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国北方晚寒武世头足类——短棒角石目、原珠角石目(新目)及沿河角石目(新目)
    陈均远 邹西平 陈挺恩 齐敦伦
    1979(1). DOI: 1
    [摘要](181)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上寒武统凤山组头足类化石27种,分属于13属、3科、3目、3亚纲。其中2新目、2新科、10新属、26新种,并讨论了分布、起源及演化等问题。
    2  四川巴塘、义敦的晚古生代四射珊瑚
    吴望始 章炎生
    1979(1). DOI: 1
    [摘要](147)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本文记述巴塘、义敦早石炭世最晚期的Hiroshimaphyllum 动物群和早二叠世晚期的Ira-nophyllum-Ipciphyllum 动物群。这两个动物群的性质不同于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同期地层中所见者。文内探讨了形成这两个动物地理区的主要因素。本文共描述早石炭世最晚期的珊瑚5属7种,其中2新属、4新种、2未定种;早二叠世晚期4属4种,其中2新种、1未定种。
    3  海南岛中、新生代某些淡水介形类和古气候
    耿良玉
    1979(1). DOI: 1
    [摘要](233)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描述了介形类5属10种,其中5新种,对含化石层的时代作了讨论。本文还从介形类的分布、大小变异方面论述了古气候。
    4  西藏北部“班戈湖岩系”的腕足动物化石
    叶松龄 杨胜秋
    1979(1). DOI: 1
    [摘要](148)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本文报道了西藏北部“班戈湖岩系”的腕足动物化石4属、5种,其中3新属、5新种,并讨论了“班戈湖岩系”的地质时代,认为应属白垩纪。
    5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日本(竹蜓)(Nipponitella)动物群的发现
    韩建修 郭胜哲
    1979(1). DOI: 1
    [摘要](165)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文本报道了日本(竹蜓)(Nipponitella)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的发现,对这一动物群的特征及地质时代进行了讨论。文中记述了(竹蜓)及珊瑚化石3属、3种及一亚种,其中2新种,一新亚种。
    6  安徽无为西部下志留统笔石
    夏广胜
    1979(1). DOI: 1
    [摘要](176)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徽沿江江北无为地区下志留统笔石,描述11种、3亚种,其中6新种、3新亚种。
    7  “生长迟滞论”的简介与评述
    沈光隆 谷祖刚 李克定
    1979(1). DOI: 1
    [摘要](258)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近年来,日人浅间一男分析了我国晚古生代某些植物化石的叶形变化后,提出一种解释植物界发展与演化的观点——生长迟滞论(Growth Retardation Theory)。浅间的观点,主要是根据我国六十年代以前所发表的有关华夏植物群的研究论著为素材而提出的,同时他还建立了一些新属种。为便于参考,现对生长迟滞论作些简略的介绍与评述。一、什么是生长迟滞论植物和环境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环境适宜,能够加速植物的生长发育,使其枝叶繁茂,浅间称这种关系为促进发育,或称生长促进(Growth Acceleration)。相反,如果环境条件恶化,变得不利于植物生
    8  湖北、四川中三叠统植物化石的发现
    叶美娜
    1979(1). DOI: 1
    [摘要](178)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本文首次报道了中三叠统的植物化石在我国南方的发现,并简略讨论了这一发现的意义。标本产于鄂西利川巴东组(拉丁期)的共有7属9种;另四川江油天井山组一新种。文中对Annalepis Fliche 一属属征进行了修订,确定其分类位置并非裸子植物而属于蕨类植物鳞木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