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征稿简则
编委会
出版伦理指南
联系我们
版权许可声明
English
1962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导出
显示方式:
简洁模式
摘要模式
1
内蒙古的一种矽化木
斯行健
1962(4):415-425.
DOI:
10.19800/j.cnki.aps.1962.04.001
CSTR:
[摘要]
(
10
)
[HTML]
(
0
)
[PDF 1.64 M]
(
310
)
摘要:
贾福海同志等1952—195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区采集大量石炭二迭纪植物化石,已由作者研究,不久可脱稿。其中有矽化木数块,颇值得详细研究和讨论。标本发现于托克托县的喇嘛湾(大致位于东经110°40′和北纬40°)。地层为红色岩层,时代不明。有些地质工作者认为是属于白垩纪的;但这一个干燥沉积层的时代相当于华北分布很广的晚二迭世的石千峯组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导出
收藏
2
河北康保栖霞期的(竹蜓)类
盛金章
1962(4):426-432.
DOI:
10.19800/j.cnki.aps.1962.04.002
CSTR:
[摘要]
(
9
)
[HTML]
(
0
)
[PDF 1.08 M]
(
214
)
摘要:
这篇短文是报导河北省北部康保三面井附近发现早二迭世栖霞期(竹蜒)类的事实。标本是河北省地质局李裕民及鞠紫云等同志在1958—1959年间采集的。鞠紫云称这个含(竹蜒)地层为三面井组。这个组在康保三面井附近大致可以分为三部,自上而下为:3.灰绿色及灰黄色细粒砂岩,含植物化石。约100米2.深灰色石灰岩,富含(竹蜒)类、珊瑚类及海百合茎等。约30米1.灰黄色细粒砂岩,未发现化石。约16米
导出
收藏
3
安徽和县下石炭统和州段中的(竹蜓)类
张遴信
1962(4):433-443.
DOI:
10.19800/j.cnki.aps.1962.04.003
CSTR:
[摘要]
(
5
)
[HTML]
(
0
)
[PDF 1.26 M]
(
251
)
摘要:
和州段是扬子江下游下石炭统最上部的一个地层单位,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厚只十余米。其中所产珊瑚类已由俞建章(1931)作过研究,(竹蜒)类从未描述发表。本文研究的材料是1960年本所何炎等同志在和州段的标准地点安徽和县香泉镇夹山关附近采得的。和州段在夹山关附近的大致程序如下:上复地层——中石炭统黄龙羣
导出
收藏
4
青海省唐古拉山中段地区的(竹蜓)类
丁启秀
1962(4):444-450.
DOI:
10.19800/j.cnki.aps.1962.04.004
CSTR:
[摘要]
(
12
)
[HTML]
(
0
)
[PDF 930.86 K]
(
267
)
摘要:
本文所描述的(竹蜒)类,是赵宗溥先生等于1956年在青海省西南部唐古拉山中段开心岭地区(东经92°18′,北纬33°40′)采集的。这些(竹蜒)类均产于灰白色块状石灰岩中。标本编号分别是V
3
、V
3b
和K
5O
V
3
和V
3b
号标本位于开心岭西侧,K
5
号标本位于开心岭东侧;中间被一断层切断。这些标本经笔者研究共得6属2种,有7个标本不能确定种名。化石名单如下
导出
收藏
5
西藏晚二迭世几种腕足类化石
丁培榛
1962(4):451-471.
DOI:
10.19800/j.cnki.aps.1962.04.005
CSTR:
[摘要]
(
15
)
[HTML]
(
0
)
[PDF 3.02 M]
(
217
)
摘要:
一、绪言本文所描述的几种腕足动物化石,是李璞教授等1952年在西藏采集的。标本采自珠穆朗玛峯以北西藏曲背和尊布一带,其地质时代为晚二迭世(图1)。
导出
收藏
6
秦岭东段早二迭世茅口组腕足类化石
詹立培,李莉
1962(4):472-501.
DOI:
10.19800/j.cnki.aps.1962.04.006
CSTR:
[摘要]
(
12
)
[HTML]
(
0
)
[PDF 3.11 M]
(
269
)
摘要:
(一)前言中国南方早二迭世地层的分层,以往多依据(竹蜒)类及珊瑚,腕足动物化石研究得较少,除黄汲清教授的著作中有零星的报导之外,尚无系统研究。特别是早二迭世晚期,世界各地古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腕足动物无论在数量或种类方面,都占据显著地位,因此,从腕足动物方面进行二迭纪沉积的对比,是十分重要的。
导出
收藏
7
新属
Cystodendropora
Lin及其分类位置
林宝玉
1962(4):502-513.
DOI:
10.19800/j.cnki.aps.1962.04.007
CSTR:
[摘要]
(
9
)
[HTML]
(
0
)
[PDF 2.79 M]
(
247
)
摘要:
1955年,苏联古生物学家索科洛夫教授在其所著“苏联欧洲部分古生代床板珊瑚化石,导论”一文中,发表了一个新种的图版,图版中仅是复体外形,没有观察内部构造的纵、横切面照片(图版ⅩⅢ,图3—4;本文图版Ⅳ,图3a—b),更没有给该新种特征以任何描述。在其图版说明中,仅注明该种采自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早石炭世维宪期早期,种名为
Michelinia sinitzini
Sokolov。
导出
收藏
8
甘肃环县中奥陶统几种头足类化石
张日东
1962(4):514-523.
DOI:
10.19800/j.cnki.aps.1962.04.008
CSTR:
[摘要]
(
9
)
[HTML]
(
0
)
[PDF 1.25 M]
(
199
)
摘要:
本文所论述的材料,是陕北一地质队采自甘肃环县合道川上游,该地奥陶系沉积分布广泛,出露较好。兹将该队在合道川上游所测奥陶系剖面,自上而下简述如下:上复地层——白垩系
导出
收藏
9
藏北晚侏罗世海娥螺的发现
尹集祥
1962(4):524-536.
DOI:
10.19800/j.cnki.aps.1962.04.009
CSTR:
[摘要]
(
17
)
[HTML]
(
0
)
[PDF 1.63 M]
(
215
)
摘要:
本文描述的材料,为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姜应星于1961年夏天在藏北安多县两道河以南30公里即青藏公路126道班北3公里处的小山前(东经91°47′,北纬31 °43′)采集的。经作者鉴定属腹足类海娥螺超科的三个属四个种。
导出
收藏
10
湖北长阳晚泥盆世黄家磴组鱼化石
潘江
1962(4):537-544.
DOI:
10.19800/j.cnki.aps.1962.04.010
CSTR:
[摘要]
(
14
)
[HTML]
(
0
)
[PDF 1.76 M]
(
273
)
摘要:
本文所描述的鱼化石,1952年斯行健教授研究我国泥盆纪植物羣时,曾认为系一植物化石的新属新种,命名为
Changyanophyton hupeiense
Sze。1959年有同志对此项标本是否系“植物体”,颇表怀疑,并疑其为鱼化石。1960年冬,笔者曾有机会在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见到这些属型标本,经过研究之后认为确系盾皮类的甲片,并承斯行健、李星学诸先生的同意与帮助,现作如下简要讨论与描述,以供有关方面参考,并希
导出
收藏
当期目录
年第
卷第
期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