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四川中生代爬行类动物的新发现*
    杨钟健,周明镇
    1953(3):87-110. DOI: 10.19800/j.cnki.aps.1953.03.001 CSTR:
    [摘要](9) [HTML](0) [PDF 5.06 M](281)
    摘要:
    这篇报告内所记述的四川中生代爬行类动物化石,主要是在1951年成渝铁路修筑工程进行时,在铁路沿线各地所发现的;另外小部分是在重庆市郊大田湾开辟建筑基地时所采集。成渝路管理当局和重庆市文教局认识到这些发现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故除在成渝路沿线文物展览上作短期展览外,希望能将这些材料送交科学研究机构作进一步的研究,因此这批标本曾先后由西南博物馆及重庆大学地质系保管,并作初步研究,但未完成其正式报告。1952年,文化部社会文化管理局裴文中教授赴四川参加土地改革时,始与有关当局商妥后,将全部标本(包括“资阳人”头骨化石),一并运京。最后送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由本文著者从事这些标本的研究工作。我们除向上述各有关单位的领导当局,将这些贵重标本交我们研究,表示无限谢意外,并向发现这些标本的成渝铁路工人
    2  新疆孚远县发现的Lepidopteris叶部的表皮细胞及小气孔的构造*
    斯行健
    1953(3):111-120. DOI: 10.19800/j.cnki.aps.1953.03.002 CSTR:
    [摘要](8) [HTML](0) [PDF 3.65 M](302)
    摘要:
    袁复礼教授所采集的新疆古生代及中生代的动物及植物化石标本中,有不少实贵发现应当早日公布于世。作者于1933年曾完成“新疆植物化石”一本厚的古生物志,当时因种种原因,标本无法攝影,此书至今不能付印。此后事变频繁,袁教授的标本曾搬至长沙,复搬至昆明,最后搬回北京。数个月前此项标本始由北京寄至南京,搬移数次。自有相当损失。因此作者二十年前的原稿,将来似尚须彻底修改,方可问世。因最近二十年来,古植物学方面的知识,亦有不少重要发展,必须加入。袁教授所采集的中生代化石中,最重要者为孚远县水西沟所发现的一种“种子蕨类”化石,其属名为Lepidopteris。其叶部保存作“压缩化石”(Compression)的形状,其叶部压缩而变成炭质薄膜,紧贴于黑色页岩之上,可用小刀将薄膜取下,利用一种浸解方法(maceration methods),研究其表皮细胞及小气孔的构造。
    3  湖北西部下寒武纪的三叶虫*
    张文堂
    1953(3):121-136. DOI: 10.19800/j.cnki.aps.1953.03.003 CSTR:
    [摘要](9) [HTML](0) [PDF 3.77 M](262)
    摘要:
    古生物研究所旧存的三叶虫标本,其中一部系许杰及马振图两先生在1937—1938年采自湖北宜都、长阳附近寒武纪地层中。这些标本搁置很久,未经研究,作者在1949年研究江苏北部买旺附近寒武纪三叶虫时,同时发现许杰与马振图两先生所采集的标本中,有许多大西洋区特产的三叶虫及其许多幼虫个体在内,这些三叶虫在我国的出现,不仅可以解决古生物学上的一些疑问,而且对我国下寒武纪地层对此有所帮助。兹将湖北三叶虫加以叙述并我国下寒武纪地层略作讨论。承许杰、马振图先生供给此种材料,又承孙云铸教授、斯行健教授、卢衍豪教授校阅全稿并提出许多实贵意见,作者特在此致谢。
    4  SOME LOWER CAMBRIAN TRILOBITES FROM WESTERN HUPEI
    W.T.CHANG
    1953(3):137-149. DOI: 10.19800/j.cnki.aps.1953.03.004 CSTR:
    [摘要](10) [HTML](0) [PDF 873.71 K](536)
    摘要:
    In the museum of our institute there are many specimens of minure trilobites thatmerit description.As shown on the labels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se were collectedfrom the Shihpai Shale and its overlying formations in western Hupei by Messrs.S.C.Hsu and C.T.Ma.The composition of the faun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becauseseveral Lower Cambrian trilobites of typical Atlantic province are associated with theirlarval forms occurring in the Shihpai Shale and in the Archaeocyathina Limestone inthe Gorge distriot of Yangtze.
    5  东北中生代哺乳类动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周明镇
    1953(3):150-156. DOI: 10.19800/j.cnki.aps.1953.03.005 CSTR:
    [摘要](18) [HTML](0) [PDF 616.50 K](446)
    摘要:
    中生代哺乳动物的研究,在了解哺乳类的起源与进化上非常重要。过去美国中亚致察团曾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上白垩纪Djadochta 层内发现了保存完整的食虫类(Insectivora)化石,但在我国的中生代地层内,过去尚无哺乳类动物的化石发现。日本侵占我国东北期间,矢部长克及鹿间时夫曾发表在辽东省南部所采的侏罗纪哺乳类化石一种,定名为满洲兽(Manchurodon)(矢部,鹿间1938);后来鹿间时夫又发表了在东北阜新煤田所采的,时代亦可能为侏罗纪的食虫类化石一种,
    6  陕西鄜县及邠县中生代鱼粪化石*
    刘宪亭
    1953(3):157-164. DOI: 10.19800/j.cnki.aps.1953.03.006 CSTR:
    [摘要](9) [HTML](0) [PDF 1.22 M](376)
    摘要:
    关于我国的鱼粪化石,过去很少研究,仅尹赞动与谌义睿两同志于1934年在贵州桐梓县青杠哨守营房之北白垩纪下部地层中,采到鱼粪类化石一枚,曾由尹教授为文详加记述,同时还记述了一枝来源不明的鱼粪,推测可能产自我国南部古生代地层中。此外虽有八先后见到鱼粪化石,但多未加注意。1951年10月李德生和马继祥二同志于陕西鄜县葫芦河黑水寺侏罗纪上部地层中,及邠县水北沟三叠弛延长层地层中,采到若干鱼粪化石。此次所采到的材料,保存较佳,以产出地层时代及标本本身状况来讲,在我国化石史尤其鱼粪化石方面,颇饶意义。作者原加以记述。
    7  西北及山东中生代淡水软体动物化石*
    周明镇
    1953(3):165-174. DOI: 10.19800/j.cnki.aps.1953.03.007 CSTR:
    [摘要](19) [HTML](0) [PDF 1.27 M](363)
    摘要:
    本文所记述的中生代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包括山东、陕西、甘肃三处材料 。山东的标本是古脊椎动物研究室修理莱阳恐龙化石时 ,由恐能骨骼堆中修出的;西北的材料是石油管理总局各野外地质队1952年再陕西北部及甘肃潮水盆地所探 。西北的材料较多,除淡水腹足类及斧足类外,尚有许多鱼类、昆虫及甲壳类化石在一起发现。一般中生代后陆地、相沉积的地层内,淡水斧足类及腹足类常是最易被找到的化石,并且保存也常较完整,对地层层位的确定和沉积环境的了解上都很有用。中国过去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很少,如果能作较多的采集和研究,对中国中生代大陆沉积,尤其是西北中生代产石油区域及其他各地产煤地层的研究上,可以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只是就现有材料作一记述及有关地层的初步讨论,因缺乏比较标本,未能作较深入的讨论和订正,只好待以后有较多材料时再予补充和更正。
    8  MESOZOIC FRESHWATER MOLLUSCAN FAUNULES FROM SHANTUNG,SHENSI AND KANSU
    MINCHEN M.CHOW
    1953(3):175-179. DOI: 10.19800/j.cnki.aps.1953.03.008 CSTR:
    [摘要](13) [HTML](0) [PDF 356.62 K](413)
    摘要:
    The Mesozoic freshwater mollusc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were from the provincesof Shantung,Shensi,and Kansu.The Shantung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in 1951 by theLaborator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t Chinkongkou,Laiyang,Shantung in associationwith the dinosaur bones.Those from Shensi and Kansu,which comprise the greaterportion of the material in the collection,were collected from the Northwestern Provincesduring the year 1952,and sent for study by the Bureau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Thepresent paper gives a description of the new forms together with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stratigraphy of the fossil-bearing formations
    9  尼安德特人头骨的天然铸模
    В.П.雅吉莫夫
    1953(3):180-182. DOI: 10.19800/j.cnki.aps.1953.03.009 CSTR:
    [摘要](8) [HTML](0) [PDF 288.62 K](296)
    摘要:
    原始人类骨骼遗骸的发现的增加,在充分了解现代人类的起源问题上,是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的。最近有—件关于这方面的重要而有趣的发现。捷克布拉格考古研究所的科学家佛尔契克(З.Влчек)发表了一篇关于一个构造原始的人头头盖骨的天然铸模的研究。这一标本还是在1926年发见的。头盖骨的天然铸模保存在一种由温泉作用的结果生成的石灰华堆积物里,发现地点在斯洛伐克州的帕泼拉特(Porprad)城附近的加诺维支(Ganovc?)温泉疗养区。
    10  立陶宛“开比略人”头骨化石的发现
    B.古吉里斯,C.柏比洛尼斯
    1953(3):183-184. DOI: 10.19800/j.cnki.aps.1953.03.010 CSTR:
    [摘要](8) [HTML](0) [PDF 147.65 K](274)
    摘要:
    两年前,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在克拉伊彼特斯克(Клай-педск)州,泼列库里斯克(Прекульск)区开比略(Кебеляй)村的一个旧石矿内开采砾石时,发现了一个人类化石的遗骸。根据地质资料,埋藏头骨的堆积物的时代可能相当于力托里诺夫期,依照立陶宛考古时期的划分,应属于中石器时期的末期或新石器时期的初期,离现在约有一万三千至一万四千年。
    11  在现代鱼和化石鱼性的同种异形
    А.К.洛日节斯特斯基
    1953(3):185-186. DOI: 10.19800/j.cnki.aps.1953.03.011 CSTR:
    [摘要](15) [HTML](0) [PDF 222.78 K](282)
    摘要:
    性的同种异形,就是雌性与雄性之间第二性徵的不同,在鱼类此种现象是相当广泛而普通的。这种现象常带有暂时性,表现在产卵期,在雄鱼作为交配的装饰(在鲑鱼和一些其他的鱼)。性的同种异形,大半是表现在鱼的成年阶段。雌雄性的不同或在于他们身体的大小不一,比例上的差别,或在于腹鳍及臀鳍的结构不同,雄鱼的腹鳍或臀鳍时常充任交配的器官。鱼为了保护自己的幼鱼,雄者常较雌者大(大多数鲶及其他鱼类)。但普通雌鱼较雄鱼大——鲤、(鱼八)、鳗、鲽、鲻、撲鳌、黄瓜鱼、鲷等,而且某些鱼的雄性仅只一寸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