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
    毛澤东
    1956(1):1-3.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1.001 CSTR:
    [摘要](6) [HTML](0) [PDF 283.60 K](175)
    摘要:
    这是一本材料書,供在農村工作的人們看的。本來在9月間就給这本書寫好了一篇序言。到現在,过了三个月,那篇序言已經过時了,只好重新寫一篇。事情是这样的。这本書編輯了兩次:一次在9月,一次在12月。在第一次編輯的時候,收集了121篇材料。这些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大多數是1955年上半年的,少数是1954年下半年的。
    2  腕足类的新种Ⅰ*
    王鈺
    1956(1):1-24.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1.002 CSTR:
    [摘要](31) [HTML](0) [PDF 3.50 M](232)
    摘要:
    对於中國腕足類化石的系統研究,葛利普、趙亞曾、田奇瑞与黄汲清諸先生,都會做过很重要的工作,但僅包括泥盆紀和石炭二叠紀的材料。關於其他各地質時代的标本,則只有各別著者的零星報道。因此,筆者在編著“中國标準化石”腕足類一章的時候,首先遇到的一个困难,就是舊有資料的不足,國內已知的屬太少。同時感到,“中國标华化石 ” 的出版目的 ,是在般用商短的文字歌明 ,配以完整的标本照像 ,把化石在各地箕峙代中的屑种演化 、 形态变具 ,大致地表示出来 。以腕足捆勤物为例 ,如奥陶耙么正形具超科为主 ,志留耙划以五房只超科最多石燕具超科虽然自泥盆耗到二叠粗都有代表 ,但早期的石燕具 ,中隆与中槽上一般都没有效褶 ,同峙侧逼的筋褶也很少分枝 ,往期的石燕只则相反。
    3  陕北延长層植物群的对比及其地质时代*
    斯行健
    1956(1):25-44.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1.003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1.63 M](210)
    摘要:
    在古生物学报3卷4期所發表的論文中,作者已經指出:根据延長植物羣的組成分子的植物学上的性質,这一个植物羣是和东亞及世界各处的所謂瑞底克期至里阿斯期以及中侏罗紀的植物羣是完全不相同的。作者又會指出这一个植物羣是以刀DanaeopsisBernoullia为主的,根据植物羣在地層土的發生次序,顯然是較老于以Dictyophy-Uum-Clathropteris为主的越南东京植物羣及华南的安源植物羣。
    4  江苏乌桐系Lepidodendropsis hirmeri Lutz的发现与讨论*
    斯行健
    1956(1):45-52.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1.004 CSTR:
    [摘要](27) [HTML](0) [PDF 1.67 M](227)
    摘要:
    中國东部烏桐系的植物羣曾經德國高騰教授和斯行健研究,他們决定其地質時代屬於下石炭紀的最底部。根据斯行健1943年的論文(Sze,1943,第66頁),东亞下石炭紀的烏桐系的時代,应当相当於歐洲的Etroeungtion期。因为在歐洲方面,下石炭紀所發現的植物化石大部分是發現於Viséan期的,而在定为Etroeung tian期和Tournaisian期的地層中發現植物化石是非常稀少的,斯行健在1943年發表的論文第66頁中曾經提出烏桐期(Wutungian)一个名词。
    5  延长層在阿拉善旗的发现*
    周志炎,張善楨
    1956(1):53-60.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1.005 CSTR:
    [摘要](19) [HTML](0) [PDF 1.44 M](256)
    摘要:
    廣泛出露在中國西北部的延長層,是东亞中生代的一个極为特殊的地層。早在十九世紀末葉——1893-1894年間,苏联名地質学家奥勃魯契夫院士,在中國及中亞細亞一帶考察時,即已注意到此一地層,並曾从陝西北部採得若干植物化石。这些化石經奥國克拉棱(Krasser,1900)研究發表,共有下列二种
    6  BOULTONIA属的一个新种*
    何炎
    1956(1):61-63.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1.006 CSTR:
    [摘要](15) [HTML](0) [PDF 697.52 K](232)
    摘要:
    ?科Boultonia一屬係1927年李四光教授所建立,以Boultonia willsi Lee为其屬型。标本採自遼东半島五湖嘴煤田,時代屬上石炭紀太原統。在同一文中,他又描寫了另一个种Boultonia rawi Lee, B. rawi是中石炭紀本溪統的產物,後來这个种曾被許多(竹蜓)科学者歸入WedekindellaFusiellina。其後,陈旭教授在1934年描寫了一个採自廣西馬平石灰岩中的Boultonia新种,名为Boultonia cylindrica Chen。最近Skin-ner及Wilde根据陈旭教授对該种的描述和圖版指出該种以其隔壁褶皺不强烈,可能属于Schubertella而不属于Boultonia
    7  ON A NEW SPECIES OF BOULTONIA
    Ho Yen
    1956(1):64-65.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1.007 CSTR:
    [摘要](36) [HTML](0) [PDF 612.72 K](461)
    摘要:
    Early in 1927, Prof. J. S. Lee erected the genus Boultonia, the genotype ofwhich is Boultonia willsi. In the same publication, he described another species Boultonia rawi from the Penchi Series of the Moscovian age. This latter specieshas been afterwards transferred by various authors to Wedekindellina. Later in1934, Prof. S. Chen described a new species of Boultonia, B. cylindrica, from the Maping Limestone of Southwest China.
    8  北半球第四纪哺乳类动物群形成的主要特徴*
    К.К.弗遼罗夫
    1956(1):66-70.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1.008 CSTR:
    [摘要](30) [HTML](0) [PDF 421.75 K](199)
    摘要:
    關於北半球上新世、笫四紀(或灵生代)時動物羣变化和遷移的規律,在國內外的許多著作中已經有过總結性的報導,这些報導都是以事实資料的研究为根据的。这些著作說明了上述各時期哺乳類動物在系統分類、古生态、進化系統和地層等方面的許多問题。
    9  ОСНОВНЫЕ ЧЕРТЫ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ФАУНЫ МЛЕКОПИТАЮЩИХ ЧЕТВЕРТИЧНОГО ПЕРИОДА В СЕВЕРНОМ ПОЛУШАРИИ
    К.К.фЛЕРОВ
    1956(1):71-75.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1.009 CSTR:
    [摘要](14) [HTML](0) [PDF 348.96 K](340)
    摘要:
    10  河南新蔡的第四纪哺乳类动物化石*
    裴文中
    1956(1):76-99. DOI: 10.19800/j.cnki.aps.1956.01.010 CSTR:
    [摘要](23) [HTML](0) [PDF 2.04 M](227)
    摘要:
    一.序言 1964年春季,为了縮短航線和減免河水堵塞泛濫,河南省治淮工程指揮部挖掘了由新蔡縣練村集到淮浜縣黑龍潭的洪河的一条直的新河道。在这个“練黑取直”工程進行中,在許多地方,在地面下約工2米上下的黑土層中,發現了許多哺乳類動物化石。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