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湖南谭家山二叠纪的头足类化石
    赵金科
    1954(1):1-23. DOI: 10.19800/j.cnki.aps.1954.01.001
    [摘要](3) [HTML](0) [PDF 5.68 M](76)
    摘要:
    这篇论文的内容主要是描述湖南湘潭县谭家山煤田内二叠纪地层中的头足类化石。这些标本绝大部分是著者与徐煜坚同志于1944年春季在该煤田的西部,长领铺的西南约五里到廖家桥的路旁一个地点采集的。其中也包括了谢家荣教授在1937年采集的许多标本中的—部分。谢先生采集的标本曾交著者研究,发表在美国古生物学杂志(1940年,第14卷,第1期,68—73页)。那篇文章内有些错误之处本文内将加以改正。这些化石产生於泥质页岩中,含铁质结核很多,化石亦很丰富,几全为头足类,在所采得数百件标本中,只有三个很小的类似Carbonicola.的斧足类(瓣鳃
    2  PERMIAN CEPHALOPODS FROM TANCHIASHAN,HUNAN
    CHAO KING-KOO
    1954(1):24-58. DOI: 10.19800/j.cnki.aps.1954.01.002
    [摘要](9) [HTML](0) [PDF 5.35 M](89)
    摘要: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material of fossil cephalopods largely col-lected by Mr.Y.C.Hs(?) and the writer in the spring of 1944,from the Tan-chiashan Coal-field in the Hsiangtan district,Central Hunan.It also includesthe specimens procured by Prof.C.Y.Hsieh in 1937 and described by thewriter in 1940 in a paper entitled “Upper Palaeozoic Cephalopods from CentralHunan”.These two collections were secured at two nearby localities in the
    3  鄂西长阳宜都一带奥陶纪地层
    杨敬之,穆恩之
    1954(1):59-77. DOI: 10.19800/j.cnki.aps.1954.01.003
    [摘要](13) [HTML](0) [PDF 1.77 M](72)
    摘要:
    自从李四光教授于1924年研究扬子峡东地质之后,鄂西奥陶经地层已经初步奠定了基础。后来经过多地质工作者的调查和研究,在奥陶纪地层方面及古生物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笔者等于1951年在鄂西工作时,对奥陶纪地层作过多处的视察。所得的结果,曾经在科学通报上简略地报道过。本文仅就我们在长阳县及宜都县所作的几个奥陶纪地层的剖面以及所采得的一些化石材料,对鄂西奥陶纪地层作一点补充。此处所介绍的地层单位,只限于下奥陶纪的宜昌统和中奥陶纪的艾家山统。至於五峯页岩则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因为我们的工作重点不在地层,没有时间逐层详细寻求化石,只是在观测地层剖面时顺便采集。
    4  山西河曲县华夏植物群中的一个盎格兰型的Callipteris新种
    斯行健
    1954(1):78-94. DOI: 10.19800/j.cnki.aps.1954.01.004
    [摘要](7) [HTML](0) [PDF 4.13 M](67)
    摘要:
    在华夏植物群中是否有盎格兰或库斯纳次克植物群份子存在的问题,是近二、三十年来古植物学家常喜讨论和感兴趣的事。虽然多数学者相信,当着古生代末期西伯利亚的库斯纳次克(Кузнецкий)植物群份子和东亚的华夏植物群份子并无真正的互相迁移的事实,但在华夏植物群中,有若干亲缘的、和近似的库斯纳次克型式的种属,是值得合人非常注意的。山西中部太原附近石盒子系地层中所发现的,并且被Halle 教授所描写的Psygmophyllum multipartitum,其和Zalessky 教授所描述的库斯纳次克植物群中的Iniopteris sibirica 相近缘的程度,
    5  昌都附近硬齿鱼的发现
    杨钟健,刘宪亭
    1954(1):95-100. DOI: 10.19800/j.cnki.aps.1954.01.005
    [摘要](7) [HTML](0) [PDF 540.35 K](63)
    摘要:
    中国科学院西藏工作队所采集的大批标本中,有硬齿鱼化石一块,是代表这一类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也代表西藏地区脊椎动物化石的第一次发现,化石本身又是代表可以与欧洲侏罗纪地层相此较的一种海相鱼类,所以是很有兴趣而重要的发现。承该队队长李璞同志交给我们研究,敬表谢意。可惜的是这个标本的产出地点兴确实层位,未能确定。据李璞同志面告,这块标本是1952年1月在昌都工作时,由一位藏族同胞送来的。据那位藏族同胞说是在昌都喇嘛寺下面检到的。以后工作队同志曾在那地区寻找过,但没有进一步的发现。可是依据标本的岩石性质,它与喇嘛寺下的岩石性质有些相同。照李
    6  TIBETODUS,A NEW PYCNODONT FISH FROM CHANGTU
    C.C.YOUNG,H.T.LIU
    1954(1):100-102. DOI: 10.19800/j.cnki.aps.1954.01.006
    [摘要](21) [HTML](0) [PDF 229.97 K](75)
    摘要:
    A complete series of vomerine teeth of pycnodontoidea has been foundfrom the vicinity of Changtu(Sikang).It represents the first record of vertebrateremains in the Tibetan highlands.Order PycnodontoideaFamily CyrodontidaeGenus Tibetodus,new genusDiagnosis as given for the type species Tibetodus gyrodoidesSpecies Tibetodus gyrodoides,new species.Material:A vomer with the teeth nearly complete.Field No.C.3340.
    7  前额尔巴阡区多布罗托夫层中脊椎动物足迹的新发现
    О.С.维亚洛夫 К.К.佛列罗夫
    1954(1):103-106. DOI: 10.19800/j.cnki.aps.1954.01.007
    [摘要](7) [HTML](0) [PDF 538.38 K](70)
    摘要:
    不久以前我们曾发表了节良琴(Делятин)城附近普路特(Прут)河边非常有趣的脊椎动物足迹化石地点的简报。发见这些足迹的多布罗托夫层属於充填在前喀尔巴阡山前凹地的下Моласс系,并且是上伏罗迪申(Воротыщенская)系不同相之一。依时代它们属于下中新世(假定属于布尔吉加尔Бурдигапьскии统)。以前的文章中曾记述过很多偶蹄类,即洞角类(羚羊)的足迹;鸟类足迹及一种猛兽(猫科)的足迹。最近К.К.佛列罗夫又有新发现,关於新发现的记述就
    8  古代森林燃烧的遗迹
    Н.И.诺沃日洛夫
    1954(1):106-107. DOI: 10.19800/j.cnki.aps.1954.01.008
    [摘要](4) [HTML](0) [PDF 254.75 K](59)
    摘要:
    1948年苏联科学院的第二次蒙古古生物考察队的全部标本中有两块木材碎片(图1),是发现於聶乜格琴斯克(Нзмзгзтинская)盆地南方Цаганулы上白垩纪地层里。碎片隐埋在中部含龟化石地层以下的含骨化石的沉积层中。这些残余是黑色的,部分带着蓝烟色薄层。下部粗糙,可是平坦。化石的上面分裂很深,但没有被深的裂缝及凹窪穿散了。在一些凹部及裂缝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