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燕山西段侏罗纪门头沟-玉带山植物群
    陈芬,窦亚伟,杨关秀
    1980(6):423-432. DOI: 10.19800/j.cnki.aps.1980.06.001
    [摘要](1) [HTML](0) [PDF 3.32 M](97)
    摘要:
    本文化石材料产于北京西山门头沟群及河北宣化下花园玉带山群。门头沟群是叶良辅(1920)建立的,称门头沟煤系,王竹泉、计荣森(1933)自下而上进一步划分为“下窑坡系”、“上窑坡系”及“龙门系”。杨杰(1947)在煤系下伏玄武岩之下的页岩中发现了门头沟群的植物化石,后来又将此层位名为“杏石口亚统”。如此,门头沟群包含杏石口组、玄武岩、下窑坡组、上窑坡组及龙门组,因玄武岩在南大岭地区最发
    2  论克氏蛤(Claraia)的韧带区构造及其分类演化
    张作铭
    1980(6):433-443. DOI: 10.19800/j.cnki.aps.1980.06.002
    [摘要](1) [HTML](0) [PDF 2.63 M](55)
    摘要:
    克氏蛤是三叠纪早期分布最广泛的海相瓣鳃类化石。具明显的海扇类型的特征。但是,它的韧带构造长期以来不甚了解。Newell(1970,p.242)、也指出“不幸的是不知道克氏蛤的内部构造和壳质微细构造。”然而,应该提出来的是,Dickins 和McTavish(1963,p.131,pl.1,fi.9)在澳大利亚的Claraiaperthensis Dickins et McTavish 的一块标本上,已发现克氏蛤的韧带区构造。可惜这一标本保存
    3  论狭义瓦根股蛤Waagenoperna(Waagenoperna)及其在华南“下侏罗统”的分布
    顾知微,陈楚震,李金华,丁保良,程正修
    1980(6):445-459. DOI: 10.19800/j.cnki.aps.1980.06.003
    [摘要](1) [HTML](0) [PDF 3.10 M](93)
    摘要:
    我国华南湘赣等省下部中生界的艮口群、门口山组(?林山组)等沉积地层,长期被人据植物化石,视作印支构造旋回以后的陆相下侏罗统或上三叠统至下侏罗统。顾知微等于1963年前,为区域地层等工作所作初步化石鉴定中,所定的费尔干蚌Fergano-concha,西伯利亚蚌Sibireconcha,假铰蚌Pseudocardinia(=Acyrena),和偏顶蛤Modiolus(=Volsella)等名称,不久,已被他自己发觉为鉴定错误,这些地层因产瓦根股蛤和江西蛤
    4  川东华蓥山和黔西轿子山等地上二叠统苔藓虫
    杨敬之,陆麟黄
    1980(6):461-473. DOI: 10.19800/j.cnki.aps.1980.06.004
    [摘要](2) [HTML](0) [PDF 3.80 M](53)
    摘要:
    本文介绍川、黔等地晚二叠世乐平群苔藓虫10属19种,其中新种4个,新亚种4个,化石产地13处(插图1),以华蓥山、轿子山的含量最多。多数标本由四川省地质局208队,我所黔西南二叠纪地层队及各野外队提供;我所技术室代为磨片、照相及描图,谨致谢忱。
    5  新属鄂尔多斯笔石Ordosograptus及其亲缘关系
    林尧坤
    1980(6):475-481. DOI: 10.19800/j.cnki.aps.1980.06.005
    [摘要](1) [HTML](0) [PDF 1.89 M](67)
    摘要:
    本文材料是1977年秋,在内蒙古桌子山地区海勃湾市南公乌素附近中奥陶统公乌素组近底部灰绿色页岩中采得的。公乌素组位于拉什仲组之上,蛇山组之下,是我们新建的一个地层单位,剖面在公乌素青年农场—蛇山,岩性为
    6  吉林省延边地区晚石炭世腕足动物
    李莉,谷峰
    1980(6):483-491. DOI: 10.19800/j.cnki.aps.1980.06.006
    [摘要](2) [HTML](0) [PDF 1.41 M](58)
    摘要:
    前言东北北部晚古生代地层及古生物,以往报道不多。1963年,杨启伦、李西昆根据大量地层及腕足类(笔者鉴定)、?类(韩建修鉴定)等方面的资料,将延边地区的“图们群”(豆蒲层)划分为上石炭统山秀岭组,下二叠统庙岭组、柯岛组,上二叠统开山屯组。本文报道的腕足类化石采自延吉县开山屯西南10公里之山秀岭地区(东经129°40′,北纬42°37′)山秀岭组。
    7  青海都兰、那棱果勒河地区早石炭世的四射珊瑚
    王增吉
    1980(6):493-498. DOI: 10.19800/j.cnki.aps.1980.06.007
    [摘要](4) [HTML](0) [PDF 3.17 M](59)
    摘要:
    青海都兰、那棱果勒河地区早石炭世地层发育较全,分布广泛,含化石丰富,尤其四射珊瑚颇多,保存完好。作者于都兰大海滩、白石崖;那棱果勒河地区下石炭统灰岩内采集了大量四射珊瑚标本。本文描述6属、8种(其中1新属、7新种)。名单如下:采于白石崖的标本有
    8  关于Archaeoperisaccus属在中国云南东部的发现
    卢礼昌
    1980(6):500-503. DOI: 10.19800/j.cnki.aps.1980.06.008
    [摘要](2) [HTML](0) [PDF 988.45 K](99)
    摘要:
    有关Archaeoperisaccus的记载及其在我国的发现Archaeoperisaccus属的孢子,形态特殊,特征明显。曾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的北极地区和苏联西部的蒂曼(Timan)等地有所发现。长期以来,该属的孢子在这些地区,一直当作晚泥盆世早期的指示化石。但是,Coquel等(1977)报道在伊朗的晚泥盆世晚期(upperFamennian)的地层中也有该属的发现。近年来,在我国云南东部泥盆纪地层中,也常发现Archaeoperisaccus 的分子。
    9  滇西早泥盆世早期的竹节石
    蒋志文
    1980(6):504-510. DOI: 10.19800/j.cnki.aps.1980.06.009
    [摘要](3) [HTML](0) [PDF 1.18 M](64)
    摘要:
    一前言云南西部丽江、大理、保山、施甸以及绿春一带,均有海相早泥盆世早期(Lochkoviajl)地层出露,并含有竹节石:Paranowakia;笔石:Meomonograptus,Monograptus 等。这些化石是目前国际上用以划分、对比海相志留—泥盆纪地层界线的主要依据。二滇西早泥盆世早期地层
    10  福建永安魏坊发现奥陶纪的笔石
    骆金锭,洪祖寅,陈文彬
    1980(6):511-512. DOI: 10.19800/j.cnki.aps.1980.06.010
    [摘要](1) [HTML](0) [PDF 403.86 K](47)
    摘要:
    1975年,我系地质专业教师在野外实习准备过程中,于永安县大湖公社魏坊村车站东南150米公路边基岩中发现笔石化石,经笔者鉴定为Didymograptus aff.hirundo Salter,Clima-cograptus sp.。化石产地附近的岩层,主要为一套灰至深灰色(微带暗绿色)千枚状泥质板岩,具微层理,夹灰绿色(风化后呈黄灰、褐黄色)变质中细粒砂岩,沉积韵律清楚。从区域地质情况看,应属罗峰溪群中部。罗峰溪群标准地点在永安县安
    11  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笔石专业组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
    大会秘书组
    1980(6):513-514.
    [摘要](1) [HTML](0) [PDF 210.54 K](51)
    摘要:
    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笔石专业组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自9月21日—26日在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科研、地质、石油、冶金和地质院校等单位从事笔石研究工作的四十余位会员,这是我国笔石研究者空前的盛会,它标志着我国笔石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幕式由全国笔石专业筹备组副组长俞剑华主持,副组长葛梅钰报告了会议的筹备经过。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大会,南京分院副院长叶绪泰讲了话;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俞昌民代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