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上海、浙江某些地区第四纪孢粉组合及其在地层和古气候上的意义
    刘金陵,叶萍宜
    1977(1):1-11. DOI: 10.19800/j.cnki.aps.1977.01.001
    [摘要](5) [HTML](0) [PDF 3.09 M](58)
    摘要:
    本文根据孢粉组合的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了八个孢粉带,其中四个带反映寒冷气候,另四个带反映温暖气候。反映寒冷气候的带和反映温暖气候的带相间分布,据此古气候的变化,与我国第四纪冰期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对该区第四纪地层划分进行了探讨。文中并扼要的讨论了一些与本文有关的孢子花粉的搬运问题。
    2  中国西南地区早泥盆世工蕨化石——中国西南部早泥盆世植物群研究之一
    李星学,蔡重阳
    1977(1):12-36. DOI: 10.19800/j.cnki.aps.1977.01.002
    [摘要](18) [HTML](0) [PDF 5.13 M](85)
    摘要:
    本文描述了产自云南东部翠峰山群及邻省大致相当沉积中的工蕨化石29种。其中定了种名的10个中,包括7个新种;另外19个是未定种和仅以单个孢子囊为代表的可疑种。这一研究大大丰富了工蕨属的知识,也为中国早泥盆世植物群增添了不少的新内容。这对我国早泥盆世陆相或海陆交互相地层的划分对比,对古生物学上某些问题的进一步探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从四射珊瑚论贵州独山中、上泥盆统的分界
    廖卫华
    1977(1):37-52. DOI: 10.19800/j.cnki.aps.1977.01.003
    [摘要](14) [HTML](0) [PDF 3.26 M](53)
    摘要:
    本文根据珊瑚化石的研究,讨论了黔南独山等地过去划归中泥盆统独山组鸡窝寨段顶部的一段近百米厚的浅海相地层——贺家寨段的时代归属,认为应划归上泥盆统底部。文中记述了四射珊瑚6属、11种,其中4新种。
    4  管孔石燕在黔南的发现及其意义
    冯儒林
    1977(1):53-58. DOI: 10.19800/j.cnki.aps.1977.01.004
    [摘要](2) [HTML](0) [PDF 1.19 M](50)
    摘要:
    本文记述的管孔石燕在北半球各地广泛分布,也是我国西北、西藏南部等地区下石炭统的特征化石,但在华南属首次报道。文中描述了化石4种,其中有2新种。
    5  广西南丹中泥盆世早期的褶无皱贝类(Plicanoplids)
    许汉奎
    1977(1):59-72. DOI: 10.19800/j.cnki.aps.1977.01.005
    [摘要](0) [HTML](0) [PDF 2.49 M](58)
    摘要:
    本文是研究广西南丹罗富地区中泥盆世早期塘乡组中的小型腕足类中的褶无皱贝类,建立了褶无皱贝超科,并建立了1新科、5新属。对超科、科、属的特征进行了讨论和比较。文中描述了5属、6种,一未定种,均为新属新种。
    6  论肋房贝(Pleurodium)及其相关的属
    戎嘉余,杨学长
    1977(1):73-80. DOI: 10.19800/j.cnki.aps.1977.01.006
    [摘要](0) [HTML](0) [PDF 689.54 K](55)
    摘要:
    本文详细研究了产自湖北宜昌志留系罗惹坪组的腕足化石Pleurodium tenuiplicatum(Grabau)的内部构造,讨论它和有关类别的关系,确定Pleurodium 的分类地位;建立肋房贝新亚科(Pleurodiinae,subfam.nov.),归于枝线贝科;并阐述Pleurodium 的地质地理分布和地层意义,指出其时代为晚兰多维列世早期。
    7  非洲叶肢介科在浙江的发现及其意义
    陈丕基,沈炎彬
    1977(1):81-94. DOI: 10.19800/j.cnki.aps.1977.01.007
    [摘要](0) [HTML](0) [PDF 3.25 M](51)
    摘要:
    非洲叶肢介科的分子,过去在北方大陆上尚未发现其踪迹。本文记述了在浙江发现的属非洲叶肢介科的两个新属Migransia Zhestheria,并讨论了非洲叶肢介科的迁移和演化问题。本文除报道浙江的这一发现外,还介绍了它们在当地中生代中晚期火山-沉积岩系中的分布情况及与此有关的其它几个叶肢介化石。本文共描述了7属、11种,其中3新属、10新种。
    8  西南地区志留-泥盆纪三叶虫的新属种及其地层意义
    伍鸿基
    1977(1):95-119. DOI: 10.19800/j.cnki.aps.1977.01.008
    [摘要](0) [HTML](0) [PDF 3.85 M](43)
    摘要:
    本文是西南地区志留纪三叶虫动物群研究的一部分。材料主要搜集于1972年。文章着重描述缨盾壳虫科、手尾虫科、斜视虫科、齿肋虫科、砑头虫科以及裂肋虫科的一些新属种,共计14个属,其中有4个新属。此外,还对这一三叶虫动物群出现的地质时代作一探讨。
    9  湖南桃源晚寒武世油栉虫科(Olenidae)三叶虫的两个新属
    刘义仁
    1977(1):120-127. DOI: 10.19800/j.cnki.aps.1977.01.009
    [摘要](1) [HTML](0) [PDF 2.56 M](53)
    摘要:
    油栉虫科中的三叶虫是西方动物群大西洋型的典型分子。本文所记述的两个新属:湖南油栉虫和黄石壳虫是属于油栉虫科的。这说明,只要沉积环境相似,东方动物群的东南型和西方动物群的大西洋型中的动物群,它们各自就可以有其对应的和类似的特征,是相互向前平行发展的。在分类上,本文建立一新亚科——湖南油栉虫亚科。它包括湖南油栉虫,黄石壳虫和赫定虫三属。新亚科归于油栉虫科。
    10  安徽潜山古新统假古猬化石
    邱占祥
    1977(1):128-148. DOI: 10.19800/j.cnki.aps.1977.01.010
    [摘要](0) [HTML](0) [PDF 3.36 M](48)
    摘要:
    本文所研究的假古猬化石是假古猬类在种类、层位和数量上迄今最丰富的一次发现。为进一步了解假古猬类本身的性质和起源,它和有关类别的关系以及亚洲哺乳动物早期辐射的特点,都提供了可贵的新资料。文中记述了3属、4种及2未定种,讨论了假古猬类的分类和某些生态特点。
    11  广东南雄华南红层现场会
    灵谷
    1977(1):149-149. DOI: 10.19800/j.cnki.aps.1977.01.011
    [摘要](3) [HTML](0) [PDF 168.02 K](43)
    摘要:
    在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和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的凯歌声中,中国科学院华南红层会议于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至十二月六日在广东省南雄县召开。参加会议的一百八十多名代表来自廿四个省、市、自治区的生产、科研和文教战线共九十个单位。会议开始,全体代表认真地学习了中央文件以及两报一刊社论“伟大的历史性胜利”等重要文章,愤怒声讨和批判了王、张、江、姚反党集团的滔天罪行,剥去他们的假马克思主义伪装,还其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真面目。会议期间,南雄县委负责同志向到会代表作了革命传统和今昔对比的报告,大庆油田的代表介绍了全国石油工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会议还特邀了广东省花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代表介绍群众办科研的经验,使大家受到深刻的教育和鼓舞。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