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记述粤西合浦的几种晚泥盆世四射珊瑚
    廖卫华
    1965(2):197-217. DOI: 10.19800/j.cnki.aps.1965.02.001 CSTR:
    [摘要](11) [HTML](0) [PDF 2.89 M](274)
    摘要:
    本文所描述的材料,系1962年广东省地质局某队同志在粤西合浦县公馆圩附近采集的。经笔者鉴定共有五属、九种,其中有六个新种。种属名称列述如次:Hexagonaria breviseptata(Yoh)H.yohi Liao(新种)H.amylovesiculosa Liao(新种)H.asymmetrica Liao(新种)H.involuta Liao(新种)Donia sinensis Liao(新种)Spongophyllum diphyphylloidea Liao(新种)Peneckiella sp.[aff.P.jevlanensis(Bulv.in Coll.)]Campophyllum litvinovitshae Soshkina上述珊瑚化石产于一套灰黑色不纯的石灰岩和泥灰岩中,共生的还有腕足类:Cyrtospirifer cf.chaoi Grabau,C.sp.,Tenticospirifer tenticulum(Verneuil),T.cf.supervilis(Tien),T.sp.,头足类:Pseudorthoceras sp.,Hiparinoceras sp.,和一些保存不很好的腹足类化石。
    2  广西横县中泥盆统郁江组中的苔藓虫新资料
    胡兆珣
    1965(2):218-247. DOI: 10.19800/j.cnki.aps.1965.02.002 CSTR:
    [摘要](7) [HTML](0) [PDF 5.31 M](260)
    摘要:
    广西横县六景附近中泥盆统郁江祖中的苔藓虫,杨敬之(1954)已作过研究,共描述了4属10种:Fistulipora kwangsiensis Yang,F.irregularis Yang,F.hemispheroidea Yang,F.lamellosa Yang,F.yungchunensis Yang,F.ovata Yang,F.chaoi Yang,LeptotrypellaKwangsiensis Yang,Eridotrypa sinensis Yang,Fenestella sp.近几年来,有关这一地区的苔藓虫又陆续发现了不少新资料,经鉴定后,除上述各种外(Fistulipora yungchunensis Yang,Leptotrypella kwangsiensis Yang 二个种未见),还发现了10个新种,及在其他地区已发现的5个旧种,另外还有一个未定种名,分别属于
    3  西藏北部中侏罗统的几个瓣鳃类化石
    范嘉松
    1965(2):248-259. DOI: 10.19800/j.cnki.aps.1965.02.003 CSTR:
    [摘要](19) [HTML](0) [PDF 1.17 M](275)
    摘要:
    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地质组在1961年,曾沿青藏公路进行地质考察,采得不少瓣鳃类化石(插图1)。这些化石由赵东旭、尹集祥同志交给笔者进行研究,现已确定属于中侏罗统者有5属6种。化石是从下列二个地点采集的:(1)唐古拉山南坡土青公路第二道班北(插图2):Ostrea(Liostrea)tangulaensis Fan(sp.nov.);(2)安多县北青藏公路115道班附近:Astarte subcardiformis Fan(sp.nov.),A.ovata Fan(sp.nov),Protocardia lamellosa Fan(sp.nov.),Grammatodon minutus Fan(sp.nov.),Trigonia sp.
    4  青海天峻县羊康二迭纪和三迭纪腕足类化石
    丁培榛
    1965(2):260-290. DOI: 10.19800/j.cnki.aps.1965.02.004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3.48 M](268)
    摘要:
    本文所描述的二迭纪、三迭纪腕足类化石,是祁连山地质志第四卷第四分册的补遗部分,对过去已发表的某些属种提出修正的意见。材料是杨遵仪教授带领的祁连山上古生代地层队,于1957年在青海天峻县羊康盆地采集的。该队所实测的二迭系和三迭系剖面,位于天峻县布哈河上游羊康盆地南二公里布哈河东西两岸。河的西岸主要发育石炭系,河的东岸主要发育二迭系和三迭系。石炭系形成低山丘陵,二迭和三迭系形成中极山区。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北倾,倾角一般在20°左右。现将地层剖面和化石层位(插图1)自新而老列述如下
    5  陕西、云南早寒武世的古介形虫(续志)
    霍世诚
    1965(2):291-307. DOI: 10.19800/j.cnki.aps.1965.02.005 CSTR:
    [摘要](17) [HTML](0) [PDF 2.20 M](205)
    摘要:
    自从“陕西、云南下寒武统的古介形虫”和“关于我国的古介形虫”两文发表以后,由于一些同志们的注意和采集,使我又掌握并触及不少的完好标本,从而对于开展这一方面的工作获得较好条件。在对这些标本进行了仔细鉴定,并与世界各地所产加以比较后,不仅看出我国这一动物羣的丰富程度和独特性质,更重要的是逐渐了解它所具有的准确层位和广泛的地理分布。这篇论文包括的材料,按照分类系航来看,有的和以前所描述的近似甚至相同,有的却属于一个新的范畴。Alutidae 这个旧科中增添了一个新属(Kunyangella),而Kun-
    6  陕西汉中宁强奥陶志留纪的头足类
    赖才根
    1965(2):308-342. DOI: 10.19800/j.cnki.aps.1965.02.006 CSTR:
    [摘要](14) [HTML](0) [PDF 3.81 M](271)
    摘要:
    陕西南郑一宁强一带的奥陶志留纪地层,经卢衍豪(1940,1959)的详细研究,作了如下的划分:下志留统龙马溪系龙马溪页岩南郑页岩奥陶系艾家山系宝塔灰岩扬子贝层宜昌系西梁寺页岩赵家坦统本文描述的头足类,仅局限于上述赵家坝、西粱寺页岩,宝塔灰岩、南郑页岩和最近发现的中志留世罗惹坪统五个层位中。标本系1960年春项礼文、林宝玉等自宁强县所属的赵家坝、二郎垠和黄坝驿三处,1962年冬赵裕亭和作者自汉中梁山和宁强赵家坝二处,以及1960年陕西省地质局大安队自新集采获的。经作者研究,共有18个种和变种,二个未定种,分属于16个属和10个科,其中新属一个,新种10个,未定属一个。各个种的产
    7  祁连山区早奥陶世头足类化石
    张日东
    1965(2):343-362. DOI: 10.19800/j.cnki.aps.1965.02.007 CSTR:
    [摘要](15) [HTML](0) [PDF 2.14 M](274)
    摘要:
    本文所报导的材料来自两个地区:一是祁连山南坡,即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大柴旦区的大头羊沟和石灰沟附近;一是邡连山的北麓,即河西走廊南缘甘肃省玉门西南的东大窑一带。祁连山南坡的标本,是穆恩之、俞昌民等同志于1958年采集的。根据他们的意见,祁连山南坡的奥陶纪地层可分为三个地层单位,即大头羊沟羣,属中奥陶统,石灰沟页岩组和多泉山石灰岩组,属下奥陶统。大头羊沟剖面的上覆地层为中奥陶统的大头羊沟羣,它与下面的下奥陶统石灰沟页岩组呈假整合接触。石灰沟页岩组以灰黑色炭质页岩、灰色钙质页岩及泥质灰岩为主,并夹少量黄灰色钙质砂岩和灰黑色薄层石灰岩,本层
    8  内蒙下部侏罗系的两种昆虫化石
    林启彬
    1965(2):363-369. DOI: 10.19800/j.cnki.aps.1965.02.008 CSTR:
    [摘要](13) [HTML](0) [PDF 739.63 K](230)
    摘要:
    昆虫化石在我国的中生代陆相沉积物中屡有丰富的发现,它对我国中生代陆相地层的研究有着一定的意义。我国秉志教授(1928,1931,1935)曾描述了许多山东和东北地区的昆虫化石。日本直良信夫(1933)、上野盆三(1935)等也曾描述了一些我国东北地区侏罗一白垩系的化石和第三系的琥珀标本。本文描述的两种直翅目化石是鄂尔多斯地质队1958年于内蒙伊克昭盟准噶尔旗巴尔硐沟和刘过冰沟采得的,化石保存很好,是以前未记载过的属和种,野外编号:K-786-2,露头号:K-786,另一个野外编号:K-3/59-1,露头号:K-59。未附地质剖面资料,但所记层位符号为“J1”,可见化石层暂被认为属下侏罗统的。与其共生的植物化石有:Sphe-
    9  湖南道县下石炭统的一个海蕾化石
    杨昌权,朱敏达
    1965(2):370-372. DOI: 10.19800/j.cnki.aps.1965.02.009 CSTR:
    [摘要](16) [HTML](0) [PDF 380.50 K](213)
    摘要:
    1960年8月,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师生在湖南道县龙江桥附近下石炭统孟公均组的上部,采得一枚保存极为完好的海蕾化石。此类化石在我国颇为罕见,过去所知,仅有贵州独山下石炭统的Mesoblastus tushanensis,和黑龙江密山中泥盆统的Devonoblastus heitaiensis。因此有必要将这一枚海蕾化石加以研究,予以报导。标本的详细产地是湖南省道县城东约9公里的龙江桥附近,层位是下石炭统孟公均组上部灰色薄层泥灰岩中,共生的化石有Camarotoechia kinglingensis(Grabau)等。
    10  南京龙潭煤系中的一个海羊齿化石
    吕桂德,贺勃
    1965(2):373-375. DOI: 10.19800/j.cnki.aps.1965.02.010 CSTR:
    [摘要](14) [HTML](0) [PDF 841.21 K](176)
    摘要:
    1959年夏,笔者在南京北郊迈皋桥西北石炭山,采到一种形态罕见的化石。它产于上二迭统龙潭组炭质泥岩中,共生的化石有腕足类、头足类、瓣鳃类和少量植物碎片。标本以黄铁矿浸染方式保存,与空气接触即氧化成为暗黑色。当时,笔者误认为是植物化石,后经显微镜下观察,确定为动物化石,但由于形态特别,长期无法确定其分类位置。经过长期反复详细观察,最后认为它属于棘皮动物门中的海羊齿科。海羊齿科Antedoniidae海羊齿属Antedon Freminville,1811 Antedon sp.(图版Ⅰ,图1—4)描述:标本仅保存数个羽腕,一个正型(外模),二个副型(内模),前者中部略遭破损,但仍可清晰地看出其整个外貌。乳白色,羽状:腕一次分歧,羽肢呈管状,对生或近于对生,基部略收缩;腕的表面呈不明显凸起,有与羽肢相通的
    11  “川黔晚奥陶世三叶虫的研究并讨论上奥陶统的上下界线问题”读后
    李积金
    1965(2):376-378. DOI: 10.19800/j.cnki.aps.1965.02.011 CSTR:
    [摘要](12) [HTML](0) [PDF 354.72 K](137)
    摘要:
    盛莘夫先生最近在古生物学报上发表的“川黔晚奥陶世三叶虫的研究并讨论上奥陶统的上下界线问题”这篇文章中(古生物学报,第12卷,第4期,第537—571页,1964),根据三叶虫化石并结合笔石、头足类等化石羣的分析,以及地层沉积与地质构造等情况,分华南上奥陶统为五峯阶(上)与盐津阶(下),并提出其上下界线的初步意见。根据岩相及沉积的观点,盛先生认为华中西南区及华东区的浙西、皖南、赣东北等地区含有Sinoceras chinense 的介壳相灰岩与含有Nemagraptus gracilis 的笔石页岩之间,是中国南部奥陶纪地层中最明显的分界线,有利于实际的应用,建议作为奥陶系中、上统的分界线。在长江三峡地区,以庙坡页岩以上的宝塔石灰岩为上奥陶统的底部;在浙西、赣东北及皖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