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内蒙古西部珠斯楞海尔罕地区早泥盆世腕足类
    张研
    1981(5):383-392.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5.001 CSTR:
    [摘要](8) [HTML](0) [PDF 1.96 M](192)
    摘要:
    珠斯楞海尔罕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北部边缘地区。该区海相泥盆系发育较为完整。本文描述的腕足类化石,共计11属、12种,其中5新属、8新种、3未定种、1比较种。产出层位都是下泥盆统珠斯楞组底部,现列述剖面如下
    2  吉林浑江地区及内蒙古北部奥陶纪的一些头足类
    梁仲发
    1981(5):393-399.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5.002 CSTR:
    [摘要](8) [HTML](0) [PDF 2.18 M](208)
    摘要:
    本文记述的头足类化石计9属、10种,其中2新属、9新种。它们分别产自吉林省浑江市大阳岔公社、湾沟镇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公社。吉林省浑江市大阳岔公社及湾沟镇产
    3  广西中部泥盆系二塘组的牙形刺
    王成源
    1981(5):400-405.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5.003 CSTR:
    [摘要](8) [HTML](0) [PDF 1.20 M](241)
    摘要:
    1976年初,在广西柳州华南泥盆纪会议时,确认四排组直接覆于郁江组之上。事实上,在两组地层之间,还存在近600米厚度的地层,界线明确,含有独特的生物群,是俞昌民和殷保安在1976年初发现的,并将这段地层命名为二塘组。在研究广西早泥盆世牙形刺工作中,笔者曾怀疑在郁江组和四排组之间,可能还有一段
    4  江苏北部下第三系的管状化石
    俞昌民,王惠基
    1981(5):406-417.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5.004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3.52 M](211)
    摘要:
    一前言在江苏北部下第三系的分布地区,近年来,随着油田地质普查勘探事业的蓬勃发展,无论是在地表的露头上,还是在井下取出的岩芯中,都陆续发现许多管状结构的标本。其所在地层,在江苏北部过去统称阜宁群二组(简称阜二组);地质时代根据对介形虫、轮藻、孢粉的鉴定,一般认为属早第三纪的始新世。这些管状结构的标本是不是化石?如果是,
    5  广西来宾合山上二叠统海绵化石
    邓占球
    1981(5):418-427.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5.005 CSTR:
    [摘要](14) [HTML](0) [PDF 4.24 M](231)
    摘要:
    我国二叠纪海绵,过去报道甚少。迪内尔(Diener,1915)报道过我国西藏阿里地区产有Amblysiphonella cf. vesiculosa;早坂(Hayasaka,1918)描述了浙江桐庐的Amblysiphonella chinensis。俞建章(1935)研究了广西恩阳县(今田阳县)的Amblysiphonella asiatica。以上记述的均为钙质海绵。至于二叠纪的硅化海绵,从未见有报道。笔者记述的这批海绵化石,系赵金科老师和梁希洛、廖卓庭等,于1977年至1978年采自广西来宾合山马滩一带。合山马滩上二叠统可划分为长兴组(上部)和合山组(下部)。海绵分
    6  湘西南、桂东北早侏罗世孢粉组合
    尚玉珂
    1981(5):428-440.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5.006 CSTR:
    [摘要](15) [HTML](0) [PDF 2.78 M](189)
    摘要:
    1976年,我所对湘西南、桂东北中生代含煤地层与古生物群进行系统的调查。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和孢粉样品。在湖南零陵冯家冲、江永桃川、兰山园竹及广西贺县西湾等地的下侏罗统样品中,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对这些孢粉化石的研究,关于认识华南早侏罗世孢粉组合,以及确定华南早侏罗世地层之存在,具重要意义。赵鼎担任孢粉样品分析,毛继良摄制图影,徐宝瑞清绘插图,均致谢忱。
    7  广东南雄盆地浓山组上段孢粉组合
    吴作基,余金凤
    1981(5):441-448.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5.007 CSTR:
    [摘要](9) [HTML](0) [PDF 2.19 M](238)
    摘要:
    南雄盆地的古新统称为罗佛寨群。罗佛寨群划分为早—中古新世的上湖组和代表晚期的浓山组。浓山组分三段:下段(竹桂坑段)、中段(大塘圩段)、上段(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华南红层队,1977)。孢粉样品采集于大塘剖面,即古城—坪岭实测剖面。剖面的浓山组上段为一套紫红、灰绿色砂质泥岩互层,夹灰绿色粉砂岩和紫红色薄层砂岩,未见顶
    8  雷州半岛第三纪孢粉
    张一勇
    1981(5):449-458.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5.008 CSTR:
    [摘要](5) [HTML](0) [PDF 1.91 M](199)
    摘要:
    雷州半岛是雷琼盆地陆上之一部,堆积有中新生代的沉积地层。据钻探揭露,盆地中主要是第三纪沉积岩,第四系一般较薄,第三系经常直接覆盖于古生界石灰岩、花岗岩、混合岩、变质岩的基底上。雷州半岛第三系厚度最大的部位,在半岛西南的迈陈地区,最厚可达三千米以上,盆地北东方向厚度变薄。雷州半岛第三系沉积相有浅海相、滨海相、海陆过渡相及陆相,还有多次玄武岩浆喷出。沉
    9  双扇蕨科植物化石在吉林东部上三叠统的发现
    孙革
    1981(5):459-467.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5.009 CSTR:
    [摘要](5) [HTML](0) [PDF 3.27 M](183)
    摘要:
    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植物是A. C. Seward & E. Dale(1901),根据现代双扇蕨属(Dipteris)的孢子囊环带偏斜等特征,自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分出,而单独建科的。S. Oishi & K. Yamasita(1936)又进一步将该科植物分为双扇蕨、葛伯特蕨、扭枝蕨等3个亚科,及双扇蕨属(Dipteris)、豪士曼蕨属(包括豪士曼蕨亚属[Hausmannia(H. s. s.)]、原始扇状蕨亚属[Hausmannia(Prorhipis)])、格子蕨属(Clathropteris)、网叶蕨属(Dictyophyllum)、异
    10  新疆东部石炭纪菊石
    王明倩
    1981(5):468-481.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5.010 CSTR:
    [摘要](6) [HTML](0) [PDF 2.69 M](206)
    摘要:
    本文描述的菊石材料,系我队和长春地质学院1965年采自雅满苏地区的石炭系。其中,下石炭统的珊瑚化石已由俞建章等(1978)作了专门论述;还描述了我队1976—1977年在阿奇山东南采集的标本。新疆东部石炭纪地层十分发育,出露良好,化石丰富。惟报道较少,尤其是含菊石地层,更未进行过系统研究。本文所描述的菊石,包括早石炭世晚期和晚石炭世早期*的分子,层位分别相当于西欧纳
    11  广西北部湾上新统望楼港组的一个新海胆
    廖玉麟,林彩华
    1981(5):482-484.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5.011 CSTR:
    [摘要](13) [HTML](0) [PDF 1.25 M](215)
    摘要:
    1980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惠基在北部湾坳陷“湾二井”的望楼港组采到一些海胆化石,经研究,认为是性二态海胆的一个新属,取名为中国四孔孵海胆(Tetradiella sinica)归于新饼海胆科Neolaganidae。根据共生的有孔虫、介形虫和腹足类等化石,望楼港组的地质时代为上新世。本文承蒙穆恩之教授指导,并审阅文稿,深表感谢。本文图版照片承海洋研究所宋华中同志照相,特此致谢。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