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娇笔石科的新材料
    穆恩之,乔新东
    1962(1):1-11. DOI: 10.19800/j.cnki.aps.1962.01.001
    [摘要](0) [HTML](0) [PDF 755.81 K](111)
    摘要:
    最近笔者等整理浙江的笔石标本时,发现一些娇笔石科的笔石,这些笔石经鉴定有下列四种:1.中国双线笔石Dinemagraptus sinicus Mu et Qiao(新种)2.美丽娇笔石Abrcgraptus fcrmosus Mu3.三枝拟娇笔石Parabrograptus tribrachiatus Mu et Qiao(新属、新种)4.分枝江山笔石Jiangshanites ramosus Mu et Qiao(新属、新种)这些笔石标本大部分是卢衍豪、穆恩之、侯祐堂、张日东、刘第墉等在浙江江山黄泥岗附近的中奥陶统胡乐页岩组中所采得的;小部分是葛梅钰、景延祥、张德明等在浙江龙游志棠附近的胡乐页岩组中采得的。娇笔石科系笔者之一(穆恩之)于1958年创立的。这一科的特征是,两枝的无轴笔石,除了胎管以外,其体壁均已退化,形成网线结构。在创立该科时包括两个属,即双
    2  黔南三都寒武纪及奥陶纪笔石
    李积金,陈旭
    1962(1):12-35. DOI: 10.19800/j.cnki.aps.1962.01.002
    [摘要](2) [HTML](0) [PDF 2.74 M](97)
    摘要:
    1959年本所钱义元、李蔚秾和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树森等同志与笔者之一(李积金)在贵州南部三都一带测制寒武系及奥陶系剖面时,采得了一些笔石化石。这些笔石经笔者等鉴定,共有10个属,26个种,其中有3个新种及1个新变种。这些笔石产自下面几个层位:(插图1)
    3  论始莱得利基虫属
    张文堂
    1962(1):36-44. DOI: 10.19800/j.cnki.aps.1962.01.003
    [摘要](60) [HTML](0) [PDF 1.21 M](119)
    摘要:
    始莱德利基虫(Eoredlichia)是中国西南部早寒武世早期三叶虫的一个属。该属建立于1950年,并在1950年12月中国古生物学会年会上宣读,兹后,笔者在1953年古生物学报上发表“湖北西部下寒武纪的三叶虫”一文中对该属亦有讨论。当时笔者认为始莱得利基虫与武定虫(Wutingaspis)相同,曾将始莱得利基虫包括在武定虫内,并将武定虫作为一个亚属置于莱得利基虫属内,又将丁氏武定虫、干泉武定虫、姚营云南头虫三个不同种的标本鉴定为中间型莱得利基虫。文章发表之后不久,笔者发现始莱得利基虫与武定虫区别较多,实不相同。再则,将武定虫降为一亚属置于莱得利基虫属内亦不适当。笔者对这一问题早想著文加以改正,直到1957年始将图文备好,并请孙云铸老师及卢衍豪教授
    4  雕刻海百合——四川中志留统的一个海百合新属
    许仪文
    1962(1):45-54. DOI: 10.19800/j.cnki.aps.1962.01.004
    [摘要](7) [HTML](0) [PDF 938.21 K](113)
    摘要:
    1961年,本所赵金科教授与陈旭同志在测制川北广元中子铺志留纪地层剖面时,于中子铺附近的中志留统罗惹坪群中获得一个保存良好的海百合蕚部化石。这个蕚部标本经详细研究,为属于古海百合科(Palaeocrinidae)的一个新属。兹取名为雕刻海百合属(Caelocrinus),因为这个蕚部标本表面的横棱脊(TR)特别发育,如同雕刻,故名。新属雕刻海百合的外形具有雕塑海百合科(Dolatocriaidae)的形态特征;但根据其骨板组织的构造,新属与雕塑海百合科差别极大,而应属于古海百合科。古海百合科的特征是:双环海百合,棱部呈截锥至球状:辐肛板(RA)直接或偏斜于右后辐板(RPR)之下,不和内底板(IBB)接触;肛板(XX)1—3,主要的肛板和辐板(RR)平列;不见肛管;蕚盖坚固;腕(BrBr)短,简单或一次分叉;柄圆(图1)。根据吴巴士(Obaghs,G.1953)的分类,这个科过去共有六个属,如下
    5  新疆哈密若干中泥盆世腕足类
    侯鸿飞
    1962(1):55-75. DOI: 10.19800/j.cnki.aps.1962.01.005
    [摘要](5) [HTML](0) [PDF 2.30 M](98)
    摘要:
    6  浙江长兴龙潭组孢子花粉组合
    欧阳舒
    1962(1):76-141. DOI: 10.19800/j.cnki.aps.1962.01.006
    [摘要](2) [HTML](0) [PDF 5.79 M](110)
    摘要:
    一、绪言孢粉分析在我国的普遍开展仅仅是晚近六、七年的事。解放前记载我国孢粉化石的资料极少,几乎没有正式的研究报告,古生代方面亦是如此。1926年,日人赤石(Y.Akasegwa)报导我国山东、河北及吉林三省少数煤样的显微结构时,曾略为提到其中的孢粉化石,并认为我国古生代煤样中所含孢子颇少。稍后,中国地质学家谢家荣(1931)在“中国煤的植物细胞组织与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一文中却指出,我国各时代的煤样都合有大量的小孢子。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证明:我国晚古生代合煤地层确合有大量孢粉化石,值得我国孢粉工作者从多方面作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