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海南岛石碌地区下石炭统的笔石
    穆恩之,葛梅钰,陈旭
    1981(3):185-187.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3.001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1.15 M](190)
    摘要:
    海南岛石碌地区的笔石是1975年发现的,南颐曾经报道笔者等鉴定的两个种:Dictyonema sp., Tylograptus sp.,当时认为是奥陶纪的。1976年至1977年,笔者等在三棱山组的下部黑色含炭粉砂质泥岩中,采获很多笔石标本,经研究全部都是网格笔石(Dictyonema),未见Tylograptus。后来在笔石层下发现植物化石Neuropteris sp., ? Pecopteris sp. 和? Rhodeopteridium sp.
    2  河北曲阳地区震旦系高于庄组的微体化石和假化石
    尹磊明
    1981(3):188-198.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3.002 CSTR:
    [摘要](14) [HTML](0) [PDF 3.98 M](200)
    摘要:
    1976年,在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师生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地质研究所部分同志的配合下,笔者系统采集了出露于河北西部太行山中段,曲阳县城北扬沙侯公社至北孝墓公社一带的震旦纪岩层样品。经浸解法,岩石薄片法等综合研究后,在震旦系高于庄组一硅质白云岩层纹状叠层石样品中,发现一些微体化石和假化石,现进行简要描述和讨论。
    3  广西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中的淡水瓣鳃类
    黄宝玉
    1981(3):199-207.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3.003 CSTR:
    [摘要](18) [HTML](0) [PDF 3.77 M](228)
    摘要:
    甑皮岩洞穴遗址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南郊独山的西南麓。笔者受桂林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委托,于1978年4月和9月对甑皮岩洞穴遗址进行观察,并采集化石。该洞高约8米,宽约13米。洞顶岩层向东北倾斜,在棕黄、黄褐及浅灰色砂质泥岩中含瓣鳃类、腹足类、脊椎动物和人类骨骼。瓣鳃类化石相当多。现仅根据试掘中所采部分标本的形态特征和系统分类作一简单介绍,以供有关方面参考与讨论。
    4  辽西阜新海州组的四种似银杏化石的表皮构造
    厉宝贤
    1981(3):208-215.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3.004 CSTR:
    [摘要](8) [HTML](0) [PDF 4.44 M](217)
    摘要:
    阜新地区的银杏类化石,正式发表者只有斯行健定为Baiera cf. guilhaumati Zeiller的一块标本(1931,p.57)和一种Baiera sp. (1933,p. 54,pl. Ⅶ,fig. 9)。此外,零星记载的有Ginkgoites digitata (Brongn.) Seward, Ginkgoites sibiricus (Heer) Seward和Czekanowskia rigida Heer等。这些化石的产出层位,都不十分清楚。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组织的东北中生代地层队,在阜新煤矿的海州组采集了许多银杏类化石。本文只描述似银杏属的4种,其中3新种,1未定种。
    5  贵州福泉道坪地区早、中寒武世三叶虫
    赵元龙,黄友庄
    1981(3):216-224.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3.005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2.55 M](233)
    摘要:
    本文描述的三叶虫化石,是贵州工学院地质系和贵州地质局115队,于1975—1976年,采自贵州福泉道坪地区桅杆坪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顶部、明心寺组下部和格老堡中寒武统石冷水组。共14种(其中11新种),分属10属(其中1新属及1定义修订属)。该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顶界划至产Zhenbaspis, Wutingaspis的地层和产Ajacicyathus等古杯的灰岩之间。中寒武统石冷水组所产Daopingia Lee是与华北中寒武统对比的重要化石依据。本文写作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
    6  尖笔石类的发育型式及其系统分类位置
    李积金,葛梅钰
    1981(3):225-234.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3.006 CSTR:
    [摘要](11) [HTML](0) [PDF 1.36 M](231)
    摘要:
    一前言尖笔石类的笔石在亚洲、欧洲及北美洲早志留世地层中分布广泛。由于这类笔石层位稳定,一直当作下志留统重要的标准化石,并用来建立笔石带,进行地区间及世界范围的对比。虽然自1867年就开始对这类笔石进行研究,但直到目前,对这类笔石的始端性质及发育型式,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对其系统分类位置的认识一直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此类笔石的发生、演化及其系统分类
    7  鳍石燕——湖南中部早石炭世石燕族一新属
    尹仲科
    1981(3):235-240.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3.007 CSTR:
    [摘要](4) [HTML](0) [PDF 1.45 M](254)
    摘要:
    1975年仲夏,中南矿冶学院普查专业师生在新化县锡矿山进行生产教学实习,于锡矿山北矿陶塘镇西部一带下石炭统孟公坳组刘家塘段的泥灰岩中,获得一批保存完美的腕足动物化石,其中有一组石燕族标本,性质较为特殊,经笔者研究认为代表一个新属,定名为鳍石燕(新属)Finospirifer gen. nov.。锡矿山地区的刘家塘段按岩性可分上、中、下三部份。下部为灰黑色中厚层灰岩、泥灰岩夹页岩和粉砂岩,局部夹燧石条带,含珊瑚等化石,厚约96米;中部为灰黑色中厚层至厚层隐晶质灰岩夹中厚层泥灰岩、薄层钙质页岩和砂岩
    8  贵州三都、普安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早期三叶虫的新材料
    周天荣
    1981(3):241-246.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3.008 CSTR:
    [摘要](5) [HTML](0) [PDF 1.46 M](255)
    摘要:
    本文记述新发现于贵州三都、普安下奥陶统锅塘组下部的三叶虫,计8新种,分属于7属(其中1新属),即:Hospes guizhouensis (sp. nov.), H. sanduensis (sp. nov.), Pharostomina sanduensis (sp. nov.), Protarchaeganus sanduensis (sp. nov.), Pilekia transversalis (sp. nov.), Macropyge orientalis (sp. nov.), Guotangia guotangensis (gen. et sp. nov.), Leiagnostus sanduensis(sp. nov.)。在此7属中,Hospes, Pharostomina, Protarchaeganus, Pilekia四旧属在我国是首次发
    9  黔中南区早石炭世晚期腕足类特征及其层序
    冯儒林
    1981(3):247-254.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3.009 CSTR:
    [摘要](2) [HTML](0) [PDF 2.33 M](222)
    摘要:
    一前言贵州早石炭世腕足类,不仅分布广泛,而且特征显著,层位稳定,具有重要的分层价值。特别是在珊瑚发育不好的情况下,腕足类分层的意义就更大了。杨式溥(1978)、金玉玕(1974)等对贵州石
    10  拟肋笔石(Pleurograptoides)在我国的发现
    刘渭洲
    1981(3):255-259.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3.010 CSTR:
    [摘要](20) [HTML](0) [PDF 427.12 K](209)
    摘要:
    拟肋笔石(Pleurograptoides)在过去报道极少,据已查阅到的资料,仅在苏联中亚一带(Llandvery)产有一种P. erectus Averianow。此次在我国的首次发现,为早志留纪笔石动物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报道的共有4种,其中1旧种、3新种,它们是Pleurograptoides erectus Averianow, P. jilinensis sp. nov., P. sinicus sp. nov., P. yitongensis sp. nov.。标本是笔者于1978年7—10月,
    11  湖南嘉禾袁家晚二叠世瓣鳃类
    张毓秀
    1981(3):260-265.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3.011 CSTR:
    [摘要](12) [HTML](0) [PDF 1.82 M](217)
    摘要:
    嘉禾地区的上二叠统,自下而上可分为两个组:1.龙潭组:下部海陆交互相,含煤,上部以浅海碎屑岩为主;2.大隆组:硅质岩、沙页岩、泥岩等。含瓣鳃类化石丰富,经鉴定、描述有22属、46种,其中1新属、12新种、5未定种。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这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嘉禾地区上二叠统和邻区的对比提供依据。
    12  叶肢介化石在河西走廊赤金堡组、新民堡群的分布
    沈炎彬
    1981(3):266-272. DOI: 10.19800/j.cnki.aps.1981.03.012 CSTR:
    [摘要](14) [HTML](0) [PDF 625.96 K](253)
    摘要:
    河西走廊西部赤金堡组及新民堡群是生油岩系,富含叶肢介化石。研究这些化石对于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以及探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叶肢介动物群分布规律是有意义的。1974年5—7月,笔者与甘肃区测二队中生代专题研究队同志一起,在玉门、酒泉一带测制地层剖面,采获大量化石标本。关于叶肢介化石属、种的记述,大多已编入陕甘宁地区古生物化石图册(在印刷中)。本文着重分析叶肢介化石在赤金堡组及新民堡群的分布规律、动物群性质,同时讨论有关这两组地层的含义问题。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