Chinese fossil algae of China", in which he gave an geological colleges, geological survey, petroleum prospecting units, coal and metallurgical in-
    17  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在成都召开
    1982(3):382-382.
    [摘要](0) [HTML](0) [PDF 97.06 K](53)
    摘要:
    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第二次学术会议——陆相介形类、轮藻、(竹蜓)、苔藓虫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1月26日至30日在成都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计143人,应邀到会的还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地质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同志.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11篇.会上,副理事长侯祐堂教授首先致开幕词,她回顾了学会成立两年多来我国微体古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及学会所做的工作,并提出今后的任务.盛金章教授作了.《关于古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学术报告,他就目前古生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侯祐堂教授接着介绍了国外微体古生物的研究情况,特别是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