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古有蹄类——恐角兽类*
    К.К.弗辽罗夫
    1956(3):243-265.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3.001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2.28 M](210)
    摘要:
    恐角兽(Dinocerata)是古哺乳动物中很吸引人注意的动物之一。这种动物曾在很长的时期内被认为仅仅是美洲的特殊种族。根据从老第三纪地层中所找到的大量资料,使我们对于这些北美从古新世到上始新世的这种非常特殊的哺乳动物的发展有了一个清楚的概念。不久以前,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西亚考察团研究了恐角兽在亚洲大陆上的生存的情况。1922年,曾经描述了根据在蒙古Gashato 层找到的零碎的原恐角兽(Prodinoceras)的资料。1930年在伊尔廸-曼加(Ирдын-Манга)上始新世地层中,该考察团又发现了巨大的、外貌很怪的动物的头骨和骨胳。根据牙齿和四肢骨的构造知道它们是属于恐角兽类的。
    2  安徽滁县上寒武纪Lopnorites动物群*
    卢衍豪
    1956(3):267-283.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3.002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2.09 M](222)
    摘要:
    本文描述的上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为赵家骧、董南庭、高存礼、张有正、申庆荣等同志在安徽北部滁县的西南约十里的琅玡山所发现的,经笔者鉴定有下列4种
    3  甘肃固原延长层的发现*
    斯行健
    1956(3):285-292.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3.003 CSTR:
    [摘要](19) [HTML](0) [PDF 1.85 M](273)
    摘要:
    这一篇短文是报告在甘肃省的固原县子最近发现上三叠纪的延长层及其植物群的事实。化石是西北地质局第683队在1956年所发现的。详细地层剖面表并未寄来。但很可能的在这一带地区上三叠纪的延长层也是直接位在侏罗纪的煤系地层之下的。因为在送来鉴定的材料中,我们也发现若干侏罗纪下部至中部的植物化石如Phoeni-copsisCladophlebis 等等。这一个地点所发现的延长层植物包括下列数种
    4  吉林密山黑台中泥盆纪苔藓虫
    杨敬之
    1956(3):293-322.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3.004 CSTR:
    [摘要](3) [HTML](0) [PDF 10.81 M](214)
    摘要:
    本文所描述的苔藓虫是1950年夏在吉林省密山县黑台车站北面约18里的珍珠后山采得;珍珠后山在塔头湖村东北方,距塔头湖约3里;塔头湖在黑台车站北面约15里(图1)。珍珠后山这个区域的地质在1950年5月由前东北地质调查所任绩同志调查,随后兪建章教授和张文堂同志也来此处研究地层;同年7月任绩同志又陪同王钰、佟城等同志同笔者来珍珠后山采集化石,对附近泥盆纪地层作比较详细的观察。
    5  叙述龙潭船山石灰岩中的一种Girvanella化石并讨论“球状结构”*
    周志炎
    1956(3):323-329.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3.005 CSTR:
    [摘要](7) [HTML](0) [PDF 1.17 M](258)
    摘要:
    船山石灰岩中的Girvanella化石,曾被德国Paul(1938)研究公布于世。本文将对我们最近在船山石灰岩中所采集的一些Girvanella 标本作一简短的叙述和讨论。这些标本是笔者和几位同志1955年在南京东南龙潭镇实习时采到的。当前的Girvanella化石产于船山石灰岩下部、人所熟知的“球状结构”(globular-texture or globulites)中。在野外观察,“球状结构”是一种满布在石灰岩风化面上的、不很规则的、常呈椭圆形、蛋形或纺缍形的结构,其长径常在3—10毫米之间。在风化的岩石表面上常呈同心状圈纹。此种同心圈纺并不隆起。经切片观察,我们发现这种“球状结构”是由一丛Girva-nella 细管(Girvanella-tubules)围绕着一个核心(nuclei)组成的。这种核心有时是一块或几块方解石的结晶体,有时是一个?类的壳。Girvanella 细管盘绕、堆叠成几个或多或少平行的圈,包裹着这种核心。
    6  几种正分枝的多枝笔石*
    穆恩之
    1956(3):331-344.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3.006 CSTR:
    [摘要](11) [HTML](0) [PDF 1.44 M](313)
    摘要:
    本文描述几种正分枝的多枝笔石,包括Loganograptus 的一个新变种和Herrman-nograptus 的三个新种。其中Loganograptus 的标本是1954年夏天卢衍豪、侯祐堂、张日东、刘第墉和笔者在浙江省常山县境的宁国页岩(下奥陶经)中所采的,Herrmanno-graptus 的标本是1955年春天叶绍勤、谭新民等在山西大同口泉附近七峰山的下奥陶纪地层中采得的。Loganograptus 以前在河北、安徽曾经有过报道,Herrmannograptus在中国还是初次发现。
    7  中国二叠纪的一个Cladophlebis新种*
    李星学,王水
    1956(3):345-353.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3.007 CSTR:
    [摘要](17) [HTML](0) [PDF 2.68 M](202)
    摘要:
    Cladophlebis一属植物一般视为中生代最丰盛的标准植物化石。但它也偶而发现于上部古生代的沉积中。其出现于上部古生代的种通常是当作它的“先驱(forerunner)”来解释的。东亚上部古生代地层中,已发现属于此属的植物化石,计有Cladophlebisnystroemii Halle,C.yongwolensis(Kaw.)Stockmans et Mathieu,C.ozakiiYabe and Oishi,C.aff.yongwolensis(Kaw.)Stockmans et Mathieu 等,这些化石都是出现于中、下二叠纪的石盒子统,大羽羊齿植物煤系或共同期沉积之中的。本文材料研究的结果,又为本属植物增加了一个新的先骗分子。
    8  几个中奥陶纪介形类新种*
    侯祐堂
    1956(3):355-360.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3.008 CSTR:
    [摘要](13) [HTML](0) [PDF 908.53 K](212)
    摘要:
    中国中奥陶纪介形类化石最初发现于辽宁省太子河流域本溪县田师付附近;标本系1950年东北地质调查队杨敬之、穆恩之二先生采自中奥陶纪马家沟下部不纯的深灰色虫迹石灰岩中。仅有Bollia sinensisBollia taitzehoensis 两种,种的个体分布相当普遍;与头足类Armenoceras,Steroplasmoceras,腕足类Rafinesquina,Dalmanella及三叶虫、苔藓虫等共生。
    9  新疆上泥盆纪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的一个新发现*
    斯行健
    1956(3):361-363.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3.009 CSTR:
    [摘要](16) [HTML](0) [PDF 938.27 K](287)
    摘要:
    自从1950年日本古植物学家橘行一氏(Koichi Tachibana)在日本的岩手县(Iwate Prefecture)东祝郡(Higashiiwan-gun)的上泥盆纪的Nakakura(中仓)层发现Leptophloeum 化石后,这一属植物在中国于1951年陆续发现于湖北长阳的黄家磴层,江西安远的盘古山层,广东花县的打鼓岭层,甘肃天水的巴都系,其地层时代俱属于上泥盆纪。中国的上泥盆纪植物群曾经笔者描述于中国古生物志总号136册,新甲种第4号及中国科学第1卷第2期。1954年Leptophloeum 化石复发现于前宁夏省(现属于甘肃省)中宁县的上泥盆纪的红色硬砂岩层,此种重要发现复经笔者报道于古生物学报第2卷第2期及中国科学第3卷第1期。笔者在1952年所发表的论文中对于中国及日本的上泥盆纪陆相地层及其植物群和全世界同时代的地层及植物群的关系有比较详细的讨论。
    10  黔东玉屏上寒武纪三叶虫*
    卢衍豪
    1956(3):365-379.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3.010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1.55 M](327)
    摘要:
    在贵州和湖南交界地区,由贵州三穗经玉屏、晃县、铜仁、凤凰、乾城至永绥等县,寒武纪地层分布面积很广,其走向大致作北东—南西方向(参阅百万分之一中国地质图桂林幅及长沙幅)。这一区以产汞矿著称,大部分汞矿即产于寒武纪地层内,一部分亦见于奥陶纪。根据田奇瓗报告,自1918年起,即有不少地质学家前往调查。虽然各篇报告中大部分篇幅都以讨论汞矿为主,但对于寒武纪地层也有扼要叙述。在1940年田奇瓗的论文中(页288),田氏划分该区寒武纪地层自下而上为六个单位,即:Cm1,Cm2,Cm3,Cm4,Cm5及Cm6。Cm1为深灰至灰黑色页岩,风化后外表呈黄色,Cm2为灰黑色页质石灰岩,常夹黑色页岩,含球状化石。
    11  四川江油中泥盆纪的一种轮藻化石*
    王水,张善桢
    1956(3):381-386.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3.011 CSTR:
    [摘要](7) [HTML](0) [PDF 1.02 M](209)
    摘要:
    1955年9月杨敬之先生及王水在川北江油县马角坝中泥盆纪石灰岩所夹的灰色薄层钙质页岩中采集了很多小化石,笔者等在其中发现一种轮藻类的藏卵器(Oogonium)化石,即本文所描述的Sycidium。和此种化石共生的有介形虫化石。根据侯祐堂先生的鉴定,这些介形虫化石是属于中、下泥盆纪的类型,而不像上泥盆纪的产物。Sycidium 属于Sycidiaceae 科,外形作球状,藏卵器为16行、18行或20行纵分排列的许多细胞所组成,每一个细胞的外表,由于钙化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钙化不完全则成小凹陷(pits)(见插图1之b 和插图2之b),钙化完全则成小突起(tubercles)。
    12  腕足类的新种Ⅱ*
    王钰
    1956(3):387-407.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3.012 CSTR:
    [摘要](13) [HTML](0) [PDF 4.04 M](224)
    摘要:
    贝体的大小近中等,宽度大于长度,铰合线较贝体的最大宽度略短或相等,主端似方形;侧缘与前侧角阔圆。
    13  关于Cameroceras triformatum外殼的发现*
    潘江
    1956(3):409-412.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3.013 CSTR:
    [摘要](17) [HTML](0) [PDF 293.94 K](170)
    摘要:
    本文所介绍的一种内壳与外壳同时保存的壁角石Cameroceras triformatun Yü ,系笔者1955年夏采自南京汤山西南部俞山石灰岩上部,其层位相当于穆恩之、潘江和俞昌民所测剖面的第6层。
    14  浙江下白恶纪Paraclupea属鱼化石
    孙薆璘
    1956(3):413-418.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3.014 CSTR:
    [摘要](18) [HTML](0) [PDF 984.50 K](303)
    摘要:
    关于中国的鲱鱼科化石,过去秉志教授和阎敦建曾记述过浙江寿昌的中鲚鱼Meso-clupea;杜恒俭(1950)曾初步报导过产自浙江宁海的新属新种——Paraclupea chetung-ensis 但尚未见到正式报告发表。1955年,古脊椎动物研究室收到浙江回浦中学周质义同志寄来属于Paraclupeachetungensis 鲱鱼化石三块。这一篇短文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得到刘宪亭先生的指导,杨钟健、周明镇、刘东生、朱元鼎、徐仁等先生的帮助,以及周质义、杜恒俭先生等的支持,笔者在此一并致谢。
    15  北京西山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
    胡长康
    1956(3):419-423.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3.015 CSTR:
    [摘要](9) [HTML](0) [PDF 395.06 K](194)
    摘要:
    这篇报告记述北京西山新发现的一个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及其所产的化石。笔者深切感谢丰沙铁路第四工程局发现化石的工人和员工同志对科学材料的重视和感谢及时地通知我们去了解和采集的建筑工程师梁思成教授。
    16  陕西云南下寒武纪的古介形虫*
    霍世诚
    1956(3):425-445.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3.016 CSTR:
    [摘要](12) [HTML](0) [PDF 3.17 M](294)
    摘要:
    西北大学地质系和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的寒武纪化石中都有很多值得描述的古介形虫标本,古介形虫对于我国科学研究来说还是比较生疏的一个部分,因此我愿把工作中的初步结果尽早加以报导,希望发生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古介形虫的范围很广,现在只就高肌虫目(Bradorina)中的一科加以说明,其他类别的许多材料都还有待钻研。这篇文章引用的标本是从相距很远的两个地区采集而来,一个是陕西,另一个是云南。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