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甘肃西北部及内蒙古西部早二叠世头足类
    梁希洛
    1981(6):485-500.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6.001 CSTR:
    [摘要](26) [HTML](0) [PDF 3.84 M](199)
    摘要:
    我国早二叠世头足动物群,以往多发现于南方。近年来,随着各省、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甘肃、内蒙古、吉林都相继有所发现。本文记述的头足动物群,其中虽有些属种见于南方,但总的面貌却和华南不同。由于甘肃、内蒙古和吉林的地层分区属于
    2  四川早、中三叠世介形类
    卫民
    1981(6):501-507.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6.002 CSTR:
    [摘要](18) [HTML](0) [PDF 2.57 M](277)
    摘要:
    我国上三叠统非海相介形类过去虽有报道,而下、中三叠统海相介形类,只是近年才在云、贵地区的飞仙关组、卡以头组和关岭组有所发现。本文报道的介形类材料,是1963年我所陈登棋等同志,采自峨眉龙门洞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第四段和嘉陵江组第二段;和1972年、1975
    3  华北区前寒武纪叠层石组合序列
    曹瑞骥,赵文杰
    1981(6):508-517.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6.003 CSTR:
    [摘要](12) [HTML](0) [PDF 5.21 M](273)
    摘要:
    前寒武系在华北区分布广泛,尤以元古代地层发育齐全,层序清楚,含多种类型的叠层石。本区不同时代的叠层石组合,相互区别明显,对其组合顺序进行深入研究,在解决这个时代的地层划分、对比和生物进化等方面都具有实际意义。过去对本区叠层石和叠层石组合的研究,多限于局部地区和少数层段。本文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整个华北前寒武纪叠层石组合顺序做一总结,并就其组合的洲际对比作
    4  胶东白垩纪叶肢介
    沈炎彬
    1981(6):518-526.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6.004 CSTR:
    [摘要](11) [HTML](0) [PDF 3.52 M](279)
    摘要:
    山东中生代的叶肢介,最早是谭锡畴(1923)从莱阳县南务村北莱阳组纸状页岩采得的。同年葛利普(Grabau,1923)描述为Estheria cf. middendorfii,后经计荣森(1931,191页、210页)重新研究,改订为E. middendorfii var. sinensis。当时,他们都没有发表图片。六十年代中期,原地质部石油地质大队又在胶东一带中生代地层,发现一些叶肢介化石。1978年9—10月间,
    5  河北丘县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王从风,黎文本
    1981(6):527-537.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6.005 CSTR:
    [摘要](7) [HTML](0) [PDF 3.98 M](188)
    摘要:
    一前言近些年来,石油普查和勘探部门,在华北平原的工作,对平原第四系以下的地层已有许多新的揭露和发现,为华北平原的地质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资料。1977年,第一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在河北南部丘县的钻探过程中,于冀参-5井井深2.055米以下,揭露出一套灰色—
    6  广西那叫组牙形刺的发现
    熊剑飞
    1981(6):538-545.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6.006 CSTR:
    [摘要](13) [HTML](0) [PDF 2.12 M](259)
    摘要:
    一前言那叫组系广西一个地方性的地层名称,指的是横县六景、邕宁长塘一带东岗岭组与郁江组之间,一套厚400米左右的白云岩。由于长期未获可靠的化石依据,许多研究者各据上、下地层所含的不同门类化石,或推测其为中泥盆世(王钰等,1974);或推测为早、中泥盆世(侯鸿
    7  西藏二叠纪(竹蜓)类概貌兼论二叠纪䗴类动物地理区系
    盛金章,王玉净
    1981(6):546-551.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6.007 CSTR:
    [摘要](13) [HTML](0) [PDF 534.96 K](208)
    摘要:
    国际上仅有少数学者(D. J. Gobbet, 1967和C. A. Ross,1967)作过相当于我国早二叠世栖霞期和茅口期的筵类动物地理区的探讨,但整个二叠纪的筵类动物地理分区,还没有人进行系统的研究。我们在西藏搜集了一些二叠纪?类的新材料,现结合我国华南、西南、东北、内蒙古以及其
    8  鄂西、滇东早寒武世最早期的单板类和腹足类新属种
    余汶
    1981(6):552-556.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6.008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1.50 M](247)
    摘要:
    近年来,笔者曾多次随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队去云南、四川和湖北进行界线地层工作,在野外期间,系统地采集了大量标本。经处理,获得丰富的软体动物化石。本文仅就其中的2新属、4新种作一报道。属种名称如下
    9  湖北宜昌晚奥陶世末期赫南特贝动物群
    常美丽
    1981(6):557-566.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6.009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1.45 M](267)
    摘要:
    湖北宜昌地区奥陶纪地层发育完整,化石丰富,前人对该区的奥陶系划分和生物群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但对赫南特贝动物群(Hirnantia fauna)的系统报道尚未见到。本文描述的赫南特贝动物群,采自宜昌分乡、黄花场、王家湾三地上奥陶统顶部,岩性是硅质泥灰岩,厚约0.25米。含赫南特贝动物群
    10  论图瓦贝Tuvaella的时空分布和生态环境
    苏养正
    1981(6):567-576.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6.010 CSTR:
    [摘要](42) [HTML](0) [PDF 1.80 M](413)
    摘要:
    无洞贝族的图瓦贝Tuvaella,地理分布范围有限,地质历程不长,形态构造颇为特殊,与共生的腕足动物,称为图瓦贝动物群。这一动物群最早发现于图瓦盆地(唐努乌梁海)及蒙古西部湖区(1937)。在我国,唐克东和苏养正(1966)最先报道它产于在小兴安岭西北部。实际上,早在五十年代后期,就已经在大
    11  青海大通晚三叠世早诺利期海相瓣鳃动物群新知
    鲁益鉅
    1981(6):577-584.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6.011 CSTR:
    [摘要](14) [HTML](0) [PDF 2.16 M](189)
    摘要:
    前言海相晚三叠世地层,广泛分布于青海南部地区,富含瓣鳃类化石。而青海北部祁连山一带,迄未发现可靠的海相晚三叠世动物群。此次在大通煤矿小煤洞,采得晚三叠世海相瓣鳃类,在本区还是首次发现。这对于研究我国三叠纪的海侵范围、古地理景观、古构造条件、本省三叠系的划分和对比,以及对青藏高原北部隆起
    12  学会出版消息
    田琪
    1981(6):585-585. CSTR:
    [摘要](14) [HTML](0) [PDF 164.15 K](184)
    摘要: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三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第十二届学术年会,1979年4月在苏州召开时,共收到352篇论文,其中有152篇是全文。会后,根据各方面的推荐,由学会编辑委员会选编了中、英文会议论文选集各一册。中文选集中收进三叶虫、苔藓虫、层孔虫、牙形刺、珊瑚、腕足类、瓣鳃类、?、古植物等方面的古生物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